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ERP:拨去概念玩家的面纱 |
|
作者: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 王汝林 |
|
中国的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
讲关键时期是说:中国的信息化已经进入了转型期。
讲关键阶段是讲:中国的信息化已经处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十字路口。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ERP失败率高的问题,凸现出来,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些人呼吁:ERP一个概念搞垮了一批企业;
一些人鼓噪:ERP到了大普及的时代。
一个市场两种对立的声音。企业该怎么办?商家该怎么办?
就原因分析而言,尽管当前分析的文章铺天盖地,但已经陷入了观点轮回,概念复制。缺少理性思索,缺少系统的、多视角的、中肯而有力度的分析。
因此,e-works能就“ERP是否进入普及时代?”进行深入的研讨是必要的。通过研讨人们能够听到一些真诚的声音,客观的声音。就会减少盲目性,提升和规避企业预防ERP风险的能力。
至于最近社会上有人说“中国ERP到了普及化阶段”。这是ERP供应商实施新的市场战略的一种造势和炒做。他们看到了中小企业庞大的市场空间,要把这样一块大蛋糕吃到口,要让中小企业买ERP的帐,就需要一种由头,一种概念。有了这些,才好造势,才能叫中小企业“请君入瓮”,掏钱买单。因此,“中国ERP到了普及化阶段”就成为了这种由头和说客造势的一种理念,一个概念注脚。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早在2002年不是就有人忽悠:中国企业到了ERP进行时吗?有意思的是:当前有的媒体也跟风炒做。这是令人不解的。媒体需要一种理性,一种成熟。当媒体成为一些不负责任商家的羽毛扇的时候,媒体的价值就贬值了。
至于说“中国ERP到了普及化”阶段吗?我可以负责任的、斩钉截铁地说:根本没到那个程度!
我三年前就讲过,ERP的普及化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进入市场的商品是成熟的 ;第二 ,市场的交易主体是成熟的 ;第三 ,市场的管理机制和法制建设是健全的。当前,这三个方面都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ERP软件的不成熟性,功能可用性不足,资金超支过高,调试周期过长,以及较高的失败风险等,都表明目前都并不具备ERP大规模的启动条件和普遍实施的基础。
应该说: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中国企业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世界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企业提升网络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的ERP在经过了艰苦的探索之后,开始呈现了健康发展的态势。反映这种态势的有五个明显特点:
1、 对ERP作用的社会认知度有了明显提升;
2、 ERP实施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
3、 ERP实施中的专家资源开始得到明显重视;
4、 ERP发展急需的实施人才有了明显增加;
5、 ERP发展中的战略研究和方法论研究开始取得明显进展。
特别是ERP研究和实施专家队伍的崛起,将改变长期以来ERP供应商、生产商主宰ERP实施市场话语权的局面。市场和客户将听到客观的声音、真实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互联网实验室,易观国际,IT168专家委员会等一批研究和咨询机构已经就ERP实施方法论的研究,ERP实施管理学的研究,ERP实战案例研究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即将有一批有分析,有思索,有分量的理论成果面世。
但是,不能不看到的是:ERP应用和实施中的大量问题还有待研究, ERP实施中失败率高的问题不仅困扰着业界,也困扰着企业家。如何尽快提升成功率也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有效地方法。ERP实施的急需人才――实施经理还相当缺乏,尽管有的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培养了百十来人,也还根本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别说这些经过短期培训的人员又有多少能够承担起实施经理的职责呢?
面对ERP实施中的大量失败,面对ERP实施中的大量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索和冷静的研究,切实的加以解决。但是,有的人又开始发烧。高谈什么ERP到了大普及时代。
那么,好!要普及,先研究一个简单的概念:什么是ERP的成功?成功实施ERP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说来很可能令人笑话:ERP在中国已经实施了20多年,对于这样一个近乎常识性的问题,在业界也还说不清楚。
在ERP实施中,很有一些概念玩家,大搞“模糊数学”,制造了一种“上线既成功说”。这种概念混淆,成为了一些人掩盖其项目不成功的第一个屏障。
“上线既成功说”没有全面的反应科学发展观。ERP实施过程中的“上线”,只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起点。只是为ERP的实施成功奠定了一个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距离ERP实施的整体成功和全面成功还有一个遥远的路程。因为,ERP进入运行期并不是项目风险的化解,而是项目风险的重点转移和延续。中外关于上线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上线以后不成功的比率高达42%。
因此,把可能成功,当为已经成功是一种概念上的偷换术,是不应该的。
但是,由于这种理念的误导,相当多的企业在上线以后弱化或解散了项目实施班子。据调查:这样的比例居然达到32%。更加严重的是:时隔两年,这样的比例居然上升到47%。在这种情况下谈什么普及?你普及的本钱在哪?
什么是“成功”?
成功就是要“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是否成功要和“期望值”进行对比和衡量。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实施ERP项目,如果没有“期望值”,没有“目标”,成功与否就无从谈起。
实践中,评价一个ERP项目是否成功,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
(1)是否符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ERP系统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一种支撑性战略。它必须、而且应当服务于、服从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是确保长期规划实现的一种技术手段和管理保证。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必须和整体战略相一致,相匹配。
(2)是否实现了预期的业务功能和管理目标
在ERP实施中,企业应明确提出ERP实现的业务功能目标和管理需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功能需求分析,明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清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层次。提出在总体目标下,阶段性的、可量化的可能达到的现实目标。
(3)是否达到预期的收益与成本的平衡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创效增收,提升网络经营能力和网络化管理能力。因此,衡量一个企业ERP系统应用成功与否,必需明确估算ERP应用的收益与成本。10米的距离,走路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非要开上“奔驰”往返,可能就是多此一举。
按照以上的三条成功的标准衡量。多数实施ERP的企业存在着两不明确:应用方没有明确的目标需求;实施方没有明确的服务目标。相当多的人把ERP当成买来装上就用的一个软件。这种状况势必存在着盲目性。这种盲目性恰恰为ERP软件商模糊成功标准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最终导致了大量失败的案例。
严重的是:这种模糊成功概念的做法正在向广大的中小企业扩散和延伸。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人才和信息化知识可能更弱于大型企业。因此,这种概念延伸可能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根据易观国际提供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数据。目前中国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合乎国家《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企业有265.9万家。在上述中小企业中,存在使用管理软件的应用需求(指已经或即将采购包括ERP、CRM、SCM在内的各类管理软件)的近14.1万家。约占5.3%。200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37亿元。中小企业ERP市场尽管在快速增长,但如果依照前面指出的三条标准来衡量,中小企业ERP应用成功率不足10%。
这样的数字令人震惊。就数字本身讲,和近年ERP成功率上升的势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发展态势讲:中小企业的ERP成熟度明显过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谈何ERP普及?
当前,在所谓“ERP到了大普及时代”的喧嚣声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警惕有人搞产品混淆:把低价位供销存软件当成高价位ERP卖。
产品混淆是概念模糊的一个孪生产物。群众把这种做法叫做“拿门神当财神卖”。
“财务供销存”软件是信息化起步阶段的一种大路货产品。它是由单一的财务管理职能,向供应、销售、库存等管理业务的延伸,其实质是财务电算化的扩展。这种软件进入市场初期,其便捷性和扩展性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显示了信息化的效果和初期优势。
但是,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这种产品不足以满足企业深层次管理的需要。一些软件商家也感到:ERP才是未来的大趋势,“财务供销存”只是小鱼小虾,于是纷纷转型。
由于转型期市场管理的真空。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些负责任的、商誉好的厂家认真转型;一些商誉差的企业开始玩概念游戏和“变脸高招”。于是,真假包公出现了。相当多的企业不能职别变脸后的身价和真假。这样就使一些企业花了买电线杆的钱,买了一棵擀面杖。
这种吃亏上当,企业当时并不觉得。当多系统并行运行,集成的问题凸现出来的时候,问题才暴露,企业才开始叫苦。大量的基础数据不仅无法集成,而且无法共享和转移。
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 管理理念不同。
ERP财务管理系统是以管理会计为核心,采用标准成本体系,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管理理念;而“财务供销存”仅仅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而且这种核算往往是一种事后核算,没有做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 核算方式不同。
ERP的成本核算,是紧跟市场需求的资源规划,沿工艺路线精确归集成本而动态展开的。控制了成本产生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为整个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才能精确、及时地把销售信息反馈到生产环节,使企业具有及时、快速地响应市场。的能力,而“财务供销存”根本无此功能。
● 控制对象不同。
ERP系统集成了物料和资金两个方面,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控制;而“财务供销存”只集成了资金流,仅实现了资金流的局部控制。
● 功能集成度不同。
实现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的动态集成是ERP的最重要的标志,而“财务供销存”只是财务管理模块加上进、销、存或人力资源等功能模块所构成,未能与生产系统紧密结合,更没有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效集成。
● 成本数据源不同。
ERP是以生产的工艺过程控制为核心,通将供、产、销等环节,将业务数据及时、准确地转化为财务信息,自动生成凭证等方式实现对企业现金流和产品成本的控制;
而财务进销存软件是通过总、分类账,将企业运作数据资金化,去计算成本。财务数据是“结果”而非“原因”。由于源头控制不好,不可能产生准确的“结果”。
● 事务处理自动化的程度不同。
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财务凭证完全由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而“财务供销存”的很多财务凭证仍需手工录入。
由于存在上述差距,企业千万不要轻信了说客的甜言而上当。
以上,仅仅举出了两个问题,就足以说明:我们并没有到什么大普及的时代。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培育市场,不应该去炒做市场。
可能有些“说客”对我的说法会指指点点。那么好!站出来,让事实说话!应该说郎咸平在中国学术界的一大贡献:就是用成果说话,用数字说话。
数字的利剑定将拨去概念玩家的面纱!(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6/13/2005)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