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基于信息化的JIT研究 |
|
作者: |
|
JIT(精益生产)方式是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了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了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对日本等国汽车工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后总结出来的生产方式,在日本称为丰田生产方式。它是一种通过持续改进措施,识别和消除所有产品和服务中的非增值型作业的系统方法。
1 JIT的特点
精益生产是一种拉动式的生产模式,而传统的生产是推动式生产模式。传统的推动式生产模式如图1所示。由计划控制中心按照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发出指令,各个生产车间及供应商按计划进行生产,前道工序把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后续车间和工序。拉动式生产模式如图2所示。从最终产品装配出发,由下游工序反向来启动上游的生产和运输,需求信息流逆向拉动物流。与推动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方式存如下优点:(1)可视的生产现场管理;(2)尽可能减少浪费;(3)良好地沟通准确、真实的信息。
这种生产方式通过拉动系统来实现,在系统中,主要通过"看板"这个工具来实现拉动。传统精益生产运用纸质看板管理,人工确定看板数量,手工制作看板,人工维护和管理看板流转、维护和管理物料移动路径,所以当物料预测、物料移动路线或BOM等发生变化时,则需要重新制作看板,确定看板数量等,设置和变更成本较高,并且极大地增大了工作量,同时纸质看板流转时容易丢失或错放,导致信息"丢失",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库存。
特别是纸张看板数据进入ERP存在壁垒,对于物料、BOM的数据不得不维护两次(在ERP内及纸张看板本身),所以纸张看板本身的定义、投放、管理、维护存在浪费并缺乏灵活性。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化程度的加大,产品定制化和混合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波动增大,工程技术变化频繁,导致供应链更加复杂,传统的精益生产方式越来越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实现精益生产方式与信息化的结合也越来越成为必要。
2建立信息化JIT
首先建立3层结构来实现信息化,即控制层、执行层、计划层。控制层主要指运作设备、操作等最底层,计划层主要是指MRP II、ERP等,在控制层与计划层之间通过加一数据库来实现他们之间的沟通连接,该数据库层也就是执行层。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要使3层的数据信息适时有效,必须改变传统的信号传输方式,为了适应大多数传统精益企业的工作习惯,可以通过简单地改造传统的看板,在原来纸质看板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数据条码就可以了,各种信息通过条码适时传输到数据库中,在数据库经过处理以后,可以直接进入ERP系统,进行生产控制,执行层可以用现在流行的MS SQLServer、C++、ASP.Net等实现。
3 案例应用
某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近10种不同无线基站传输产品,主要采用日本富士SMT生产线(7条),生产方式为3班/日,7天工作日,配置人员700人。企业IT系统有:SAP R3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内部生产控制系统(MEX)。由于该生产线换料必须取出喂料器,所以生产设备必须暂时停顿,因而换料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利用率,换料速度除与员工的熟练程度有关外,也极大地依赖于在线物料的及时补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对原来一级物料系统进行改进,建立了二级电子物料拉动体系:(1)SMT生产线与在线Common Buffer的拉动;(2)在线Common Buffer与仓库Warehouse的拉动。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电子物料系统图 工作时操作员工用人工扫描条码产生看板信号,利用在线double feeder立即进行补充,同时SMT看板信号传达到DS,DS一方面把信息传到Common Buffer,Common Buffer根据需要进行生产线物料补充,同时DS把信息传给ERP,ERP及时更新数据,并发出指令给DS,由DS传至供应商Supplier和仓库Warehouse,仓库Warehouse按设定时间段进行Common Buffer物料补充。通过这样的结构改进,使ERP系统可以实时更新,存储于DS中的物流流转信息便于事后统计和分析,为缺料、周转时间、物料批量大小设置等现场改善提供了数据来源,通过改善,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
制就显得极为重要;汽车零部件成本系数及目标参考成本计算系统能够实现零部件自动分级与编码, 完成全工鹭鼍完成的成本系数计算和目标参考成本试算,以控制汽车开发阶段的成本源头;在确定零部件标杆成本系数时,还需进一步结合零部件的功能元素、价值元素及其成本元素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取得对产品成本合理、有效的控制。(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0/28/2008)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