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研究怎样做 |
|
作者: |
|
高科技企业该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创新机制,如何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指导,以达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持续创新的目的?在2007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对话。
英特尔(中国)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研究开放日活动,是与业界交流前瞻性技术的盛会,也是我们得以管窥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的捷径。10月10日,英特尔这一传承性活动如期召开,更名为2007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名称,此次英特尔中国研究与研发部门首次同台亮相,其活动主题也由往年的创新技术展示向上延伸到了研究体制,这是英特尔首次与外界分享其创新经验,对国内高新企业来说,这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补齐创新研究短板
对于从事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来说,选好技术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在技术领域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实际困难,受到企业资金、人才储备等多方面资源限制,很难进行大规模、多方向的技术研发。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选择技术方向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英特尔作为技术领先的公司,可能基础研究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技术跟随型的企业也要立足实际,比如华为,他们就在应用层面上做足了文章,并且从产品化逐步向上延伸,开始注重基础研究。
选择好技术的发展路径仅仅是第一步。我们看到,当出现大面积技术转移时,往往会同时伴随着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走向衰落。为什么英特尔能长盛不衰?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汉道出了英特尔做研发的原则:首先是要保证定位高,而且正确,规划之前要做市场调查,预知五年至十年以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次就是求新求快,这样的高科技才会有高附加值。
尽管如此,也并不能保证这样的探索就一定不会失败,英特尔就曾有过类似的教训。“失败的积累就是下次创新的本钱,为此付出的代价恰恰是为企业将来不再走类似的道路节约成本。”面对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得失,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杜江凌乐观地看待研究冒险。“在企业界,由于经费和盈利原因,要想去冒险还是做比说难。”在他看来,英特尔主要是通过机制来应对,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机制,它并不是只对研究人员在冒险中取得成功才给奖励,如果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失败了,但分析出为什么失败,这样的失败也值得鼓励。
从研究形成成果,到最终产品化可谓是最后一公里,很多成果在这一阶段不幸夭折,这是很多企业的共同遭遇。研究与产品化之间的鸿沟被英特尔称为“死亡谷”,为此,英特尔建立起“携手探路”的体制。英特尔会对处在研究和进入业务部门的过渡期的项目,专门成立由研究部门和产品部门代表组成的联合团队,来负责这些项目。直接合作的结果是,他们彼此都知道把一项技术融入产品要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因而能自发地围绕这些想法做更多工作。这样的做法对本地企业来说可资借鉴。
创新的不仅是技术
创新绝不只局限于创新技术,王文汉认为,在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方面都必须要有创新。“光靠英特尔做创新,力量是有限的,而且时间可能不够快。”英特尔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支持本地产业。在合作模式方面,英特尔与中国各地的软件园谈合作,共同成立技术体验中心,由英特尔来培训,报告最新技术,引进最好的平台,然后共同来做一些不局限于技术上的合作创新。“经过我们这种推动以后,很多中国本地的ISV厂商就可以跟英特尔共同成长,成长和创新都会大大提速。”
通过与先进企业合作获得自身成长,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在预研项目中选择部分课题与业界领先者联合研究外,华为在管理方面也实现了模式创新。为了成为合格的供应商,华为要与众多运营商合作。数年下来,华为最大的体会就是对自身的管理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要成为供应商,就要经过运营商的很多认证,包括公司管理、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一整套规章,这样的考试有力促进了华为的改进。”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预研部部长舒骏对此深有感触。
企业合作的另一个重要伙伴就是高校。在技术导向性的研究中,尤其是那些稍微偏向基础性的研究或应用,高校是最受欢迎的创新土壤。中国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倪光南建议,产学研相结合是较好的处理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的方式。企业可以把前瞻性研究放在学校做,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移到企业或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共同培育。包括英特尔在内,众多高科技企业都在资助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华为也与国内高校开展了广泛合作,已经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在上海任职的王文汉,曾多次参与和中国高校的合作。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培育先进技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也是最容易出现创新的地方,比如开展课程、编教科书、举办设计创新竞赛等。“高校是创新的蓝海资源。我们总在思考怎样带动高校的创新机制,尽量缩少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和所需人才之间的落差。合作建立大学生职业教育基地,是非常快速有效的方式。”让英特尔中国研发中心骄傲的是,英特尔在中国本地培养出了第一个首席工程师—黄波博士。在英特尔的人才梯队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骨干力量。
先活着再起跳
在信息时代,“借船出海”并非难事。倪光南认为,中国的创新可以基于很高的起点,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就能使我们的技术和创新合一,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
即便外部条件乐观,内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出路。华为是公认的在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到现在我们还只是活着!”舒骏表示,华为始终是这样的心态,而这种心态至关重要,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持久地保持活力,才能真正重视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才有可能持续地活下去。
通过“携手探路”机制,英特尔加快了将成熟技术产品化的步伐。
倪光南谈自主创新
创新是企业取得高附加值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不可能在品牌销售方面取得很高的附加值,那么就要敢于创新,由此取得高附加值,这些企业才有可能成长起来。
企业怎么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通过分享英特尔的创新经验,我有两点体会:第一点是研发投入,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搞出有成果的研发是非常难的;第二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创新方法论。
从研发投入来看,我们的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华为的投入比重已经不小了,但也只占到了销售收入的8.9%。中兴是12.3%,这才比较接近发达国家高科技企业科研的平均投入。而英特尔2006年的投入比例为18.7%。
方法论的指导则是方向的问题,就是指导思想与研究体制,它的范畴很广。科研的管理方法和创新方法为什么很重要呢?举例来说,比如一家软件企业,它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是不是就不需要去搞长期研究,不要创新,不要搞自己的标准,不要提高自己的品牌……在这种方法指导下,我们的软件产业就肯定不会成长,只能做简单加工,这就是方法论的重要性。我们的确不太可能一下子达到英特尔那样的水平,但我们相信是可以做一些比较高端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方法论。
(根据倪光南主题演讲内容整理)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0/23/2007)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