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用信息技术支持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 |
|
作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李玲 王淼 |
|
1 前言
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企业能不能更快地提升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这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们最终能否改变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弱势地位。怎样从“低端”走向“高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基于对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价值链思想的研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就是“用信息技术支持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
2 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附加值低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制造业盈利水平每况愈下,不利于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构成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和竞争的直接威胁。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与2003年相比,制造业在销售收入增长73.11%的同时,利润只增长47.94%,利润增幅低于收入增幅27个百分点。销售成本利润率由5.96%下降到4.94%。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到10%,很多中国企业外无品牌服务和营销渠道,内无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拥有高制造能力,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增值盈利能力。
没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严重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2.2 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当务之急
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事实上,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如果满足于给自己创造1%-2%的利润,中国终将沦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只能获得微薄利润,失去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
中国制造业效率低,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质量的提高,而质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又很难增加利润,也就更没有钱投入研发去提高质量。不少中国企业这些年来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3 价值链思想对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启示
3.1 价值链基本思想
美国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这些活动都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这样,一个组织的经营过程就可以用一条链条来表示,生产过程中,产品沿着链条流动,产品价值因此不断增值,价值链的所有环节都具有单独价值,但是通常这些环节组合起来的价值往往大于它们的单独价值之和。多出来的这部分称为附加价值。
可以说,附加价值越大,顾客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越多,这对于组织则意味着一种竞争优势,以及更丰厚的利润。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司可能具有的竞争优势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增加顾客得到的价值,或者说附加价值,所谓“顾客得到的价值”是一系列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可以概括为三类:有别于其他公司的产品;低成本;对顾客需要的迅速反应。
3.2 价值链思想应用举例
为了吸引和留住顾客,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方式从关注市场转为关注顾客个性化需求,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来为自己创造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利润。因此,互联网时代是“客户制定规则”的时代。
同时,信息技术也赋予企业这样一种能力,使他们能利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了解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例如,在互联网上为顾客提供“选择板”,先由顾客根据自己的意思填满,其中包括产品的品种、质量、款式、交货期、价格、办事程序、售后服务等,然后企业围绕顾客的意愿,开展采购原料、制造、装配及送货工作。通过收集到的所有顾客的选购信息和这些顾客反馈信息,制造商迅速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信息,保证购买者对自己的忠诚,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尤其可以及时调整产品创新方向,以避免产品创新的结果与意愿相违背。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通过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可以实现产品的差异性,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对顾客需求迅速反应,由价值链思想可知,顾客得到的价值增加了,也就是附加价值增加了。而这只是应用信息技术创造附加价值的一个简单的应用。
4 中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产品创新的实践
4.1面向客户的创新
一方面,创新会导致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创新将会帮助企业产生差异化。”因此,企业要想稳步发展,获得合理利润,就要通过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因此,企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要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种产品需要包含好的创意和正确的价格定位,并以此形成品牌、功能、质量方面的差异化,使得客户获得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
曙光公司的创新经历也验证了“面向客户”的创新定律。曾经,曙光一号和曙光1000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曙光1000在国内仅仅卖出了几台,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改变,导致用户从国外购买的应用软件目标码不能在曙光机上运行,这次创新由于用户不买帐并没有给曙光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自此以后,曙光从“自己创新”向 “面向客户,自主创新”的转变历程也成为曙光2000和曙光3000的最有意义的创新,可以说,这条路线成就了今天的曙光。
4.2信息技术对创新的支持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各项能力,也能帮助企业优化流程管理、改变机制,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运作平台,用来支撑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从一定的高度,实现对企业产品创新战略的有力支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等计算机技术使产品研发、设计人员从日常繁杂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中,有了这些快捷、高效的工具,信息、知识和科技也快速融入到了产品中,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更大、更快的提升。
4.3我国开展CIMS的实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推行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我国大多数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产品开发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弱以及管理的粗放。因为产品对企业最关键,所以实施CIMS的策略重点放在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上,一方面特别注重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集约化程度,减少企业中一切不增值的环节,引入MRPⅡ、JIT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技术。
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组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特别突出了信息技术支持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推动研究开发水平的提高、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制造工艺技术的变革,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数字化,全面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863/CIMS主题的实践表明,开发、应用、推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理念、方法、技术、工具,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支持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能有效地缩短我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管理理念、技术、产品开发设计方法、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等方面的阶段性差距,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能力。
5 结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然而,对于每个企业都相同的一点,就是要永远关注创新,通过创新来保持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学习和应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把信息技术高度渗透和扩散在企业运作中,用信息技术支持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是提高我国产品附加值、保证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Porter Michael E,competitive Strategy,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0。
[2] 王慧斌,王建颖,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国青,[德]雷凯,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禹,杨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徐建凇,曙光拓疆,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27)。(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3/2007)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