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如何最大化激发“员工活力”? |
|
newmaker |
|
什么是活力?“活”指的是人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敢于面对、激情乐观的状态,而“力”则是促使人们达到这种状态的一种推动力。人是有思维和意志的个体,所以这种推动力的源泉只能来自人的内心,而与外界环境无关。
寻找动力源
人内心当中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做什么样的事情会愿意去做?喜欢、有兴趣、偏好、特长的事,能得到肯定的事,有收益的事,能赢得尊重的事……而所有这些都与成功快乐有关,做这些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活力。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趋利避害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活力,比如你已经很疲乏了,只想坐下来休息,可这时有老虎来了,你会马上有了活力。根据脑神经学的研究,人在恐惧的状态之下,分沁的是肾上线和皮质激素,分沁肾上线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肌肉紧张、有更大的能力和力量、快速做出反应,表现得非常有活力。
从恐惧能产生活力这个角度看,就是凡事要有游戏规则,如果没规则没有制度,没有违反规则的肉体或精神层面的惩戒,员工不可能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但恐惧之后如果不能得到成功的快乐,压力也不可能转化为动力。使人恐惧是个施压过程,使人快乐是享受成果的过程,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活力。
用人要三感
基于以上的分析,要提高员工的活力,必须让员工有三种感受:切身感、压迫感、成就感。
第一,要让员工有切身感,这是个身份自我认定的过程。人性都是自私的,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最有切身感,才会产生动力。
我为什么来这家公司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如果不尽快弄清这些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的话。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用什么去重新点燃工作激情,实现自我价值?是耳提面命的空洞口号,还是触动心底的反思?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这样员工就会有活力迸发出来。
对企业主而言,如何让员工有切身感,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业,可从奖励或各种制度着手。
第二,要让员工有压迫感——从而产生恐惧。比如,可以将工作任务细分,让各成员均认识到各自在整个组织中的位置及功能;比如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压力,应用倒计时的工作法,让员工有最后期限的压力,某项任务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不成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无论是经济惩罚、身体惩罚、精神惩罚,都会让人进入紧张的状态,启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领,从而激发出无限潜力。
第三,在切身感和压迫感之后,还要让员工体验到成就感。个人成就感能够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未知和挑战,使得人们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为职业生涯更添辉煌的一笔。
然而目前的形势却是,大部分职场人在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一项调查显示,最让职场中人郁闷的不是收入减少、升职不畅和办公环境恶化,而是“工作没有成就感”。
而一个人的成就感,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自身的满意度和外界的肯定。而其中,外界的肯定无疑占了更重要的位置,也起了更大的作用。人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很需要周围人对他的肯定,否则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泄气,对工作失去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更大的反展,很难想象员工如何会有活力。
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对员工的要求近于苛刻,给了员工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他对部属的奖励却极为慷慨。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的,因此他们都拼命地工作。于是,他们取得了成功。
如果说,王永庆的“压力管理”对员工们起的作用是一“推”的话,那么,他的“奖励管理”便是一“拉”。这一推一拉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便对员工们产生了双重的动力,激发出无限的活力。(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8/2007)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