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构建战略驱动力 打破企业成长的瓶颈 |
|
作者:中国管理传播网 |
|
战略不是一个孤立的策略,而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在这个动态的体系内,有很多重要的组成因素,例如各种职能战略、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这些组成要素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是有所不同的吗?是不是有些因素更加重要一些呢?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某些更具活力的战略因素影响或推动其他战略因素的存在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最活跃的因素就是战略驱动力。我在《创建竞争优势》一书中对战略驱动力做了详细的分析,战略驱动力是战略管理体系中最活跃的力量,影响并协调其他各种战略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战略驱动力协调下的战略体系才是一个活的体系,生机勃勃地推动企业经验,而不是僵硬的纸上谈兵。
1.企业为什么会停滞不前
联想在经过长达15年的持续增长之后,在2001年以后又陷入了连续4年的停滞状态;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华为、长虹等公司的身上,有些公司甚至更糟,例如康佳。在中小型企业中,某些企业依靠一个成功的产品象明星一样快速上升,当这个产品老化之后,又象流星一样坠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企业生命与产品生命几乎同步,例如旭日升冰茶、沈阳飞龙等企业。
一个企业为什么会成长?一个曾经快速成长的企业为什么突然陷于停滞?是什么力量在促使企业成长和导致企业停滞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能使企业突破成长的瓶颈,获得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汽车的前进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再经过机械系统传递到车轮。企业增长也需要动力,战略驱动力就是企业成长的发动机。战略驱动力是企业战略要素中最活跃的力量,战略驱动力能够带动了企业其他能力、资源和要素的运动,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规模变大,原有的战略驱动力可能动力不足了,这时就必须有新的战略驱动力来驱动企业继续前进,否则,企业就会陷于停滞。
联想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车道,那个时期,营销能力是联想发展的战略驱动力。联想的营销能力中,又以销售渠道管理能力为最优秀,“大联想”既体现了联想的渠道管理理念,也是联想渠道管理的成果,依靠这个深入、密集、覆盖广阔的渠道,联想最大限度抓住了90年代中后期PC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奠定了联想的成功。这个成功成为联想“贸工技”战略合理性的最佳论据。
但是当竞争的焦点从数量转向质量、从硬件转向增值服务,联想原有的战略驱动力一下子就显得过于动力不足,联想必须拥有新的战略驱动力才能驱动已经是大型企业的联想前进,这种新的战略驱动力不能是数量型的,而必须是质量型的,不仅仅局限在渠道管理,还必须包含技术创新,但联想恰好缺乏这种新能力,当旧的战略驱动力不足以驱动庞大的联想,而新的战略驱动力尚未形成时,联想顿时陷于尴尬的境地,在三年中几乎没有什么成长,2001年制定的战略目标几乎全部落空。虽然联想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仍然维持在高水平,但由于缺乏提供动力的发动机,这些能力和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再来看四通公司,这个公司曾经是中关村的“弄潮儿”,在80年后期,当联想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时,四通已经依靠其汉字输入打字机这一独特产品而成为中关村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但是,自90年代以来,四通一直在困境中徘徊,现在和联想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纵观十几年来的四通,经常参与到一些重大的新闻或新兴业务中,但最后总是掉队,闹出的新闻很多,但是业绩却总是乏善可陈。在四通汉字输入打字机被淘汰后,四通始终没有拿出像样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谁都知道四通,谁都不知道四通在做什么”,而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四通的产权问题。产权结构问题一直困扰着四通,1992年以来,股份制改造的题目几乎年年列入议程,但始终未有实质性的进展,股份化成了公司的头号难题。产权不清带来的追求规模扩张、投资短期行为、决策不慎等弊端也日渐加深和尖锐。对于象四通这样的企业,产权结构的明晰化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驱动力,缺乏这种战略驱动力,四通深陷泥潭,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逐渐成为中关村的边缘企业。四通现象具有普遍性,很多国有企业也是如此,企业拥有很多资源,却总是不能转化为效益。
2.三种战略驱动力
企业的业务增量和利润增量主要来自于哪种力量,哪种力量就成为企业的战略驱动力。那么,哪些力量可以被企业当作战略驱动力呢?
战略驱动力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新业务,新市场,新能力。
即使新业务、新市场、新能力而获得的销售总量可能小于原有的销售总量,获得的利润也小于原有的利润总量,但是他们只要在全部增量中占据了一个很高的比例,就足够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他们成为了战略驱动力。
战略驱动力不同于战略的地方是,战略涉及到更复杂、更全面的内容,而战略驱动力是各种战略要素中一种最活跃的要素、发挥领导型作用的要素,战略驱动力能够发挥提纲携领的作用,推动其他战略要素发挥作用。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或竞争战略时,必须明确哪个要素或哪些要素是企业的战略驱动力,以及这些战略驱动力如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1).新业务——企业的第1种战略驱动力
新业务包括同行业内的新产品,例如宝洁公司开发植物配方的洗发产品;还包括完全新的行业,例如联想集团进入手机行业。
企业在自己的行业内,开辟新的细分市场,通过新的细分市场的业务增量来推动企业成长,新的细分市场的销量可能没有原有的老市场的销量大,总体利润也小,但是这不妨碍新的细分市场成为战略驱动力。以宝洁公司为例,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的主要产品海飞丝、潘婷、飘柔等都属于化学配方,但是宝洁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重庆奥尼公司推出的奥尼皂角则以中草药配方独树一帜,在市场上切割出来很大的一块市场份额。于是宝洁收购伊卡璐,伊卡璐弥补了宝洁公司产品结构的空白,打击了主要竞争对手,压缩了他们主要盈利空间;伊卡璐的业务量和对利润的贡献都在宝洁的产品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宝洁公司新的战略驱动力。
除了在已有行业内进入新的市场细分之外,更具挑战性的选择是进入新行业,通过开展新行业的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驱动力,这种战略就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多元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巨大的战略驱动力,纵观国内外大多数大型企业,几乎都有多种业务,绝少局限在单一产品领域内;另一方面,失败的多元化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战略驱动的力量,还会将企业拖垮,例如美国的卡马特,国内的春都等企业,都是多元化的失败案例,但是即使有这样的风险,当企业在原有业务领域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多元化战略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不走这一步,企业无法继续成长。多元化没有错,关键要看选择的艺术和执行的能力。
(2).新市场——企业的第2种战略驱动力
从销售的地理分布角度划分,新市场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从现有区域市场向新的区域市场的推进,例如,七喜电脑以广东为基地,向整个华南地区、再向华东、西北等区域市场推进,这些后来的市场就是新的区域市场。
第二种是从高级市场向低级市场推进,即从城市市场向农村市场推进,从一二级市场向三四级市场推进;或者从低级市场向高级市场推进,即从农村市场向城市市场推进,从三四级市场向一二级市场推进。后开发的市场就是“新市场”,不断增加的新市场推动着企业从区域性企业成长为全国性企业,联想、华为、长虹、海尔都是如此。
第三种就是从中国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推进,这就是国际化战略。很多企业开发国内市场是分步骤的,例如,一直到1988年,长虹公司主要还只是偏居西南市场的一个地域性公司,从90年代开始,逐渐加强对全国各地市场的开发,1996年以后成为全国性的领导公司。长虹通过在区域市场上的逐步扩张来发展企业,越大、越多的区域市场,就意味着越大的销售和越多的盈利。新的、成规模的区域市场就是这样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驱动力。
国内手机厂商的主要市场一直是二、三级城市市场和乡镇市场,随着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他们必然会加强对国内一级大城市的市场开发力度,与国外厂商正面交锋。在新的市场,企业找到了新的战略驱动力。如果没有一二级市场的表现,国产手机不可能在2003年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绝大多数企业在基本完成国内市场的开发,国内市场的业务趋于稳定后,就会开始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发。通过国际市场的开发,释放自己的产能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都是如此。“桑塔纳”汽车是德国大众公司70年代推出的一款车,而且是一款不成功的、很快被淘汰的车型,但是在中国找到了大放异彩的机会,一款车型卖了20多年,占据中国中档轿车市场近50%的份额。中国企业也在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发展自己,联想、华为都提出了国际化的目标,但目前还普遍没有进入收获季节。
除了销售这个角度以外,“新市场”还包括采购、制造、研发等方面的含义。
在采购方面,以戴尔、惠普、沃尔玛等跨国公司为代表全球采购,随时发现全球各地的采购利益,通过在新的低成本采购市场的采购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是“采购的新市场”。台湾新竹,弹丸之地,却是全球PC、笔记本、手机的采购重镇,中国惠州、东莞、上海-苏州之间都形成产业链生产基地,能够满足一个产业链内80%以上零配件的采购。“全球采购,销售市场组装”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根据这种战略,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按照性价比分别采购不同的零配件,然后运输到销售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再组装成成品。这种战略可以一举实现多种目标:第一,采购零配件比采购成品更有弹性,可以实现最低成本采购;第二,零配件比成品更便于运输,运输成本也更低;第三,可以实现最低库存,因为零配件库存比成品库存更容易调节和控制;第四,能够更好地避免贸易壁垒;第五,能够减少进口关税,因为零配件关税总是低于成品关税;第六,在销售市场组装为成品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本地化、个性化制造。有些企业,例如沃尔玛,采购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采购成本的降低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盈利;有些企业,例如耐克、戴尔,自己不直接生产,主要依靠外包的OEM,因此,采购成本的降低或者转化为最终利润,或者获得低成本优势。所以,仅仅依靠“采购”这个环节,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战略驱动力。
在制造方面,制造基地的转移也能为企业提供战略驱动力。在国内市场,娃哈哈、纳爱思都通过在各地建立多个生产基地,就近采购原料,就近供应市场,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订单响应速度,如果没有这些靠近销售市场的制造基地,这些企业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就会大幅下降,甚至无法开发这些区域性市场。例如啤酒、水泥,这两种产品由于运输成本和保存时间的限制,存在一个销售半径,企业只能在制造基地为中心、特定销售半径内的区域销售,一旦超出这个区间,就会由于无法运输或运输成本过高而丧失竞争力。因此,要开发某个区域市场,必须首先在这个区域市场内建立制造基地,所以,每一个新的制造基地就为这个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当这些新的区域市场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企业战略驱动力的来源。
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市场廉价的土地和人力成本,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来,就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而那些不这么做的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例如索尼公司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降低成本,但是由于效率提高而降低的成本,远远少于在中国制造而降低的成本,所以,虽然索尼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但是其成本仍然要高于三星等主要竞争对手,这是索尼在最近5年来陷入经验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这种全球化或者全国化的做法,可以有效提高竞争力,通过把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在更大地理范围内重新布局,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更有销量地利用大地理范围内的资源和竞争优势,从而塑造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把制造基地选择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地方,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低成本优势,全球采购更能降低企业成本,在某些特殊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研发基地可以提高本企业的研发水平。所有上述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驱动力,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3).新能力——企业的第3种战略驱动力
能力是指企业固有的、内在的管理或运营水平,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在现有的内外部条件下,有更好的表现,获得更好的业绩,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所以新的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战略驱动力。
哪些力量可以称之为能力呢?哪些力量能够成为新能力而发挥战略驱动力的作用呢?
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合理组织和有效执行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力量、企业家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力量都是企业能力的体现,当企业由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而获得其中某种能力时,这种能力就是新能力,当这种新能力能够对企业经营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时,就成为企业的战略驱动力。形成新能力不涉及固定资产的投资,但是却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巨大影响力,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管理是企业之本。
总之,一个企业通过开拓新业务、发展新市场、培育新能力,就可以扭转企业成长乏力的局面,增强企业成长的驱动力,使企业摆脱停滞、下滑的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三种力量是构成企业战略驱动力的完整结构,在一个特定时期,企业要选择一种特定的战略驱动力来驱动企业;如果能够同时形成多种战略驱动力,那企业的成长瓶颈必将被彻底打破。(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29/2005)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