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中国为何没有一流企业? |
|
作者:奈尔大学、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黄明 |
|
众所周知,GDP高速增长的中国极少拥有一流国际企业,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缺乏推动本土企业发展为一流国际企业的环境。如无改善,这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和成为经济强国的严重制约因素。
一流国际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它必须进入全球主流市场,具有一定规模,并通过研发或品牌优势而享有较高利润率。按照此标准,华为可能是中国惟一的一流国际企业。相比之下,仅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则拥有三星、现代、LG、SK等多家一流国际企业。
建设一流国际企业对中国长远经济发展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主要受益于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庞大的本土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中国民众的勤劳与创业精神、城市化的经济效应,以及廉价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至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依然依赖于国内的廉价劳动力。
然而,以“穷”作为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让全民致富的:随着工资上涨及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会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必须通过研发、创新与品牌建设而保持竞争力,必须“产业升级”,必须发展一批一流国际企业。
有人说,企业无国界,中国不一定需要发展自己的国际企业,同样可以受益于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经营。但一个国际企业给本土国家带来的经济贡献往往要远大于给其他国家的贡献,因为一个企业的总部、大部分主要股东与高端人才一般都留驻在本土,而本土外的其他国家往往只能得到一些中低层的就业机会,以及有限的税收。
还有人说,中国企业国际层次的研发、品牌从头做起很难,不如到海外去收购高研发企业与高端品牌。这是一种误导,事实上则行不通。日本与韩国的国际企业并没有这样的先例,中国也不会例外。真正的顶尖研发与品牌企业很贵,买不起,而只买部分股权是股市投资,不是企业建设。更重要的是,即使收购一个研发或者品牌企业,由于跨国、跨文化管理之艰难,很可能会失去被收购企业的高端人才以及其核心价值,而浪费巨额收购资金。至今,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中国大陆企业成功管理西方高端研发或品牌企业的案例。
一流国际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对研发与品牌建设做长期投资。这种投资会牺牲多年的短期利益,甚至近十年内看不到产品和利润,但一旦成功便可通过创新产品或高端品牌信誉而获取长期高额利润。
然而,在中国现有环境下,企业往往缺乏这种长期投资的动力。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国企缺乏这种动力:企业总裁没有长期股权激励,任职期平均不到十年,因此不会愿意牺牲自己在任期间的业绩,而仅为下几任领导留下更多的增长机会。不难理解,尽管国家多年来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给央企很多资源,但至今央企中没有产生出一家一流国际企业。当然,央企的目标也许并不在此。
民企由于体制优势,更有机会建设本土一流国际企业。
然而,民企在中国的长期运营与生存环境,无论是在商业政策法规的稳定度与可见度,还是在自身长期生存的权益保障方面,都远比西方国家企业所在环境更恶劣。因此,大多数民企都不愿意做需要等很多年才能看到产品或利润的长期投资。
中国的强国梦要靠大批本土一流国际企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国家必须大力改善民企在国内的长期稳定生存环境,而这仍然需要更多更深远的改革。(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6/30/2010)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