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产品库 > 战略管理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与服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服务项目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可能性危机分析
作者: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工业工程, 营销管理, 知识管理, ...
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民营企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营企业永续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家任重道远。危机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民营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的。相比于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更难的是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民营企业管理者当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强调民营企业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任何民营企业的头等大事。研究民营企业健康基因,就要规避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一个个陷阱,就要积极探索确保民营企业安全发展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目前困扰着中国民营企业和谐发展中的可能性危机问题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的判断与认识误区

如何做好与新闻媒体和舆论界的沟通工作,特别是危机公关中,创造一个让民营企业能够克服困难的、不被干扰和误导的良好舆论环境,是众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而且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一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有多少个活生生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媒介是危机爆发的途径。同时也是危机控制的关键。面对公关危机,有的民营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说:“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我们应意识到,任何一种问题或者危机,都可能构成一种机遇。媒介是典型的双刃剑,挥舞得好,可以击退危机的侵袭;挥舞得滥,则会伤害自身,更深地陷入危机。无论民营企业有强弱,都要重视危机的存在,以最诚挚的态度面对危机,化危为机。危机有大小,即使同样的危机发生在不同的民营企业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当然,由于每人看待危机的标准和角度不一,因此具体到某一事件时也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观点和认识。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民营企业的媒介攻略可以概括为“四个一”:一个系统:由专门的部门与媒介进行沟通,建立友好关系。一个声音:公司对外统一口径,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发言。一个态度:对所有的媒体和记者都坦陈相待。一个形象:对外形象保证一致性。危机的到来应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主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积极协调处理好民营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曝光的报道或失实的报道。

要知道,一旦消费者投诉发生,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投诉处理若不及时,消费者就会寻找其他途径宣泄不满。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在报道民营企业事件时,一是媒体没有义务按照你的理解和希望去确定报道角度或重点。二是有可能因不准确的语言描述背离了民营企业所表达的内容。美国民营企业家玛丽安娜·拉斯马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 = 增加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倾向=更高的利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民营企业能处理好因为自身行为不当所导致的民营企业危机的话,消费者不仅不会远离民营企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民营企业,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并极大地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毕竟,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的态度。

2.短期投融资与长期投融资产生冲突

在商品经济社会,资金是一切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同样在新经济时代,资本对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兴高科技民营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无论是尚在胚胎中的民营企业,要把新技术转变成新产品,把新设想发展成新事业,还是处在婴儿时期或少年时期的民营企业,要使自己有一番新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资金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民营企业如何早日取得急需的发展资金,又不陷入资本陷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显然,民营企业离不开融资,民营企业在追求做大做强的同时,怎样才能规避融资所带来的种种风险、甚至是灭顶之灾呢?如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如何应对银根突然紧缩的危险?投资,就需要有人来拿钱出来,或是当股东,或是当债权人。

而一个没人愿意当股东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但是,客观地说,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每一个投资人,都很难长期忍受其所投资的民营企业没有经济效益。作为民营企业,在一段有限的时间之内,你可以有泡沫,也可以有缺陷,但是却不能没有赢利能力,这也就是说,没有长远的前景不要紧,决不能没有可见的利润!“利润的压力”(其实质)是单方面的,它针对投资者,而不是对民营企业。所谓“只要给我投资,没有利润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即使前面是个地雷阵,我也在所不辞”。就是这种心态最真实的、但也最具有讽刺意义的写照。假使资源不存在稀缺性,便没有“回报投资者”的概念。在融资的过程中,

民营企业要注意陷阱,就要在下面四点容易麻痹忽略的问题上做足文章:第一,要选择理想的合作伙伴;第二,最好不要签订排他性协议;第三,最好在融资资金到位后,再对外宣布;第四,谨慎处理管理者持股。有核心技术、产品、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具备管理能力的软件民营企业,最好不要让投资者控股。另外,管理者持股不仅是民营企业留住一流人才,维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衡量管理者业绩以及体现其价值的最佳方面。不过管理者持股对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草率行事,可将公司给员工(包括管理者和骨干员工)的股份划分为原始股份和股票期权。无论是计划融资、正在融资或即将融资成功的民营企业,都必须处理好至少以上四大方面的问题,否则,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妥,都可能对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隐患,这种隐患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3.人员频繁流动形成人力资源危机

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民营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

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报告显示,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造成危机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的是以下三种:第一,是单纯的利益驱动。为了追求高薪,不论是民营企业的普通职员还是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很多人都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原来的民营企业,甚至违法也在所不惜。第二,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促成了人们盲目流动。尽管这里也隐含有经济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众多行业当中的民营企业给出的错误的个人成长发展的信号所致,我们不否认国内如火如荼的大发展势头,期间也确实蕴含了太多的机会,但是这种现实不代表说人人都有了大发展的机会,毕竟并非人人都做好了接受变革的准备,而民营企业一方为了节约培训成本,规避社会责任,也只是简单地对自己所需的人才,采取一“挖”了之的态度,无形中促成了人们流动的盲目性。第三,人员流出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确实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导致人们离开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定的人员流动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民营企业而言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民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力资源快速扩展,管理制度和培训成为瓶颈。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一个最活跃的因子,正在以及必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改变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大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民营企业自身开始,维护好自身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经营者首先应该重视民营企业不同阶层员工的正常要求,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其次要更好地健全对规范化动作的保障制度,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还有,民营企业应该在平时注重内部不同阶层员工的“梯队式”培育,一旦出现员工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或者使用合理的内部竞聘制度,选出新的管理者。

4.决策失误带来经营风险

决策作为各项工作运行的起点,它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营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型民营企业和改制不久的民营民营企业,经济亏损的处境就其本质而言,是因为决策的失误。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是使我国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自1993年起,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共同发起组织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调查系统是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的大型综合调查和相关专题调查,共调查民营企业近5万家(次),获得有关数据800多万个。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决策失误”因素排在第一位,其它依次是:“用人不当”、“经济问题”、“独断专行”等。上述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很多制度不配套有关,与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和修养不高有关,也与约束监督制度不健全有关。要避免决策失误,减少经济损失,唯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向那些不负责任而盲目决策的领导千部亮“红灯”。

一是要建立一套“决策失误追究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搞好风险管理,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谁决策谁承担责任和风险。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是对旧的产权体制的挑战,是切中时弊、根治旧体制弊端的重大举措。它的适用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实行改制的民营企业。对各行各业、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者,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全面地推行这项制度,就是要把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原则推广运用到人事制度中,从而推动决策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二是要建立“决策失误赔偿制”。给决策者敲响警钟,明白地告诉他们,决策失误不再是以前的“花钱买教训”,而是要赔偿经济损失,直到赔个倾家荡产;它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杜绝徇私舞弊、个人专断、滥用权力的不正之风;增强民营企业加德的责任感,使他们真正出于公心,以大局为重,在重大项目的决策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避免决策失误。三是要建立“决策失误辞职制”。民营企业家或领导因个人决策失误或工作过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当引咎辞职。决策失误辞职制是压缩和规范决策者行为的有效的行政手段,是得力的组织保证。

5.多元化经营模式造成财务压力

财务危机是指民营企业在快速增长或加大投资时容易出现的资金周转不灵或现金断流问题。通常的成因是在生产发展、市场占有率提高的时候,民营企业家无暇顾及财务制度建设、一味扩大订单量,这会导致边际利润下降甚至被牺牲。生产或服务过程工作量超载、人工成本和库存增大、客户迟付款或有坏账产生的时候,如果突然碰到市场变化或同行竞争的冲击,就会造成财务危机,严重的还会造成民营企业破产。

财务危机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风险,如错误的战略,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及公司内部治理欠缺,组织缺乏应变力,竞争对手壮大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一类是财务风险,如过度融资,如固定成本过高,成本可控性差,如应收账款收不回,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尤其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不少稍为大一点的民营企业都在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民营企业经营风险,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民营企业走上了加速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民营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从盈利性看,基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盈利能力上的差别,以及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筹资成本上的差别,“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民营企业是以更大份额的筹资成本较高的长期资金运用到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上,从而使民营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应地降低,反之亦然。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有很多,例如:销售的非预期下跌、平均收账期延长、三角债严重易酿债务危机、账目长期纠缠不清或处于混乱状况、内部缺乏监督机制、追逐短期利益、管理者损害民营企业利益、销售额持续下降,缺少运作资金,人才频频跳槽,交易记录恶化、过度规模扩张、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过度依赖贷款、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值得民营企业管理者注意的。此外,给民营企业带来财务隐忧的还有其他信号:如管理层重要人员、董事或财务会计人员的突然或连续变更。引起轩然大波的集体辞职通常是该民营企业存在隐患的明显标志。财务是民营企业运营的核心。

在一名财务总监的眼里,财务危机对公司危害的严重性是最高的;但是只要懂得利用一定的方法防范它,就能把财务危机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科学预测是财务运转正常的根本,对付财务危机的法宝就是严格的预测系统和崇尚稳健的财务原则,用信息化和制度化管理工具防范财务危机。实业经营型的民营企业家必须随时监控民营企业的现金流状况,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需要建立现金流量预测及预警机制,简单的衡量指标是民营企业现金保障倍数(民营企业库存现金/月现金支出量),假定民营企业未来无现金流入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存活的月数。事实上,民营企业要不断地成长,才会充满生机,才能在市场保持竞争力。但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像几百人一起工作,其中的错误或失策是免不了的。但我们应该记得,相当多的财务危机是可以事先防范的。民营企业应该视预防财务危机为一种投资,如发现有财务危机的征兆,应马上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视而不见。

6.同质化的过度竞争陷入营销困境

营销对于民营企业之重要,犹如血液于人体。一项调查表明,目前,69%的民营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民营企业的总体营销战略;65%的民营企业不懂得制定销售政策;71%的民营企业老板在构建民营企业营销网络时,不知如何着手;61%的民营企业不知营销管理;1%的民营企业老板对科学的市场调查认识不深;45%的民营企业对价格难以管理与控制,窜货现象严重;5%的民营企业很难控制媒体投放计划;3%的民营企业不能处理好民营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40%的民营企业在整合应用广告、公关、促销策略上有困难。近年来,4P、4C、USP、定位、事件营销、科普营销、整合营销传播、品牌管理等各种完善的或者不完善的、管用的或者不管用的总的来讲属于营销管理范畴的理论层出不穷。

特别是不成熟的品牌建设理论的虚热,使不少民营企业误入歧途,付出了较高的代价。乱花迷人眼,不少原本思路清晰、经验丰富、资历很深的营销总裁、企划总监、市场部经理乃至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企划服务的专业策划公司也变得无所适从起来,产生了品牌燥热、价格战、大客户梦想以及还有诸如“产品僵尸症、广告万能症、营销“鸡头”病、自我中心论、炒作病、策划低能症、营销万能症、概念营销病”等等营销陷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民营企业要长胜不败,就必须培育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在创造顾客价值的某些方面应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且对手模仿不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多元化,市场的顾客偏好和行为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也正在开始登陆中国。按市场机会与竞争的特点、民营企业的能力基础、品牌定位的要求,将顾客按重要偏好进行适当细分,选取目标市场,关注目标顾客群的共同特点,努力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脚踏实地地开展市场营销,平衡近期与远期的成本收益目标。这才是科学的营销之道。

当前,我国已处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过剩经济时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厂商要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争取到更多顾客,光有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套过时的理论指导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营销活动。世界范围的营销模式在一天天的变化和不断的创新,产品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我们看到了如此多的营销模式,如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在线(网络)营销、直复营销、服务营销、生态营销和数字化营销等等,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进步,为了适应月异的市场变化,除了从“自我中心论”的销售向“顾客中心论”转移外,还要能引导顾客的创新需求,而由于顾客的多元性,就要求我们营销方式的多样性,自组织性。

7.“中国威胁论”的系列反倾销诉讼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遭遇的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反倾销案迄今已达数百起,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正面临来自国外强劲的反倾销浪潮。每个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反倾销事件也是一样。

总的来讲,一国民营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形:第一,是外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民营企业确实实施了倾销行为,欲以此方式拓展其在国外所占的市场份额。此时,实施反倾销对于保护其国内产业是必要的。第二,以保护本国相同产业为借口限制外国相同产品的出口。此时,反倾销成为了外国民营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第三,外国政府有时以反倾销等作为一种政治策略的辅助手段,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而蓄意地对某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

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上述的利害关系外,一些国家之所以动辄对中国作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判断,经常使用对华反倾销的政策及其做法,还有以下特殊的原因。一是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全球化时代,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时,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的民营企业遭遇冲突。

但在中国加入WTO后,一国利用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小,这样,被WTO允许采取的作为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安全的合法手段的反倾销,尤其是其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说辞,就成了一些国家指控中国民营企业搞倾销的最好借口。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受到的反倾销,无论从数量还是涉案金额来说,都高居榜首。随着经贸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有明显增长的趋势,频繁的贸易纷争和摩擦的不断发生,种种情况表明,中国已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这给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损害了贸易双方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此,正确地认识所出现的分歧和摩擦,坚持发展、平等和互利的基本原则,通过有效的渠道采取积极的方法妥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化解中国民营企业面对的反倾销压力,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反倾销,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勇敢面对,积极应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第一,中国的出口民营企业应该尽快采用新的产品营销策略,将单纯的价格优势转化为性价比优势,应更加注重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即通过产品更新换代在高端产品领域发挥中国民营企业的综合成本优势。第二,中国出口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海外设厂的方式来绕过反倾销壁垒,达到曲线出口的目的避免或减少贸易争端的发生;第三,在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过程中,需要学会怎样来保护自己,挑选律师不能为了省钱,充分运用公共传播,建立有利的舆论导向。第四,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协调一致解决争端;行业要自律,民营企业要自强,民营企业必须积极应诉来积极抗争,不要过于依赖于政府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第五,注意竞争性情报研究,及时作出积极反应。国内民营企业需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改变出口产品增长方式。

8.信息数据泄漏带来民营企业安全隐患

随着信息化大潮的到来,信息在商业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信息作为数据存储已经逐渐渗透到商业的各个角落。然而,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攫取和保存信息,却对信息面临的安全隐患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使有的民营企业开始有了安全意识,其采用的安全措施也存在致命的误区。数据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整个民营企业商务环境的战略性问题。在遭受黑客攻击最为频繁的国家中,我国已经上升到了第三位;而病毒的泛滥,更让国内众多民营企业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已成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迫在眉睫的大事。一方面,信息化发展不容置疑,另一方面,信息安全让人心有余悸。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众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头疼问题。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超过7000万人,全球范围的网民数量已达到6.1亿,而黑客网站高达20多万个。这样,即便每台计算机的使用率不到10%,每天有关安全的攻击次数也大得惊人。最近的调查显示,数据安全已经超越CRM(客户关系管理)、网络管理等成为CIO最为关注的问题,首席安全官(CSO)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仅仅把目光投向操作系统安全性或者网络安全,认为只要防病毒和黑客等外部侵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实际上,真正的数据安全威胁来自局域网内部。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安全问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内部人员所为;存有大量敏感机密的数据,对内部毫不设防的计算机终端才是数据泄露的根源。安全性是伴着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始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的数据的泄密,对民营企业、金融部门、对客户都将会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民营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应当从“硬件、软件、人员”三个方面着手,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在硬件上,采用安全电脑是从硬件上增强民营企业PC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2002年底,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发布了嵌入式安全子系统(ESS),最早在PC系统中集成了安全芯片,通过硬件实现了高级别的安全保护,目前,国内的浪潮、联想等PC厂商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安全电脑产品。业内人士估计,安全电脑在明年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对于已经购置的电脑,民营企业用户也可以通过添加附属设备的办法来将其升级为安全电脑。其次软件,除了杀毒软件,还有许许多多的安全软件值得民营企业用户投资。IDC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安全软件这一领域的增长将为“安全管理、访问授权、识别技术”这三种3A软件以及安全内容管理、加密技术、防火墙/VPN技术、入侵检测,风险管理等几个产品领域分享。民营企业信息安全理应防微杜渐,变“救火”为“防火”,民营企业信息安全同样需要防患于未然,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再说到人员,防患信息安全风险,民营企业要建立起全员防护的环境,在意识上建立牢固的防患意识,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形成民营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的共识与防御信息风险的基本常识。

9.商业秘密保护缺失造成巨额损失

商业秘密是国际上通用的法律术语。我国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新《刑法》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具有三大法律特征:秘密性、价值性、创新性。“秘密性”是指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处于秘密状态,且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价值性”是指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且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包括经济收益,也包括市场竞争优势。“创新性”是指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未被公众了解或没有进入公共领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新颖性。近年来,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民营企业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据有关统计,80%的商业秘密是在职工跳槽时带走的,到2002年,此类案件已占到知识产权案件的15%,且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些跳槽者大多是业务骨干和核心秘密的掌握者,对民营企业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基本的证据,一旦发生了商业秘密泄露事件,不仅难以立案,而且取证较难。商界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的流动,在近些年已经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但上述案件中的跳槽者却是怀揣着民营企业的重要财富——商业秘密而去。如果说民营企业失去了一个人才还可以重新寻找或者培养的话,而商业秘密的泄露则会将民营企业置于衰退甚至死亡的尴尬境地。民营企业界和法律界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和客户资源等已成为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自身的商业秘密缺乏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使民营企业商业秘密不因人才流动而流失,确保商业秘密安全,是民营企业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和不容忽视回避的重大问题。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侵犯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商业秘密泄露的途径主要为:1、一些人以盗窃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有些民营企业以利诱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个别民营企业或个人以威胁、强迫等手段从有关人员处索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4、也有些民营企业或个人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套取他人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被泄露之后,商业秘密的非法获得者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该项商业秘密即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此外,合同当事人或民营企业职工违反约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者在明知、或者应知侵权人非法获取商业秘密或违反约定的情况下,仍然接受、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等行为,也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跳槽现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这种现象将不断加剧。跳槽是防不住的,但商业秘密并非不能堵住。有关专家专门为信息保密支了七大绝招:确立防御型发展战略,增强经营者的保密意识,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尽量缩小涉密范围,利用劳动合同约定保密责任,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与外部供应商和转包商的交往中搞好商业秘密的保护。

10.诚信缺失导致民营企业交易成本增加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现代商业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诚实和守信是商业伦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商业信用好的民营企业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消费者或合作伙伴害怕上当受骗宁可价钱高一点也愿意与信用好的民营企业打交道做交易。诚实信用能带给民营企业长远持久的经济效益,成为民营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反之会给民营企业自身和与之合作的客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灾难。目前的多项调查研究成果表明,信用已经成为民营民营企业融资和贷款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地方政府、民营企业或银行失信,致使民营民营企业投资项目进退维谷,造成巨额损失的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信用和信誉已经成为民营民营企业特别稀缺的资源。如何让信用不再成为民营民营企业发展的痛,而成为拓展业务的利器,是民营民营企业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市场经济并不是“智力游戏”,比谁比谁更“聪明”,它需要的是信任与合作,任何的欺诈行为只能对诚信社会造成致命的伤害。我们之所以要推崇诚信意识,就在于诚信是一个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防范民营企业危机的软武器,诚信意识的缺失,就是民营企业危机的来临。只有本本份份地经营,诚心诚意地构筑民营企业的诚信资本,才可能躲避和远离民营企业危机。著名学者党国英认为,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诈骗,实际上是不尊重、不承认对方的权利。所以,信用制度本质上是产权制度;好的信用制度意味着相对稳定、明晰的产权获得法律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产权不牢靠,权利边界不稳定,甚至会使诈骗也变得合理。借债还钱是信用关系的常例,但在我们这个社会,借债还钱好像是傻帽,“三角债”普遍存在,到了没有信心解决的地步,本质上是我们的产权关系太混乱,大家认为你的不是你的,而可以是我的;今天是你的,明天就可以是我的。这样一个状态,信用关系怎么可以建立起来?在信用关系混乱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会很高,对经济发展是一剂毒药。

“当社会上欺诈盛行之时,诚信成了稀缺资源,而越是稀缺的资源越是有价值。”这是一位信用管理专家提出的观点。面对国内外民营企业连续出现的“诚信”、“信用”危机,专家们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作为社会,应该建立一套实际有效的民营企业和行业“信用档案”,使其成为一种披露信息的制度,如果设计得好,这种制度有利于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市场经济的运行成本,对于人们讲道德、守信用是有好处的。作为民营企业,“诚信经营”应该成为民营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营企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民营企业其他方面的行为,包括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等行为都应该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同时,诚信是最好的招牌,诚信构筑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诚信经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其能否永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内民营企业都将面临着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一流民营企业平等对话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诚信,才能构成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国家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经过二十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目前也正处在二次创业和转型的高敏感期,上述的这十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可能性危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营企业,有不同的轻重缓急表现,任何民营企业都不可能永远不遇到危机。面对危机,有的民营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垮掉了,有些民营企业反而更加壮大了。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具备危机意识和民营企业具有一套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每一个民营企业都能正视这些已经凸显或暂时潜在的问题,防微杜渐,寻找对策,走上一条健康稳定、持续增长、和谐发展的道路,最终使我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3/2006)
查看更多战略管理相关文章: more
·领袖洞见:我眼中的“定位战略” (4/19/2006)
·企业标准化与差异化竞争 newmaker (4/3/2006)
·海尔与长虹经营战略的比较研究 (1/17/2006)
·创建基于流程的组织--面向客户的无边界革命 (1/17/2006)
·业务流程外包正在走向死亡? 丹丹 编译 (1/10/2006)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1/3/2006)
·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那一个更重要? (12/26/2005)
·流程再造的本质 newmaker (12/26/2005)
·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及战略图 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孙永玲 (12/22/2005)
·改善国企公司治理关键何在 (12/19/2005)
查看更多管理咨询与服务相关文章: more
·机加工绿色转型数字化实践:基于现场的切削液寿命快捷管理 范一诺 郑梦娇 (9/2/2024)
·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幕速起,实现伟大复兴要严防对海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依赖 刘朝晖 陈皓 陈娇 (4/2/2024)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低代码流程自动化:应用场景与优势 Maria DiCesare (10/24/2021)
·渗透营销:市场营销的新概念 (6/3/2006)
·管理者五种畏惧 newmaker (6/2/2006)
·项目管理中的“三角链” newmaker (5/5/2006)
·儒家的因革损益与中国管理理论的探索 newmaker (5/5/2006)
·新产品推广的失败,应该是谁的错? newmaker (4/27/2006)
·营销浓度不足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4/27/2006)
·领袖洞见:我眼中的“定位战略” (4/19/2006)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战略管理 > 管理咨询与服务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