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个性与组织:组织理论的新篇章 |
|
作者: |
|
在组织理论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但是,早期的组织理论专家,几乎都记住了组织,却忘记了组织中的“人”,随着行为科学的诞生,“人”开始成为组织的主体,然而,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却没有得到理性深入地探讨。对此,阿吉里斯一语惊人,他通过自己的研究断然宣布:正式组织同人性发展背道而驰。由此,揭开了组织理论的新篇章。
1957年6月,阿吉里斯在《管理科学季刊》第二卷中发表了《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Th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Some Problems of Mutual Adjustment)。这篇文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经典组织理论轰开了缺口。
阿吉里斯认为,人的个性,均会经过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人自身的成长,是要不断走向成熟。人的成熟是有轨迹可寻的,这种轨迹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①从婴儿的被动状态,发展到成人的主动状态。②从婴儿的依赖他人,发展到成人的相对独立。③从婴儿的有限行为方式,发展到成人的多种多样行为方式。④从婴儿的多变、肤浅、注意力分散、兴趣快速转移,发展到成人的相对持久、专注、精力集中、兴趣稳定。⑤从婴儿时期的只顾及眼前,发展到成人时期的长远谋划。⑥从婴儿时期在家庭或社会上的从属地位,发展到成人与他人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甚至支配他人的地位。⑦从婴儿的缺乏自觉,发展到成人的自觉自制。
阿吉里斯所说的这种成熟,不仅仅是身体发育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熟。就拿成熟时期的“相对独立”来讲,相对独立并不是孤家寡人,而是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恰恰是和周围的其他人保持必要的依存关系。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封闭起来,缺乏自信,不敢同他人交往,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同理,即使是成人,遇到挑战就回避,做起事情没耐心,照样属于不成熟。儿童的特点就是兴趣经常发生变化,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他人的需求,甚至不懂得自己通过什么方式影响他人。一个人只有达到能够正确分析自己,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力,并且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承担与别人一样甚至更重的责任,他才是一个有成熟个性的成年人。从婴儿到成人的成长过程中,个体的自我世界在不断扩大,个性的成熟也是这样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只会少数行为方式到掌握多种行为方式,从飘忽不定的兴趣到专注的兴趣,从只顾眼前到着眼长远,从缺乏自制到自觉自制,向自我实现不断发展。
组织中的个体作为健康的有机体,在人的个性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然而,这种成熟过程,会被组织不客气地打断。凡是正式组织,都会阻碍个性的成熟。因此,组织理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找出这种冲突的解决方案。阿吉里斯的这一发现,很快就成为组织行为学的热门话题。
正式组织肯定是理性的。这种理性,会“设计”出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结构和运行秩序。然而,现实中的员工各色各样,千差万别,“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正式组织总会要求它的员工适应组织,而不是组织适应员工。如果要按照每个员工的喜好和偏爱来设计组织,那么,组织就会变成由一片片补丁拼缀起来的“百衲衣”。泰罗的“精神革命”,法约尔的“团队精神”,在阿吉里斯眼里,一概都是改造个人,使个性适合于组织的手段。传统观念认为,按照理性和逻辑设计出来的组织,从长远观点来看更符合人性。但是,这种理性和逻辑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对抗?为什么必须让人们改变思想观念才能保证正式组织的成功?“长远”难道一定要牺牲“眼前”?难道说理性就一定要以“不人道”为代价?这些都值得探讨。
阿吉里斯提出,正式组织遵循的那些原则,是阻碍人性健康发展的罪魁祸首。首先,产业革命时期尊奉为金科玉律的专业化原则,确实在机器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然而,专业化的致命之处,在于以消除个性差异为前提。身在机器前的工人,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动作一致,思想一致,被机器一律化了的“劳动者”。消灭人的个性差异,等于人为中断个性发展过程,扼杀自我实现的要求。且过细的专业化分工,会使独立的个人能力发生严重畸形,工作越简单越符合专业化要求,同时也越会损害个人能力。究根问底,答案很简单,专业化就是人的工具化。所以,专业化原则在组织文化上的逻辑就是走向拜物教。
其次,组织的等级层次结构,势必形成“命令-服从”关系。这种结构,会剥夺员工的自主权,限制员工的知情权。没有自主权就会造成依赖、被动和从属心理,没有知情权、缺乏信息就会没有长远打算。所有这些,无非就是把员工阻断在非成熟状态。为了弥补员工的这种损失,只好以金钱作为补偿。而这种金钱补偿,实际上等于告诉员工,组织就是让你产生不满和厌恶的地方,你可以用金钱再去组织之外购买满意和愉快。另外,组织的管理者在这种结构中,要履行职责,就需要克制和压抑感情,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不能以个人风格代替制度规范,把个性与工作完全割裂开来。说通俗一点,你越不像个“人”,就越符合组织的要求。阿吉里斯调侃道:如果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对组织的忠诚,那就有理由怀疑他的个性是否健康。作为部下,对领导人的尊重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为人而是因为他的工作,那么这种尊重就有可能属于人格分裂。
再次,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员工的个性发展由“自治”变为“他治”。员工的奋斗目标不是自己设定的,而是组织和上级为他安排的。这种目标具有外在性和肤浅性,不能达到“自我”层次,由此会导致员工心理上的挫伤与失败,而个性的发展恰恰依赖于心理上的自得和成功。只有员工根据内在需要自己确定目标,才能实现心理成功,而这正是组织所排斥的。
最后,组织的控制幅度原则,会加大员工的“管理距离”。控制幅度越小,部门划分就越多,而工作就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不同部门之间员工的沟通往来,就需要层层请示到有权指挥这两个部门的共同领导为止。这也会剥夺员工的自治权,使员工更加深刻地感到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增强依赖性。
对于阿吉里斯的这种批评,管理学家孔茨曾进行过反驳。孔茨认为专业化原则属于经济学而不是管理学,阿吉里斯对其他原则的理解也有误。但是,对阿吉里斯指出来的问题,孔茨也无法完全否认。不管孔茨反驳得是否有理,阿吉里斯指出的组织与个性冲突,是研究管理学无法回避的。也许,阿吉里斯的有些观点甚至论证逻辑尚可质疑,但他提出的问题至关重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正确问题的意义,丝毫不亚于解决问题的意义。
根据对正式组织管理原则的批判,阿吉里斯尖锐地指出,正式组织拒斥成熟的个性,却欢迎婴儿的个性。事实上,婴儿式的员工甚至低能弱智者,反而能在组织中得到较高评价。根据布伦南的《低能人的创造》一书记载,在某个针织厂里,1917年因为战争造成了劳动力紧缺,雇佣了24名智力仅仅相当于六到十岁儿童的弱智女工,出乎人们意料,这些女工干得非常漂亮。她们不发牢骚,埋头苦干,易于管理,服从指挥。所以,战后公司不仅继续雇佣她们,而且还在公司的其他部门又雇佣了情况差不多的40名女工。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弱智女工的评价很高:“她们更守时,行为更规矩,并且不参与传播流言蜚语。她们可以挣得与正常人相同的报酬,可以胜任车间里几乎每一道工序的工作。”仅仅这一个事例,就足以引起学者们的思考。
这几乎是一种趋势或规律—一个成年人,如果在组织中以非常不成熟的方式(即听话的婴儿宝宝方式)从事工作,通常能得到高薪甚至提升。反而,个性不断发展的员工,往往会感到束缚苦闷,感到组织对自己的限制。个性越成熟,与组织的冲突就越大。对于个性强烈的部下,上级也会觉得不听话不顺眼。正式组织变得越严格、越规范,工作任务变得越机械、越专门,这种对人性发展的限制就越强大。
根据这些研究,阿吉里斯提出了以下“定理”。
定理一:正式组织的要求和健康个性的发展是不协调的。规范的正式组织,与成熟的即独立自主的、积极的、个性彰显的员工组合到一起,只会造成混乱。因为正式组织要求员工具有依赖性和被动性,循规蹈矩,严格遵从组织的规章制度。由此可以从定理一导出推论:组织的混乱不安程度与健康个性的发展程度、与个性同组织的不协调程度成正比。
定理二:组织与个性的不协调,将导致员工的挫折、失败、短期行为和思想矛盾。对于追求健康、成熟,追求自我实现的员工来说,结果必然是产生挫折感;由于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来确定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道路,员工会感到无能和失败;由于无法确定和控制自己的未来,员工只能做短期打算;这种冲突,还会使员工产生种种思想焦虑,作为具备健康个性的人,希望取得成就,但他们的遭遇却是经常遇到挫折、失败和不得不只顾眼前。即使感到不满,想离开现在的组织,也会遭遇到重新就业的代价。即使能够顺顺当当重新找到工作,情况未必有什么不同,说不定是把原来的状态重演一遍。
定理三:正式组织的原则会导致竞争和压力,产生并激化人际冲突,割裂工作的整体性。员工自我实现的目的,要通过下属对领导者的依赖性和从属性来达到,通过提升职务来获得承认。而上级岗位有限,员工为了提升,就会拼命表现自己,相互仇视甚至相互攻击。组织的原则要求下属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给予奖励,下属因此会变得只注重本职局部而忽视整体。组织为了维护整体性,协调局部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又会加强领导的控制力度,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下属的依赖性和从属性。由此,组织和管理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由于正式组织对个性发展的阻断,会导致员工产生离心力,而这又是正式组织所不愿看到甚至不能接受的。一般来说,员工受挫时,会产生一系列对抗办法,包括:①离开组织;②沿着组织阶梯向上爬以摆脱窘境;③产生明显的矛盾行为,如精神恍惚,侵犯他人,行为缺乏逻辑性,彷徨不前,脱离实际的自我设计等等;④对组??怕重,磨洋工,集体限制产量,甚至故意出错和欺骗;⑤对正式组织冷漠旁观,形成非正式组织,诱发抗拒正式组织的行为;⑥使非正式组织正式化;⑦形成非正式群体规范,使③到⑥的行为经常化和习惯化;⑧形成实用性的心理定势,只看重物质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⑨对青年人或后继者灌输非正式群体规范和实用心态。而对于组织成员产生的这种离心力甚至对抗,正式组织的经理一般会采取以下手段:①强化领导行为中的压力因素;②强化管理行为中的控制手段;③增加“虚假”的员工参与和沟通。这些对策,只能使职工更加变得依赖和服从。依赖性和从属性的增加,又使问题变得更严重,经理们本来打算克服的现象,由于这些措施而更为加剧。
基于对组织中人性的发展及其与组织的冲突研究,阿吉里斯认为,要跳出上述恶性循环,关键在于通过新的组织设计来实现个性与组织的协调。他认为,如何解决个体成长和组织原则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长期面对的挑战,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而要减少这种不协调,就必须减少员工的依赖性和从属性。阿吉里斯开出的药方是:如果工作内容可以扩大并且有效实施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情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实践中,为了在健康的组织中培养出健康的个人,协调组织和个人的关系,管理者应该注意运用以下办法: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扩大职工的工作范围,用从事多种工作或加大工作难度的方法扩大职工的技术领域与知识面;实行参与式的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加重员工的责任,激发责任心和创造性;更多依靠员工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等等。然而,这还取决于员工是否对组织有兴趣,是否愿意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去。个性和组织的关系,是管理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管理者所面临的永久性挑战。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尚有待开拓。
阿吉里斯对个性与组织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同时,有不少批评者指出阿吉里斯这一研究具有局限性。方振邦的《管理思想百年脉络》(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指出,这种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正式组织看作是千篇一律的。事实上,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或者领导方式不同,各个组织的结构和特点是千差万别的。二是由于现代社会和环境的不断变动,实际上绝大多数组织都重视和积极促进着员工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和发展。三是阿吉里斯认为正式组织鼓励个人不要承担责任而只是顺从,但是通过对一些成功的经理人调查表明,他们既没有支持顺从而不愿承担责任的下属,也没有鼓励这样的下属。事实上,绝大多数职工都适应于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并不要求实行工作扩大化或工作丰富化,有时候推行工作丰富化的最大障碍是员工不愿改变他们已经习惯的工作。对于这些局限,阿吉里斯本人也在后续研究中有所调整,并进一步提出了行动科学和组织学习理论。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3/2/2007)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