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齿轮的强度承载能力标准, 都是建筑在实验室事实基础上的, 但目前缺少内啮合齿轮强度实验室, 故其强度机理理论不成熟, 缺少实验数据,争议多,缺少内啮合承载能力标准。
【假设】在相应条件下内啮合齿轮的最小强度 ≥外啮合齿轮的最大强度。
[相应条件]是指: 将內啮合输出轴上的[Z1]齿,带一个相同的[Z1]齿, 速比
1:1 , 使它们在外啮合形式下啮合, 求出其承载能力.
[相应条件]是指: 此对外啮合形式下啮合的[Z1]齿的: 转速 n1, 尺寸, 材质,
精度, 均与它们在內啮合形式下啮合时的转速 n1, 尺寸, 材质,精度以及运转条件相同 。
于是可以以这对外啮合[Z1]齿轮的强度承载能力,作为內啮合齿轮副的 [最小] 承载能力。 通俗地讲[Z1] 齿如它在外啮合时寿命3年, 则它在内啮合时寿命至少4--5年。
【假设理由】:------
【1】. 常规齿轮接触强度均 ≤弯曲强度,但內啮合齿轮接触强度潜力远远>
>弯曲强度, 如在外啮合时不损坏, 则它们在内啮合时决不会损坏。这可在理论上从赫芝强度公式列出详细数理证明。此种强度设计方法足够安全。
【2】. 齿轮接触强度损坏形式呈现点蚀.表面剥落与磨损; 弯曲强度损坏形式呈现断裂.崩牙与缺肉。在工业实践中一般找不到具有接触强度损坏形式
的内齿轮, 而只能找到呈现断裂.崩牙与缺肉的内齿轮。通俗地讲它们出现弯曲强度损坏的可能与机率, 远在它们出现磨损损坏形式之前; 它们未及磨损损坏之前已可能断裂.崩牙或缺肉了。
这事实可类比.推断:---內啮合齿轮接触强度潜力远远>>弯曲强度,
【3】.世界各国缺少内啮合承载能力标准。 而外啮合齿轮承载能力设计方法己成熟,有可靠把握。贸然采用一种机理理论不成熟的设计方法, 不如套用一种成熟的设计方法, 后者可靠性较强。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 胡瑞生 [退休]2008.10.10.
213017 江苏常州北环新村 56- 乙-202TL : 0519-5318057(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