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发展 |
|
作者: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 何辉 |
|
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发展正在向一体化物流管理提升,基本处在实物配送管理向一体化物流管理过渡的后期,其中,制造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大副提高。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产业的升级,物流需求快速释放。我国现代物流迅速发展,制造业物流规模逐步扩大,制造业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并逐年提高。物流业务发展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环节迅速扩展,部分企业开始向回收(循环)物流发展。
降低采购物流成本
我国制造业企业为提高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开始培育现代物流理念,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工具,其物流业务发展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环节迅速扩展,部分企业开始向回收(循环)物流发展。
由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发生于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在内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只有对所有环节的物流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最低、物流效率最优。在传统制造业物流活动中,采购环节通常不被重视,而事实上,采购环节又是最有成本节约空间的环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增加制造业企业销售额一般是比较困难的,而物流成本下降则相对容易,由此可见,降低物流采购成本十分重要。通过招标采购,制造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采购成本,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浪费。
目前,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开始采用订单采购物流管理,其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的:制造订单的产生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样,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了低成本、准时化的采购物流,并与生产中的实时物流和专业化的销售物流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以企业为整体的一体化物流体系,推动了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提高。
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一些主要汽车企业,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都普遍采用了这种准时有效的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
物流发展目标
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发展目标正在由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向整体优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转变。
在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的本质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采购、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通过信息存储、运输、存货、仓储、装卸搬运和包装等现代物流手段按尽可能低的成本,将产品在各级流通节点之间传送。从我们调查情况看,目前,已经有一些制造行业的物流发展的目标开始由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向整体优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转变,这充分说明制造业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在提升,这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现代物流向前发展,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物流发展的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精细化、专业化的趋势开始显现。制造业企业物流的发展由粗放的物流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的趋势明显加快,物流发展的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事实上,还有很多企业正在根据本行业的特征和市场需求来改造和构建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这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物流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物流管理转变。
我国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 物流基础设施
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普遍拥有一定的物流基础设施,且内资企业平均规模远大于外资企业,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上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集中表现为集约化程度较低,内部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
国家发改委全国第二次物流统计调查(2006年)资料显示,制造企业普遍拥有一定物流基础设施。制造业重点调查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为12万m2,其中: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为7.2万m2,占平均使用仓储面积的60.1%,平均租用仓储面积4.8万m2,占39.9%;重点调查企业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58辆,装卸设备35台。内资企业各类仓储面积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 9倍、3.4倍和12.3倍;重点调查内资企业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装卸设备,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基础设施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在物流基础设施拥有量方面,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区别表现也非常明显。
制造企业普遍拥有一定物流基础设施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物流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不能盲目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整体外包物流业务的经营战略。中国发展制造业物流,必须结合现有制造业发展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物流资源最优配置。
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呈现出外包业务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趋势明显的特点。
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物流业务外包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但物流业务整体外包较少,运输外包比重较大。目前,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实现战略合作、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一种有利趋势。
同时,制造业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认识明显提高,在制造业企业物流中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业务流程与物流资源,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网络化运作管理的过程。
随着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受到了普遍重视,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我国大型制造企业现场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采用JIT配送的企业比例占11%,采用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6%,采用条码信息系统的占13%,采用了企业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比例为13%,与以前相比,企业物流系统有较大改善。
目前,我国重点制造业企业在物流系统改善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原材料采购采用招标采购措施的企业占37%,采纳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占49%,实施ERP信息化管理的占47%,进行了业务流程优化的企业占29%,采纳了其他各种物流改善措施的企业占31%。
物流信息化整合了制造业资源,促进了制造企业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减少了“牛鞭效应”,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节约了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物流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途径。推动物流信息化,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现代物流技术与产品在企业物流作业中开始得到应用。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制造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突出了现代物流业作为制造业升级推动力量在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1980年代以前,是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到1990年代EDI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则可以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即专业化物流部门或早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企业物流组织的影响,将导致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而且促使物流组织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
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原动力,制造业将伴随包括物流业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共同进步,同时我们相信,制造业企业现代物流技术将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
关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是是承担生产资料流通和物流领域信息工作的行业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全国物流信息的统计工作、物流信息化推广和物流科技评审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对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形式进行检测、分析与预测,负责全国生产资料信息网络的组建与管理,并经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授权、承担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职能,为国务院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也为企业提供微观经营指导信息,还承担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科技信息部职能,是生产资料日常流通领域与物流领域及信息采集、加工、分析与发布于一身的行业信息部门。(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0/9/2007) |
对 商业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商业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