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将企业永远置于危机之中 |
|
作者:源博锐管理在线 邓正红 |
|
“危机”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显性和潜在破坏的事件,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管理行动。史蒂文•芬克说:“企业经营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充分准备,才能与命运周旋。”
在市场竞争中,危机总是与企业如影相随,危机也并非只是突如其来的冲撞与剧烈的变化,企业最大的危机是看不到危机,体会不到各种压力的存在。看得到的现实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处在缓慢变化中还没有察觉的潜伏危机。在经营过程中,企业愈是感到有压力,愈说明正在积极争取竞争主动权。企业一旦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就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应对措施,及时予以消除、化解。否则,就会引发一连串问题,使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这种事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最终不可避免地要爆发灾难性危机。企业感到压力,证明了企业在某方面存在与竞争不相适应的地方,为企业改进和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明智的企业往往以此为契机,审视和反思自己,主动寻找差距,千方百计消除、化解压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进步的过程,这种思想、习惯、氛围和行为的养成,就是企业生存的核心,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上有则著名的“青蛙寓言”:在寒冷的冬天里,一只青蛙发现一个装有沸水的杯子很暖和,马上跳了进去,但用更快的速度跳了出来,他很是为自己的机敏感到骄傲。不久,青蛙又发现了一个装水的杯子,这回他接受了教训,先试了试水温,水不烫而且很暖和,青蛙满意地跳了进去,舒适地享受起来,全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正在加热的杯子。水不断升温,当青蛙发现太热时,已失去了跳出来的力量,最后,青蛙再也跳不出来了。
不让“冷水”烫死,学会从冷水中逃生,不做“安乐死”的青蛙,这是“青蛙寓言”揭示的深刻道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市场竞争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危机随时潜伏,经营压力相伴而生,如果企业缺乏危机意识,感受不到各种压力的存在,最终难逃“安乐死”的厄运。美国后现代管理之父汤姆•彼得斯在《从冷水中逃生》书中通过青蛙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做出的迅速反应,提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五个核心原则:思考(thinking)、目标(target)、勤奋(diligence)、镇定(calmness)、机遇(opportunity)。一个公司的经营环境,一般是处在缓慢的变化中,剧变式的冲击毕竟是少数。而在这样缓慢的变化中,很容易失去有效率的活力,不能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就如同慢慢升温的冷水中的青蛙,最终会被“冷水”所烫死。该书教会企业如何察觉微妙的变化,如何应对缓慢的沉论,并使管理者知道,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为什么要具有这样的素质,如何具备这样的素质。
现在,我们正经历一个多变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把我们从一条风平浪静的计划经济的小溪推向了充满惊涛骇浪的汪洋。这种变化是彻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观的,必然的。这种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压力,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我们一经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预示事物的变化已经开始,就要求立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有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就用寓言式的故事讨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变化。
在变化来临之前,怎样预见变化,在变化到来之后,怎样对待变化、适应变化。要知道,事物的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而不变是主观的、相对的。其实,我们周围每天都在面对变化,只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细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们很多的人都习惯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漠视身边细微的变化,而面对急剧的变化表现出顽强的抗争,抑或是徒劳的抗争。然而,问题是很多情况下,变化是在悄然间发生,却未被感知和觉察,以至于铸成悲剧,就像一只扔进冷水里慢慢被加热煮熟了的青蛙。当我们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习惯于自己拥有的工作、财富、幸福时,我们总是踌躇满志,怡然自得,而很少想到万一,想到去闻一闻“奶酪是否有变质”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没有时,我们才开始追问为什么,但为时晚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可能已经无能为力,无法挽回了。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平时象哼哼一样,面对失去的那份安逸天天叫嚷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意志消沉,苦等所谓老天开眼的奇迹,结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饿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书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们的榜样。居安思危,对多边的“奶酪”变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锐地注视着局面的细微变化发展,未雨绸缪,主动做好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身体和精神积累,我们才能应付自如的面对发生的变化。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正如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灭亡,50%的机遇是在危机发生时或处理危机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受压力、消除压力、化解压力,就是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危机,就是寻求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遇,这就是我们善待压力的动力所在。过去大庆人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冒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里讲的“压力”就是动力。从力学的角度讲,能量可以互换,做功可以互换,自然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如果企业能够时时处处不忘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并沉着冷静、洞察秋毫,从容不迫采取应对措施,这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信心和希望,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面对危机,企业要善于居危思进。所谓“居危”,就是要看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要识危机、知危机;所谓“思进”,就是要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的经营胆略,要主动出击,想方设法变危机为良机,变危机为商机。具体来讲,一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发展观、管理观、改革观,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工艺,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重点,开创新的局面。二是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企业上下一定要发扬敢于吃苦、敢于拼搏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做好应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做到越是困难越向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献计献策,把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出来。三是要有居危思进的运筹。当前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何处何从,主动权应该操持在企业自己手中,最主要的是如何面对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四是要有携手前进的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讲团结,讲协作,只有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
“居危”贵在知危机、识危机。企业危机有需要迅速的决策、人员紧缺、物质的严重匮乏、时间紧迫四个显著特征。危机的实质是事态的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这种失控的状态将给组织或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害。危机属于一种极端的冲突状态,人们在危机中往往感到不知所措,无以应对。
一般来说,目前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危机:一是人力资源危机。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生产力要素中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企业危机的根源几乎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二是财务与信用危机。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陷入困境。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创造利润,回报投资者的经济组织。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信誉是企业的品牌。企业面临着财务与信用危机,将会发生连锁反映应,导致企业崩溃。三是资源危机。如原材料短缺、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落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物资资源或资源的整合能力差,等等。四是经营理念与制度危机。长盛不衰的企业必须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如“信誉至上”,“做企业就是做人”“顾客永远是上帝”等。但有的企业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只有理论而没有具体实施的办法,经常出现新理念,且无连贯性、导致企业长时间没有一个贯彻如一的经营理念或思想。还有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缺乏对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尊重等。五是企业产权危机。产权不清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不可能产生合理的预期,这些问题在国有企业存在,在民营企业也存在。产权不清晰,股权不明确,往往产生很多纠纷,并导致企业最终的衰败。六是企业技术创新危机。一方面表现在其忽视新产品的市场潜力和新技术的引进,死抱着老产品不放,最终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企业淘汰出局的局面。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本身充满着危机,如缺乏对创新风险的认识,对于技术或者产品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错误的预测,使得企业的产品完全偏离了技术和产品的总体发展方向。七是企业扩张危机。如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扩张,导致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危机,企业并购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危机,“恐龙效应”下的大企业危机,成功的危机。八是企业战略危机。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运作企业、进行经营时都是靠自己的直觉作决策,凭借自身的能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把企业做大。当企业上了规模之后,企业的决策机制并没有实现科学化和民主化,很多重大决策还是老总一人说了算。总裁若把偶然的成功作必然的成功这离失败不远了。九是企业营销危机。企业营销危机是指所处的环境突变或营销管理异常,使企业产品或服务销售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出现产品市场份额下降。十是企业公关危机。当企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因某种非常性因素,使企业公共关系状态严重失常,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协,企业形象遭到破坏,低美誉度的地位,就产生了所谓的公共关系危机。引起企业公关危机的主要是内部因素,如产品质量问题等。
“思进”重在变危机为良机,变危机为商机。企业要善于应对危机,变不利为有利。一是要善于化解危机。任何企业都可能受到不确定危机的影响,企业要在危机发生时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才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二是要想尽办法减少市场损失。企业产品出现危机,市场会受到一定冲击,企业此时要想方设法减少产品市场的流失。三是要借此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出现危机或受禁令限制,说明产品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为此企业要在注重改善产品不足的同时,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四是要善于发现和抓住产品危机中的商机。一些产品出现市场危机,其实也为其它产品提供了市场机会。所以企业要善于发现和抓住这样的危机商机。总之,企业面对危机要永远积极主动,当环境变得不利时,保持信心、把危机作为学习的机会,就会从中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2/23/2006) |
文章点评
|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
|
佳工网友 尊重
于2/25/2006 7:37:00 AM评论说:
本文来源博锐管理在线——邓正红专栏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