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ERP/制造业信息化展区 > CIO信息化管理展厅 > 产品库 > BI商业智能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CIO信息化管理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产品库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ERP的下一个浪潮BI,当SAP遇到SAS
作者:AMT 张哲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CIO信息化管理展厅
电子商务/企业门户, IT运维管理, 制造执行系统MES, 流程管理BPR/BPM, SOA/SaaS/云计算, ...
在管理应用软件市场中,SAP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的领导者,从2001年度到2004年度,全球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厂商TOP 100中,SAP一直稳居第一。然而,在2004年度全球管理软件厂商top 100中,有一家专业的商业智能软件公司——SAS突然跃升至第五位,如果考虑最近ORACLE公司并购了仁科,那么SAS将没有悬念地成为第四名。而在这TOP100中,其它专业的商业智能厂商占据了重要地位,比如:Cognos居第18位,Hyperion居第18位,Microstrategy居第47位,Business Objects居第51位等。这说明商业智能(BI)继ERPCRMSCM等之后逐渐得到了各行业的认同。而IBM、微软、ORACLE等国际上领先的大公司也纷纷开展了BI业务,促进了商业智能市场的繁荣。从2001年到2004年,SAS从起初的21名左右徘徊到短时间内的飞跃,是不是预示着BI市场的“井喷”?

SAS从美国到亚太

SAS是提供下一代商业智能软件与服务以创建真正的企业智能的市场领导者。SAS解决方案拥有客户40,000余家——包括2003年财富500强企业前100家中96%的企业,可以发现,SAS在BI的高端市场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在此仅举一例如下:在以苛刻严格著称于世的美国FDA新药审批程序中,新药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规定只能用SAS进行,其他软件的计算结果一律无效。

IDC预测:亚太地区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2006年将达33亿美元,是目前市场价值12亿美元的近3倍之多,而中国目前是亚太地区商业智能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之一。近日,SAS宣布,公司2004年在全球收入较2003年上升了15%,而亚太区收入上升了20%,进一步反映了SAS在全球商业智能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而在亚太区的表现尤为突出,而且SAS在亚太区的发展是方兴未艾。2004年SAS在亚太区及大中华区的重要客户包括Aeon信贷财务有限公司、澳洲税务局、香港特区政府的水务署、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及上海证券交易所。

SAS的中国之行

SAS公司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商业智能市场。早在1990年,SAS就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1997年,赛仕软件研究所正式宣布成立大中国区。1999年3月,SAS公司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 赛仕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并成立了北京办事处。2003年11月,SAS的CEO Jim Goodnight访华,并在北大作了关于BI的演讲,SAS希望能够给中国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业界从信息自动化过渡到信息智能化阶段。SAS在2004年末的时候,在Better Management LIVE 2004企业领袖高峰论坛会议上,发布了SAS财务智能和企业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应用SAS财务智能解决方案,财务部门将能够全面描绘出企业绩效管理的前景,并使自已转变为能够为整个企业提供高价值信息的可靠可信的顾问机构。SAS 财务智能解决方案采用了SAS公司最新的具有全面的财务整合、报告、规划和分析功能的SAS财务管理软件和能够帮助决策者规划、实施和调整商业策略的SAS战略绩效管理软件。

SAS的中国战略

中国企业在受到ERP、CRM和SCM的洗礼后,众多的中国企业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智能信息来支持企业决策,则成了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商业智能作为一种理性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思想,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用户所接受。SAS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借助其全球40,000多个商业智能项目的丰富经验与27年的行业知识,把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带给中国的客户,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实现商业智能化。在实施和应用通用的企业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对其所属行业的独特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需要更加深入的掌握,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令企业在业内表现出色,让企业标新立异于行业,并提高竞争能力。应时而变,SAS公司带着她领先的BI技术来到了中国,同时中国企业也会更加重视商业智能领域的应用,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SAS公司将在2005年重新调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并且通过整合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公司的资源为在延续SAS中国市场的成功做足准备。

神州数码说SAS太高端

1999年以来,神州数码推进了以DSS(决策支持系统)、ERP、e-Bridge三个系统为标志的数字神经网络建设,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为目标,大力加强内部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鉴于当时的数据量并不大,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没有达到使用的程度,DSS可以很好的满足需求。但是,随着集团数据量成倍的增长,DSS不堪重荷,所以对BI的需求日益强烈,此后开始的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在神州数码的BI招标中,SAS、IBM和Sagent最有可能入选,而神州数码最中选择了Sagent,神州数码的理由是SAS过于高端,而IBM价格较高且同神州数码SAP R3的数据库基础兼容性不佳,Sagent以高速处理、对于SAP R3良好的兼容性及合适的价位获得了神州数码的定单。在充分的准备下,2002年3月,神州数码BI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金融电信说SAS很出色

SAS软件研究所与国际最具权威的测评/评估机构Thomson Prometric(普尔文)相互合作,为全球的金融、电信、交通、制造、政府以及科研教育等部门提供了全方位的商业软件认证平台。SAS系统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北京移动通讯、河北移动通讯、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铁道部、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联通、吉林电信、中国民航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等均有出色的表现。

另外,IDC 2005年亚太区(日本除外)软件市场十大趋势预测之一,商业智能(BI)软件和企业应用软件(Enterprise Applications ,EA)市场持续整合(converge)。IDC 也预期,2005年厂商将会推出一种满足亚太地区(日本除外)市场需要的低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那么,SAS确实要让她的高端产品本土化才能满足中国企业的当前需求。

面对中国企业从信息自动化过渡到信息智能化的趋势,无疑,SAS将掀起中国BI的新浪潮。(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4/2006)
查看更多BI商业智能相关文章: more
·商业智能的五大趋势 newmaker (12/26/2005)
·商业智能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 IT168 Lucia 编译 (12/23/2005)
·CRM+BI:2006年行业应用的关键词 (11/29/2005)
·中兴IAP智能应用平台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1/28/2005)
·信息资源规划--实施商业智能的基础 (11/8/2005)
·商业智能--数据海洋中的指南针 (11/7/2005)
·2005年中国商业智能调查报告 焦有章 执笔 (10/27/2005)
·商业智能 真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newmaker (10/21/2005)
·BI市场需求差异使OLAP系统走向前台 软件世界 (9/3/2005)
·商业智能在中国 (8/25/2005)
查看更多CIO信息化管理相关文章: more
·推动遗留系统现代化革新的三种方式 Taylor Bornstein (3/27/2022)
·食品物流服务提供商Farm Trans借助Mendix解决方案构建高效欧洲供应链 Mendix (9/16/2021)
·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发展和挑战 (2/14/2006)
·如何操作企业IT生产力测算 CBINEWS (12/28/2005)
·CIO:技术专家还是高层管理者? IT时代周刊 (12/27/2005)
·ASP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及优势 e-works 叶萌 (12/27/2005)
·商业智能的五大趋势 newmaker (12/26/2005)
·企业CIO现“空巢” 信息中心有主任却没CIO (12/26/2005)
·突破利润天花板--长丰猎豹汽车的流程再造与信息化 封志云 尹丹云 (12/25/2005)
·数控车间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内涵 北京机床研究所柔性制造工程公司 (12/24/2005)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ERP/制造业信息化展区 > CIO信息化管理展厅 > BI商业智能 > CIO信息化管理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