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后合资时代”外资在中国为其欲为? |
|
作者:机电商报 |
|
在占领中国市场的原始冲动之后,外资力量的中国战略目标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入世后外资进入各种限制的消解,外资能够更自如地按照自己的战略在中国发展。放眼望去,多年盘踞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企,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入,在力度、深度、广度各方面全面深入的态势已然成形。中国战略与全球野心
中国战略的全面升级正是外资全球布局的题中之意。
这方面,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卡车公司的中国化战略代表着全体外资巨头共同的心思。
在该公司领导层看来,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卡车公司中国化战略是其全球战略“一盘棋”上具有重量级的一粒棋子,这粒棋子的落定意味着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卡车公司将依托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采购、生产和研发,以期达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全球统一标准、全球统一供货目标的实现。
根据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卡车公司的全球战略规划,在中国的合资合作总体分三个战略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焦点战略,把中国当成一个焦点来关注;第二个阶段是三足鼎立战略,把沃尔沃卡车公司在全球的重卡市场划分为欧洲、北美和亚洲3大部分,而亚洲的中心在中国;第三个阶段是把亚洲的生产基地放在中国,在中国制造整车和零部件,而且做到全球同步、全球供货。
去年11月,吴瑜章晋升为沃尔沃卡车公司亚洲区执行副总裁、沃尔沃卡车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业界看来,正是该公司“立足中国、全球供应” 的中国化战略的全面启动。
布局中国,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以助力其不断升级的全球野心,正在成为外资巨头们中国化战略的必然方向。
伴随这个过程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外资由过去那种简单的组装逐步向制造加工、整机生产、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全过程延伸。这一过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全面推进。
卡特彼勒的扩张可谓典型。
2003年以来,卡特彼勒在中国开始新一轮的投资,将其先进的工程机械商业模式移植到中国,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必要的市场和制造资源。其在中国制造主机和配套产品,寻求和兼并主机制造和配套制造企业,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柴油机等产品制造企业;布局覆盖全国的代理商体系;布局产业的新商业服务体系,组建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和卡特彼勒(中国)物流服务公司。
控制权争夺升级
与这些巨头的扩张相伴相生的,是控制权争夺的不断升级。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外方在对合资公司控股权的争夺上动作频频。
这一点,即便是在政策尚未放开的整车制造领域同样风起云涌。面对政策的限制,外资也不改力图控制的心思、态度坚决强硬。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被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顾儒伯称为“从立项到批准速度比较快”的北京奔驰轿车项目。2003年初北京市“宽沟会议”,合作双方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确定思路;2004年5月,双方在德国正式签署了在中国生产梅赛德斯-奔驰C级和E级轿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协议书,确定了北京吉普将正式生产奔驰轿车;12月6日,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新工厂奠基仪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
大局初定,但是,虽然目前北京奔驰项目已经进入国家审批阶段,合资双方的合同谈判仍没有完全结束,中德双方在一些条款上还没有达成一致。
一是股权比例问题,中国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合资公司的股比为50:50,但德方要求,“一旦国家允许外资超过50%,即同意德方增资到60%以上”;二是销售控制权问题,由于宝马销售不利,奔驰从中得到教训,要求营销、定价等策略掌控在自己手中;三是在合资经营管理权上,按照规定,董事长、总经理是半年轮换一次,但德方要求不管董事长换了谁,董事会的决策最终听从德方的。
相当苛刻,并且条条直指控制权。德方更要求把上述内容一并写进合同文本里,态度坚决。
而同样显著的是,合资公司悄然间变成独资也已不再是新闻。
今年3月,宁夏小巨人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完成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家日资在华的独资企业,宁夏小巨人由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与宁夏长城机器集团公司在2000年合资组建,日方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入股,占25%股份。
这只是案例之一,事实上,合资变成独资,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先期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下一步的战略。
控制权的争夺更弥漫在各个层面。例如,合资的中方企业原有的技术研发能力,也成为外资必争的目标所在。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举例说,如果某中国企业有个产品开发中心,跨国公司与其合资的必须条件之一就是将开发中心纳入由其控股的企业中来,而不能游离于其控制力之外。
看来,外资的意图在于,要最大限度消除中国企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与之一争高低的可能。
愈刮愈烈的并购之风
装备制造业并购大戏的帷幕正在拉开。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一个重大政策性变化即是: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可以通过参股、控股或者除个别行业外整体兼并收购企业的方式进行。
作为外资在中国的主要投资领域,1999年制造业投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6%,2000年这一数字为63%;投资方式以合资、合作或独资设立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占总投资的66.8%,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不到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
而资料表明,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重要方式。从国际领域来看,在流入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方式占到七成以上,通过并购实施全球扩张,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接轨,国际通行的跨国并购方式也会逐步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常用方式。
政策的松动使得在华外资加紧通过并购的方式大肆扩张。而外商投资比较成熟的装备制造业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外资并购的高发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并购中国高成长性行业的优势企业正成为跨国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例如,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机械)的改制,就吸引了卡特彼勒公司、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花旗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等众多国际资本的追逐。
而外资巨头们则尽显贪婪。以收购的方式,外资不仅能迅速扩张,将被并购方的市场份额悉数收入囊中,还能将销售网络、终端服务等等一锅端走。这无疑会更刺激其贪欲的不断膨胀。
去年5月,卡特彼勒整体并购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排名第七的山工,之后又觊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巨无霸——徐工。而卡特彼勒私下更是动作不断,有潜力的企业都成为其猎物目标。其动作之凌厉颇让人觉得不寒而栗。而必须习惯的是,从现在开始,此种并购的发生必然会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此起彼伏。
在并购过程中,中方企业欲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收益,跨国公司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对双方来说,都是基于更长远利益的有所取舍的过程。
已在国际市场并购领域打拼多年的外资巨头无疑要老练得多。而基于出让控股权的代价,中方企业自身的意志能否一以贯之,引资的各种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不免让人以忧心忡忡。这仍是一场艰苦的博弈。(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8/19/2005)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