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产品库 > 职业经理人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与服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服务项目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兔死狗烹:历史的宿命
作者: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工业工程, 营销管理, 知识管理, ...
引子

看到“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初时觉得有些残酷、凄凉,与“人走茶凉”有些类似,但稍微一深入剖析、思考,便不再觉得有什么意外或者惊异了——生活原本如此,值得大惊小怪吗?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上,不论是人还是企业内被用作“资本”、“成本”的其他的各项资源,大致并没有哪个可以逃脱这个命运,只不过因为人作为社会的、能动的、有感情的资源,出现完全可以“类比”的情形时,会觉得有些不公,刺激格外多了些。再说得更残酷一些、更直白一些,“兔”“死”了,“狗”必须要“烹”掉,而且,还要进一步做到“尽善尽美”、“斩草除根”!

要从经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博弈等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限于知识和能力,在这里我也说不清、说不透,但我相信,用这些学科的理论进行论证都将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就是说,这个命题能被证明。因为,不论我们用哪个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都还有另一些假设——前提——人(是所谓的“一般”的人,而不是“雷锋”等完美式的人物)是社会的,人是有限理性的,人是希望尽可能地逃避痛苦、追逐快乐的,人是关心自己利益超过关心其他人利益的……在这些前提下,用人类现有的智慧,用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除极个别例外现象以外,不这样做,要付出更大代价。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漫长的历史,已经用了太多血红的案例,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演绎着这个程序,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了来来往往的历史过客,引发了许多人的悲叹,也上演了一个个凄美的故事。

我们不在这里讲故事,而是想与各位探讨一下企业里时常发生的这类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的征兆有哪些?结局有哪些表现?可以预防或者避免吗?如何预防、避免?如果已经发生了,怎么样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一、第一个关键概念:使命

使命,简单地说就是任务,是有关系统的、有目的的、有阶段意义的、比较笼统的任务,区别于一般所谓的工作任务。可以用企业使命中使命(mission)概念来类比理解。企业招聘或起用一个人(当然,开设一个机构、增加一些设备、简化一些流程等等几乎所有的决策,其情形可以类比),是有目的的,比如希望他成为骨干的管理人员,成为企业今后的接班人,成为一个重要项目的主要承担人,成为在一个时期内在某个方面承担特定任务的人员,或者最常见的,做一个出售自己劳动力的具体岗位的员工。

为了便于理解,现在我们将企业里的员工进行简单分类,来粗略分析一下各类人员的使命。

(一)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在选择(外部引进或内部选拔)高层管理人员的时候,一般相对比较慎重,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将无能,累死三军”。高层管理人员的使命,最基本的就是成为企业在树立战略目标、坚持战略方向、构建执行系统、培育企业文化、达成企业使命等方面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不具备相关的德、能等因素,就根本无从到达这一阶层,更别提承担这类使命了。而现实的情况是,因为管理人才的高度匮乏,因为经理人才市场不成熟,因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大量的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全部承担最基本的“职位名称所赋予的”使命,而只能根据需要,被赋予一个或若干个方面的职能——即使可以承担全部的职能,我们往往也习惯于做些“分工”,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本文不讨论。

简言之,高层管理人员的使命,就是在一个特定的职位,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利用特定的资源,通过特定的途径,来承担被要求的责任,试图达成企业所期望的目标。

(二)幕僚人员。这里指企业内部的智囊、参谋、职能人员,也包括董事会、理事会、委员会等各种议事、监督机构内的各类“脱产”人员,还包括企业外聘的、非常驻的专门顾问(组)。他们的使命,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内直线体系的各级主管、各类组织提供资讯、咨询、监督、建议,从事的是反馈(检查、调查)、评价(意见、建议)、纠偏(方向、措施)等工作。

(三)专家。这里的专家是侠义的专家,专指在企业里各个业务领域里拥有特定专门知识、技能、特长,发挥指导、带动、影响作用的人员,包括技术专家、销售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理财专家、采购专家、谈判专家、宣传专家、企划专家等等。在一般的企业里,技术人员倾向于同时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同时发挥管理人员和专家的职能。

专家的使命,虽然比较简单明了,但专家却是企业里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人员之一。

(四)基层管理人员。主要指在各个业务单元里承担主管职能的人员,例如部门长(经理、主管)、车间主任(主管)、班组长(主管)等。他们的使命,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就是按照《职位说明书》(或其他的类似文件)规定的职责,在公司战略规划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范围内,执行上级的决策、完成被下达的任务、实现预先拟定的目标。这些人员属于执行层面,他们的使命执行、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企业阶段目标的及时、协调、正确、完全实现。

(五)一般员工。在各个操作、作业层面直接从事具体工作的员工,都属于这个范畴。对这个层面员工的使命,典型的说法,有两个极端,积极的说法类似于“爱厂如家、爱岗敬业”,消极的说法则类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虽然说法悬殊,但其内涵本质并无不同,都是坚守岗位、做好本职的意思。

二、第二个关键概念:完成(使命)

我们经常说我们完成了什么任务,达到了什么目标,成为我们向外界表示我们成绩、功劳的标志。但是,在这里,因为一时难以找到更合适、更贴切、更“中性”的词汇来描述,暂用“完成”一词来替代这样一个意思:使命结束、终结、完毕,以后不再存在,承担该使命的人(或组织)不再“有意义”(数学术语)等。

是的,使命会完成,会成为过去,即使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使命,也不再是已经过去的使命的继续或简单重复。我们以前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套话“完成了其伟大的历史使命”,被用在了铁道兵、骑兵的撤销建制,以及解散一些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上面。简单地理解,所谓的“完成”使命,就是说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或组织不再重要了,或者不再被需要了,不论曾经有过多少成绩、多少功劳,也不论曾经获得过如何高度的评价。我们这里不谈社会公平、道德伦理、感情倾向等问题,所以说话可以稍微“刻薄”一点,请读者理解。“没事儿”了,该“下课”了——就这么简单!

那么,作为企业里各个层级的员工,从高层管理人员、幕僚人员、专家、基层管理人员,到一般员工,我们如何来判断其使命是否已经完成了呢?他们完成使命的标志或代表行为如何呢?

(一)使命所依附的基础不存在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并开赴朝鲜半岛参战,是因为美国组织所谓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半岛内战、侵犯朝鲜、危及中国国家利益。当停战协议签订,美国从朝鲜撤军,不存在出兵的必要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就完成了,因为没有前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顾问委员会”,当年也主要是为了改革干部制度(领导干部终身制),起的也就是“过渡”作用,老干部“过渡”完了,这种“顾问委员会”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企业里也有大量的类似组织、岗位。比如,公司为了上市,设立了一个庞大的“上市筹备委员会”,不仅组织内部各方面的人士参与,还招聘了许多专门人才(不包括专业机构的进驻人员),从事这一工作。一旦事情结束(不论是否成功上市),这个机构就会被撤销、改造或萎缩,里面的许多人的使命也将无疾而终。

(二)使命已经是终极的任务了。

共产党的最终使命,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消灭了国家,消灭了阶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劳动成为了第一需要,等等。如果有这么一天,这个无比崇高的使命完成了,很难再为某个政党设计更远大的使命了,这个使命就是终极使命。正如共产党自己宣称的那样,到了那个时候,所有政党,包括共产党都将不再存在。

在企业里,那些达到了自身所处领域最高地位的人,管理人员比如董事长、CEO、总经理,技术专家比如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工人比如到了高级技师、终身雇员等等,可以理解成他们在这个企业、在这个领域、在这个阶段实现了终极目标,是他们升迁或追求的极限。虽然说一个工人,从理论上说是无极限的,可以达到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但是,限于能力、知识、一生可以工作的时间等因素,还是客观地存在着“玻璃天花板”的。一旦达到了升迁极限,就意味着终极使命已经完成。

(三)原有使命本身被替代了。

一个公司,原本是从事食品加工的,后来因为一个偶然机遇,获得了一个在机械行业发展的机会,并且从此放弃了食品加工,转行进入了机械行业。要知道,这个公司因为以往从事食品加工,除了比较“通用”的一些人员外,那些只擅长从事食品加工的员工,在新的组织里将面临如何境遇呢?比如,我是经验比较丰富的食品加工工艺师,我的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开发新的食品,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质量水平等等。现在,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工作,因为种种原因,我还不被允许离开企业,而被要求改行从事采购供应,我的岗位的使命被重新进行了定义。

这类现象,在社会转型期,经常发生。

(四)使命的局部已经完成。

完整的使命,比如高层管理人员,就说总经理吧,前文有述,“在一个特定的职位,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利用特定的资源,通过特定的途径,来承担被要求的责任,试图达成企业所期望的目标”。本来签订的是5年合同,各个阶段的工作都非常顺利、有效,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有主观的,也可能有客观的,企业(老板)认为不需要高薪聘请外来的人员,自己家族里的人足以胜任这样的工作,于是,在合同实施3年的时候,各方面进展比较顺利的时候,公司认为“合同目标已经实现”等等,而人为终止原有使命,使使命告一段落。

这里有一个连环案例,来辅助解释这一现象。某企业为了从另一企业“挖”一名自己非常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动声色地聘用了一位从目标企业出来的管理人员,担任人力方面的主管,通过大约三个月的工作,那位高级专业人才被高薪“请”了公司。然后,老板在一个时间,找了一个借口,让人力主管走路了。再后来,因为被请进来的高级专业人才所以被请进来,企业主要的目的还只是希望有个“招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来。果然,很快,不少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才进来了,能力也不弱,待遇要求还不高。此时,那个高薪“招牌”的作用已经发挥完毕,其他的职能,可以由其他的专业人才继续履行,于是……

三、第三个关键概念:选择

当然,企业里有大量的岗位使命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比如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绝大对数的员工在企业里可以有非常充分的发展空间,是不会遇到使命终结问题的。会面临使命终结问题的,一般是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等。

既然使命会终结,就必须直接面对,积极解决,如果不积极应对,处理不妥善,就得被动接受,结果会非常尴尬、狼狈。这时,可能遇到这个问题的人,就应该正确判断、评价自己所处的环境、阶段,做出适当的选择/决策——走?留?转行?妥协?积极?消极?等等——这个选择是必须进行的,无法逃避或回避。

(一)选择的基础。

人生存在无数的选择,人生的过程,工作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这一点,与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在道理上是一致的,选择的基础都是:利益或损失。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是问题吗?问题严重吗?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会对我造成损失吗?损失可能非常大吗?我能通过一些努力降低损失吗?我怎样做可以降低损失?……总之,要追求损失尽可能小,利益尽可能大。这里的利益或损失,不仅仅指眼前的、现实的,更指长远、符合根本利益、根本目标的。

(二)选择的原则。

1、理性。因为必须做出选择,而所有的选择只有在理性、谨慎的基础上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除非希望通过造势,扩大影响,并且那样对自己确实有利,否则,任何不理智的行径都将损害自己的利益或伤及无辜,更影响自己往后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损害人生价值。

2、积极。不希望事情发生,并不代表事情不会发生;事情发生了,消极和被动没有丝毫帮助。积极的态度,对人生的任何方面都是有益的。积极分析,积极应对,是遇到不利环境时的正确态度。


3、沟通。与同类人员,与同情人员,与相关上级,与企业高层,与外界援助机构,与媒体等等进行沟通,获得支持与援助,至少要尽量避免事态变得更恶劣。

4、妥协。谈判的过程就是妥协的过程。要有妥协、让步的准备。妥协应该有底线。原则的问题,没有谈判的余地。

5、利益。利益是选择的基础,也是选择的原则。既然损失是必然的,就要追求利益损失最小化。主动放弃利益,除非有更长远的目标,否则是不可取的。同时,利益原则要求必须兼顾多方面的利益,除了自身利益外,企业利益、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同样不可侵犯。

(三)选择的方法。

古今中外,典籍案例,为我们准备了太丰富的选择技巧。因为遇到的事情是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绝对没有可以完全相同,照搬套用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牢记选择的基础“利益”和选择的5个基本原则,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灵活掌握,寻求外界帮助,总会比被动、尴尬等结局要好得多。

四、第四个概念:宿命

生活是宿命的。

宿命,应该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宿命,是生活规律的一种表现,我们无法完整解释,然而它一刻不停地在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兔死狗烹”的宿命是企业里的一条规律,无论是“烹”的一方,还是“被烹”的一方,都无法“绕”过去。

在企业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总在发生着“兔死狗烹”的故事,总在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当事的双方互相诋毁、互相指责,一时间人人自危、人心浮动,对个人,对公司,对社会都或大或小造成不利影响。我想,既然兔死狗烹现象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找到妥善解决的途径,将不利的程度缩小在尽可能小的范围里。“兔死狗烹”成语的创造者,范蠡是第一个清楚认识并积极应对的人。他所选择的那条道路具有特殊性(参见附件《范蠡》,附后),只有他或者很少的人才可以使用,但未尝不可以用来借鉴,为这一宿命做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结束语

所以对这个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分析,是因为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当事的双方其实往往都是盲目的,最终都受到了伤害。在讲究合作、协调、共赢的今天,不太应该。

本文的目的,并不在试图解释什么,也不在给什么人支什么着,更不在打破这个“宿命”——这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希望能给可能看到本文的读者朋友做个提醒,让大家在“去粗取精”、“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时常作些对照,看看自己处于哪种状态,哪个阶段,以便提前做些准备。本着“见贤思齐,闻过则喜”的精神,作者希望听到来自读者的高见!

附件:范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句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句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范蠡在灭吴后,决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县),改称鸱夷子皮,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认为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使转弱为强。又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败吴国,成为霸王。对越国来说,范蠡可是个大功臣,本来他是可以安享富贵的,但是范蠡却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而自行引退,过着淡泊的生活。就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范蠡又托人带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他劝文种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范蠡为什么会这样劝文种呢?原来,他早就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从信中这几句话引申出来的)。 可惜,文种不信,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后来果然被越王赐剑自杀了。(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4/20/2005)
查看更多职业经理人相关文章: more
·管理者五种畏惧 newmaker (6/2/2006)
·企业管理的原动力在于组织智商 newmaker (1/5/2006)
·老板与经理人如何“双赢” newmaker (12/26/2005)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五种管理能力 newmaker (4/12/2005)
·有效管理之五大“智能心法” (4/9/2005)
·培养具备全局观的领导接班人 newmaker (4/8/2005)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七大差异 newmaker (4/8/2005)
·健力宝潜规则:“家族企业”机制的国有企业 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 赵民 (4/8/2005)
·企业管理:钱,该花还是不该花? (4/7/2005)
·“个人效率”与“组织效率” (4/7/2005)
查看更多管理咨询与服务相关文章: more
·机加工绿色转型数字化实践:基于现场的切削液寿命快捷管理 范一诺 郑梦娇 (9/2/2024)
·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幕速起,实现伟大复兴要严防对海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依赖 刘朝晖 陈皓 陈娇 (4/2/2024)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低代码流程自动化:应用场景与优势 Maria DiCesare (10/24/2021)
·渗透营销:市场营销的新概念 (6/3/2006)
·管理者五种畏惧 newmaker (6/2/2006)
·项目管理中的“三角链” newmaker (5/5/2006)
·儒家的因革损益与中国管理理论的探索 newmaker (5/5/2006)
·新产品推广的失败,应该是谁的错? newmaker (4/27/2006)
·营销浓度不足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4/27/2006)
·领袖洞见:我眼中的“定位战略” (4/19/2006)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职业经理人 > 管理咨询与服务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