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节约型社会需建构新的节约理念 |
|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王景全 |
|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理念建设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技术建设为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首先需要树立节约理念。
与历史上的节约相比,现在的节约面临着全新的国情:一是生产能力空前提高,商品供应丰富充裕。现阶段的节约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条件下的节约。二是资源的结构性浪费严重,经济增长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是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不是生产能力成为强制我们厉行节约的刚性约束力量。三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内需不旺成为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着节制消费与扩大内需之间的现实矛盾。四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社会发展方面增加资源投入。这些情况决定了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所需要的节约不是“一刀切”式的普遍紧缩,而是有选择有侧重、有保有压的结构调整。
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新的节约理念,树立经济意识、社会意识和生态意识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节约观。
其一,新的节约理念应突出生态环境意识。传统的节约观是以经济意识即“经济人”的“本能”意识为基础,其节约行为主要表现为节约属于自己的金钱与财富。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仅有经济意义上的节约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物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环境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的节约必须突出生态意识。同时,由于传统市场体制特别是其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许多资源和生态环境因子因难以界定产权而无法纳入市场机制(无主资源和免费资源浪费最严重),必须借重以生态意识为基础的新的节约理念和节约行为。
经济节约和生态节约在许多情况下经常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常常导致经济节约以资源环境浪费为代价。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说,如果只从个人经济节约出发,就很难作出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以支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如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大量消耗是为节约时间而浪费资源的典型例证。实践证明,如果只考虑经济意义上的节约而没有生态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二,新的节约理念应突出社会整体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相统一的节约观,反对为节约个人财富牺牲社会公共资源的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节约”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常常存在矛盾与背离的情况。个体节约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而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资源。
因此,真正的节约必须有社会意识,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的节约观。对于消费者特别是那些经济比较富裕的消费者来说,树立社会整体意识就是要注意个人消费行为的社会影响,不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的消费行为。对于生产者来说,则需要注意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社会效果。对于在制订区域发展战略、组织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地方政府来说,更要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其三,新的节约理念应突出发展意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促进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为此,应树立节约与发展相统一的节约观,节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这就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在总量节约和结构节约的关系上突出结构节约。所谓结构节约是在资源配置上有选择有侧重、有限有保、有减有增的节约。具体来说,就是在生活性资源消耗方面,严格限制行政开支与公款消费,以及先富者群体的奢侈性消费,尤其要把建设节约型政府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对于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民间消费,则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通过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预期等途径,提高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振兴内需。通过振兴内需,一方面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贸和投资拉动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生产性资源消耗方面,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某些行业的过度投入,对农业、高科技产业、环境友好产业则应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对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增加资源配置,确保政府履行好提供公共产品的分内职责,改变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状况。
·在节俭与效率的关系上突出效率,重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当前我国资源浪费的根本症结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更加令人忧虑的是,我们付出高消耗高污染的代价换取的主要是GDP和劳动就业的增加,而利润的大头则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国厂商拿走了。因此,在物质生产领域,应当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放在技术进步上。通过技术创新,使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掌握各个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提高单位资源消耗的利润率。
·在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上,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重视新能源开发。从长远和战略上来看,只有无污染(或低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才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资源基础,是中国和平发展、绿色发展的资源基础。从全球生态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来看,中国的和平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应从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新能源开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6/2005)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