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展区 >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展厅 > 产品库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服务项目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知识产权人才如何培养
作者: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6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展厅
专利/知识产权, 商标注册与保护, ...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短缺,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却迅速发展,如何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知识产权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知识产权人才最好有理工背景

北京大学郑胜利教授认为,知识产权专才是复合型人才,最好具有一定的理工背景。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张乃根教授也指出,那些具有理工背景的法律硕士学生可能最适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但是,目前我国法学本科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生,缺乏理工背景,而法学硕士或博士也难以限制背景性报考条件。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张玉敏教授认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最好模式是双学位,其次是法律硕士。因为法律硕士的知识产权专业课程远没有双学士多,而且需花一年时间写硕士论文,因此不及双学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效果好。但双学位的学历待遇较低,而且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设有教育部承认的知识产权第二学位专业,招生规模较小。

华中科技大学朱雪忠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方向的法律硕士更有前途,因为双学位的学历待遇不能满足社会的高学历要求。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陶鑫良教授根据上海大学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推荐“理工本科/法学双学科/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的“4+3=2+2+3”的本硕连读模式。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的魏衍亮博士指出,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训现在主要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机关承担,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参与实务人才的在职与在学培养。

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上海大学陶鑫良教授指出,应当主要培养懂科技、懂文化、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懂外语、懂网络的复合型、综合型、经营型的知识产权中高端应用人才。应用人才和理论人才在市场需求方面的比例应当是几百或几千比一。

一些学者提出,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第一平台是法律,第二平台是管理,第三平台是经营。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逐步从单一培养法律人才走向重视培养管理人才,加速培养经营人才,尤其是培养最紧缺的、需要量最大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管理与经营人才。

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

北京大学郑胜利教授认为,鉴于知识产权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交叉学科的设置,包括知识产权评估与管理、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学等交叉学科体系的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王勤秀建议,增设知识产权法为法学二级学科,有条件的高校可申请设立知识产权第二学位专业和独立的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魏衍亮博士则认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于应用性和实务运作,是否增设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关系不大。

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刘华教授认为,从科学性的角度,把知识产权法设置为法学二级学科可能不太合适,目前的问题应当是如何在已有平台上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学、知识产权法学和知识产权经济学的建设。有专家提议同时将知识产权法列为法学二级学科,将知识产权管理列为管理学二级学科,将知识产权经济列为经济学二级学科。

优秀知识产权人才服务外企并不可怕

北京大学张平教授等指出,中国这10年来培养出的较大一部分知识产权优秀人才服务于外国企业、跨国公司,而且这种情况还将继续。所以,中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必须考虑这一现实形势。陶鑫良教授也谈到,有人戏称“辛辛苦苦为谁忙,为洋人作嫁衣裳。请看番营五虎将,尽是中华好儿郎”。甚至还有人说“尖子生,外国去;高才生,进外企;培养人才帮洋人,教好学生打自己”。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陶鑫良认为,中国培养的部分知识产权优秀人才流向外国、外企的现状和趋势,首先是无可回避的事实和必须面对的形势,中国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计划也必须包容这一因素,不必大惊小怪。潮涨还有潮落时,流出流进经常事。在足量的人才培养条件下会达到动态平衡。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再者,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往往是这些知识产权人才进一步学习、进修的高级研修学校和最好实习基地,可能就从中培养出一批中国未来的杰出企业家和知识产权巨匠。当然,中国各级政府与各类企业还是应该千方百计地将更多的知识产权优秀人才在第一时间吸引到中国企业中来。

台湾政治大学的刘江彬教授也认为,这些服务于外国企业、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优秀人才会有所回归,不必紧张。我国台湾地区的历程就是证明。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培养出的部分知识产权优秀人才会优先服务于外企的形势,并且必须包容相关的因素和考虑相应的对策。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8/6/2005)
查看更多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相关文章: more
·中国企业国际化与品牌保护战略 (8/6/2005)
·专利怎么变成钱 (8/6/2005)
·知识产权评估的契机与要素 (8/6/2005)
·应对337条款:学会借力维权 (8/6/2005)
·企业要善待无形资产 杨君 王振山 (8/6/2005)
·从“狗不理”遭抢注看知名商标保护 (8/6/2005)
·呼唤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8/6/2005)
·自主知识产权缔造海尔神话 知识产权报记者 吴辉 汪玮玮 崔文宇 (8/6/2005)
·索尼到底是想维权还是救市? 知识产权报记者 魏小毛 (8/6/2005)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美国“337”条款 中国知识产权网 (8/6/2005)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展区 >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展厅 >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