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ERP如何协调产品化与客户化矛盾 |
|
newmaker |
|
经过几年来的信息化洗礼,行业ERP厂商和客户都已经认识到,产品成熟度、易用性、快速部署能力是双方共同的事情,但是,双方的理解并不相同。ERP厂商追求产品复用最大化,而客户追求的是高度行业化、个性化,双方的需求都无可厚非,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
实际上,如何协调产品化与客户化的矛盾一直是多年来困扰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多少人一直在苦苦探索解决良方。在近日由浪潮举办的ERP产业发展工作会上,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以专家身份首次提出“ERP工业标准”。
“产品化是一条路线,客户化又是一条路线。两条路线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厂商与客户就需要在产品化与客户化之间定一个‘黄金分割点’,这个分割点的比例一旦形成共识,就很容易形成规范与标准。”王兴山提出,这个“黄金分割点”所确立的模型可以称为“ERP工业标准”。他解释,这是一个概念性的提法,不能与“ERP国家标准”相提并论。支持ERP国标、行标
在国内ERP领域,厂商因为缺乏对客户的深刻理解、创新能力和成熟的产品,而导致无法按照普遍商业规则为客户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客户也处于不断变革与成长过程中,个性化和灵活性往往成为其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导致通用标准化ERP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企业客户的需求。
在市场缺乏有效准则指导的情况下,客户追求自身利益的本能被无限放大,致使供应商不得不迎合客户无休止的个性化、灵活性需求,结果是在产品和服务上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产生法律纠纷。
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演变至今已经非常严重。3月10日,浪潮、用友等国内主流ERP厂商,美国恒瑞股份公司,燕京啤酒等客户代表,以及ERP标准工作组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ERP标准”。
对此,王兴山认为,建立ERP标准是政府、产业、企业、客户共同的心愿,但是鉴于国内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的复杂性,ERP标准问题一直十分棘手。厂商可以从实践出发,从其他角度入手探索ERP标准之路,为政府建立ERP国标、行标趟出切实可行的路子和有价值的支持。
谁的“ERP工业标准”?
“‘ERP工业标准’以成功奉行多年的631X模型为基础,并得到实践的检验。浪潮ERP的企业客户认同这个模型,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王兴山表示,大家都在呼吁搞创新、立标准,但对于如何创新产品,如何立标准却很茫然。政府、企业也曾经尝试过、努力过,但结果总体上并不尽如人意。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王兴山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处于成长和快速变革状态,管理模式基本处于流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普适标准的适应力极为薄弱。因此,国内ERP可以遵循“工业”原则,从“工业”所普遍适用的诸如标准模型、标准组件、管理标准化(如标准成本计算方法、杜邦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入手,建立以“普遍认同”为主诉求的“广义标准”。王兴山强调,现阶段的关键是树立“标准”意识,而非技术、体系角度的“标准”。
“ERP工业标准”的受益方首先是企业用户,其次才是厂商,但是,厂商在其中要发挥推动作用,并通过成功案例增强客户信心,巩固客户认知。这样才能够进入ERP发展的良性轨道。
工业标准实践创新路径
在提出“ERP工业标准”的同时,王兴山还撰文《中国ERP自主创新之路》,提出了中国ERP自主创新的四条路径。文中指出,ERP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服务的客户,而不完全在于ERP厂商自身。高质量需求的客户是ERP创新的动力之源;高端和行业市场是中国ERP自主创新的最重要阵地。
对此,王兴山解释说,631X既是“ERP工业标准”的核心模型,也是浪潮ERP客户协同创新模式。60%%的标准化应用平台体现了中国企业管理的共性,蕴涵着管理思想的精华;30%%的行业化体现了行业特色及其最佳业务实践,是标准化诞生的源泉以及发展的基础;10%%的个性化则体现了适应快速应用需求的创新能力。浪潮ERP在集团和行业客户的实践中发现,631X模式基本上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且,这些客户在发展、完善631X模式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客户提出了需求,厂商不断地满足、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客户,与客户共同产生了理性的认识和规范。对于历经艰辛的中国ERP产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王兴山说:“‘ERP工业标准’必须依托于4条ERP创新路径,否则将后续乏力,丧失发展的基础。浪潮希望,主要立足于行业应用的‘ERP工业标准’能够稳健、务实地实践ERP创新路径,为探索中国特色的ERP发展道路贡献绵薄之力。”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5/16/2006)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