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如何在制造企业中应用高级计划系统 |
|
作者:ABB中国有限公司IT经理 齐作玉 |
|
与常用的计划工具所不同的是,APS(高级计划系统)是一种实时的计划工具,它同时综合考虑了物料供应和生产能力,使用有限能力排产及物料可用性数据对订单和需求进行统筹安排,主要用于评价在现有计划中增加一个新订单所产生的影响。它是一种与长期主计划相联系的短期计划工具。与MRP工具的区别在于,APS系统并不假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总是可用的,而MRP则是在对材料进行安排时会假定公司已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APS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美国80年代歌德瓦特(Eli Goldratt)提出的约束理论(TOC)和最优化生产技术(OPT),该理论包括了九条生产作业计划制定原则和五条约束理论。基于这一理论基础,APS系统能对整个制造过程的作业编制计划,并且综合考虑设备、机器、人员、工具、原材料以及其它一切影响工厂作业计划能力的约束条件。APS是同步制造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内涵主要包括:按定单生产的制造理论;具备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具有工业专家经验和业务流程优化或标准化技术,善于将复杂业务数据抽象归纳成可计算的数学模型;将多级制造和供应的计划编排流程合并改进为同步计划;综合考虑有限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能力的排产;采用计算机自动排产和确认销售订单;排产方向不是简单MRP的后向排产或同步制造的前向排产,而是按新的拐点控制理论;增加一个新订单或修改订单所产生的影响受到控制;可以实现不断地改进。
实施APS与JIT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精益生产 APS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按实际有限能力自动排出生产计划;二是及时提供快速准确的客户订单确认和交货;三是保证企业同步进行制造。
选择APS应考虑的因素
APS是一个先进的系统,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应用APS。不同的具体企业环境需要不同的系统,比如北美通用汽车曾试图推行JIT生产,结果遭遇了大罢工。
APS系统与JIT非常类似,企业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精益生产。不过,APS侧重IT基础,更适合按订单生产的方式;而JIT侧重人员基础,更适合按库存生产的方式。APS系统的应用多见于美国的企业,而JIT则多被应用在日本公司。
另一方面,计划的层次和复杂性也是选择APS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计划越复杂、层次越多越适合于应用APS系统。
APS系统的实施步骤
具体来看,APS系统的实施通常分成五个步骤。首先,建立外部条件,为供应商提供稳定准确的采购计划。稳定的供应是实施APS的基础。其实,大多数供应商都具备准时供货的能力,或可通过开发使其具备这样的能力。供应商之所以不能及时准确交货往往是因为整机制造商的采购计划滞后和变化无常所造成。
另一方面将大量内部制造的零部件转变为外部采购方式,并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对于一些关键器件的供应商,还可考虑帮助它们开发与自己相关联的系统,实时查询它们库存,自动下订单。
其次,调查分析和总结内部的生产供应能力参数,并建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流程和参数。比如建立“APS的标准操作程序”、“生产订单最短交货期”和“自动排产生产能力参数”等等。
第三,根据按订单生产的模式,建立简单和优化的排产数据模型或算法。比如对于复杂能力参数,分别建立“生产线单向能力传递原则”、“机座当量原则”、“大机座产能下传原则”、 “独立限制原则”和“特殊容纳标准原则”等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简化和改进数据模型。
第四,控制变化和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尽管稳定的计划是追求的目标,但变化是绝对的。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变化:1.订单自动预排,让销售团队预先了解当前交货时间;2.系统提供含生产能力的动态排产状态报告,销售团队可根据该报告判定接单后能哪天交货;3.系统提供排产后未满足原始需求的订单报告,由计划反馈给销售,由销售与客户协商一致;4.建立订单例外处理流程,如对于客户特殊需求,经过销售、生产和采购的协商,可以使用绿色通道进行排产,而不影响其它订单的排产,使系统具有应对各种特殊情况的能力;5.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预测,经审核批准,生产计划可以调整部分参数,可以灵活控制全局自动排产的趋势。第五,建立一系列内部操作规程,包括系统规则,部门间的接口流程和系统反馈跟踪流程等等。
APS系统的实施效果
APS系统实施之后带来的收益亦非常显著。首先,客户的交货期由计算机自动精确确认,不再是凭个人经验估计,使客户更加满意。其次,企业可提前一周,锁定生产计划,保证了供应商交货、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同步。同时,系统通过自动排产的方式实现同步制造,加快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此外,通过实施系统,企业可建立一系列订单处理标准操作流程,包括技术、生产和采购等,大幅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了订单准时完成率,并使库存进一步得以降低。(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4/22/2006)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