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自主核心技术--专家详解有竞争力制造业 |
|
作者: |
|
特邀嘉宾: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规划课题综合组核心成员、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院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吕薇博士
主持人:中国工业报记者韩金池
马丁·沃尔夫提出的问题:中国的快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其实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正是中国制造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的观点也让记者对温总理的《报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劳动力成本优势不能持久
主持人:中国经济所以能够取得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世界的制造业都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有着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柳百成: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只是暂时优势,不能持久。原因有两个:一是投入产出比并没有优势。制造业1小时劳动力的价格,美国是30美元左右,中国大约是2美元,美国的成本比中国高15倍。但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也比中国高10~20倍。投入与产出一起算下来,中国和美国差不多。二是世界上还有比我们更“发展中”的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是1美元左右,比中国还要低。非洲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比中国低。
吕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是在全球流动的。哪儿有成本优势,资本就向哪儿流动。同时,资本的流向不仅仅是由劳动力成本决定的,这一点从国内发展和产业布局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我国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比东部沿海地区更便宜,但是资本却更青睐于沿海地区。决定资本流向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投资环境、人才因素、技术因素等。
传统发展模式资源难以支撑
主持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那么中国制造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柳百成: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4%左右,但是却消耗了全世界约50%的水泥,30%的钢材。其次是产品低端,附加值不高。以铸造行业来说,我国铸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通铸件占到了大约60%,国外是40%。我国的普通铸件比例比国外高20个百分点。第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我国比工业发达国家也是差10个百分点。
有一位院士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还是延续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那么到2020年,3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我们消耗。
我国制造技术也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外形容我国的制造业是照搬照抄的制造业。二是制造技术的基础薄弱。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只注重追求产品和型号,忽视基础和工艺。三是企业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据报道,只有25%的企业有研究中心,有研究活动的大中型企业仅占30%。
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才有竞争力
主持人:正是在此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那么究竟什么是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呢?
柳百成: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才是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我们就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吕薇:现在,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经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竞争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我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的多数产品和技术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原创技术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竞争能力最大的差距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就只能是加工中心,而不可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
制造中心与加工中心的最大区别就是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的主动权。加工中心是别人来投资,别人来订货,生产什么别人说了算。我们是被动的。制造中心是以核心技术为龙头,在世界范围内组织资源。自己则有集成能力,有自主的采购和自主的销售。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专利。当然,获得知识产权还要实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且有重点地改进和创新,从而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真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完成从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的转变。作为制造中心,我国应在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主动权,主动地利用全球优势进行资源组合。
国家正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实验室
主持人:但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又谈何容易!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尚且不论,单就研发投入来说,我们的企业就远远比不上世界上的那些大公司。
柳百成:所以要增加投入。我们在制造技术上已经比人家落后,如果在研发上的投入再不够,那怎么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呢?
大中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要有组织保障。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现在国家已经决定要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像一重集团、二重集团,都在筹建。
提高研发能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制造业的共性技术没人研究。工程技术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竞争性技术,要由企业去研究,而且它是商业秘密;另一类叫做共性技术,它是竞争前技术,里面有各个行业都要用的基本数据、基本工艺。共性技术单个企业是不会去研究的,一定要有国家专门的研究机构或大学。美国有大的研究所及大学从事这项工作,日本、韩国也有,叫做研究院、技术研究所。我们国家过去也有行业的研究院所承担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院所体制改革以后,共性技术的研究处于真空状态。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准备建立几个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家实验室,承担一些制造业最基础的共性技术的研究。
自主开发不是闭门造车
主持人:记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曾经以美国商用直升机中最成熟的一种产品为例,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自主开发不能搞闭门造车:美国只做直升机的一部分——核心部分,即机翼和发动机,而顶盖部分和尾部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在日本生产,起落架在巴西生产,机头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在中国井冈山生产。美国人似乎并不在意某些制造业的转移,而中国的制造业却什么都要国内生产,但是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技术,有沦为世界加工工厂之虞。
吕薇: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要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以目前的国力和科技实力,我们要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在追赶的领域中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包括吸引人才、技术和创新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5/12/2005) |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