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BI市场需求差异使OLAP系统走向前台 |
|
作者:软件世界 |
|
需求决定产品和技术方向,技术又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着需求,摩尔定律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发现了技术和经济之间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T领域还是技术和产品引导需求的话,九十年代之后,“需求导向”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不过,“需求导向”需要成熟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用户基础。
对于电信和金融这些天生具有信息属性的行业来说,由于其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对BI的应用已较为深入,已从简单的报表,发展到报表分析,甚至有的金融和电信以及一些大的集团企业有了数据挖掘的需求。对于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中的一些大中型企业来说,对BI的需求正在从报表走向OLAP(联机分析处理)。
OLAP走向前台
“在未来,OLAP将取代报表。”明基逐鹿副总经理郑中正博士表示。其实,OLAP与报表都是BI的前端展现产品。报表是静态的,而且从单一系统输出的数据报表,很难满足决策者综合分析数据的需求。而OLAP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查询和生成报表。
既然OLAP可以取代报表,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中国大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使用报表的阶段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报表的价格相对低廉,符合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心理价位。就现阶段来说,占中国企业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认为,系统在很短时间内自动生成报表,已减少了员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也使企业在市场反应速度上有了明显的改观,已基本可以满足其眼下的需求。
不过,需求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数据展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OLAP系统由于其强大的信息存储量和快速的计算能力,比人脑利用报表做出的分析更准确、快速和客观。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人们对信息化的进一步理解,如今,OLAP系统已揭开了神秘面纱,开始进入企业的视眼。
OLAP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对用户当前的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其典型的应用有对银行信用卡风险的分析与预测和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等,以及进行大量的实时数据查询操作。
国内厂商试水OLAP
从BI概念见诸各大报端以来,我们看到和听到的BI产品提供商不外乎有BO、SAS、Hyperion、Cognos等,基本都是国外厂商。而国内专门从事BI产品研发的还很少,有一些软件公司,有相关的报表产品,但在决策分析方面,还鲜有中国企业介入。
近来,明基逐鹿在其原有的SCM、ERP、eHR等产品线上,进一步延伸了其产品线,研发出了OLAP产品Analyzer。Analyzer是与微软合作推广的一款产品,即Analyzer架构在微软.NET 平台上,与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无缝集成。
“我们将在国外和国内同时进行推广,在即将到来的在美国召开的微软用户大会上,我们是参与者之一,届时将向微软美国用户推广Analyzer。”郑中正介绍说。
微软在各个领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在BI领域,微软有强大的SQL Server数据库,但从微软的角度来看,前端展现产品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与合作伙伴合作组成一个端到端的BI产品,更现实也更经济。因此,明基逐鹿成为了微软BI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对于明基逐鹿来讲,无疑与微软合作,要比自己单挑国外巨头们,实力增强了不少—合作的更有价值之处是微软的国内外销售渠道,这将会使得明基逐鹿拥有一个高起点。
目前,国内厂商高举BI战旗的还不多,郑正中认为,BI市场只有中国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和物力,市场才能较快的成熟起来,因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市场培育更多是由本土企业来完成的,国外企业一般不会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前期的市场培育工作。更重要的是,国内企业的产品在价格上要大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因此,对市场的推动力也会更大一些。
BI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使OLAP系统走向前台。至于国内的OLAP系统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只有经历市场的检验,才能有答案。(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9/3/2005)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