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管理本源再探析 |
|
作者:苟志民 耿萍 来源:中国机械与金属 |
|
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从实践的角度来认识管理的本质、目标、对象与内容,并结合企业管理咨询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鲁克先生讲过,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也就是说,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古今中外,关于管理的概念和理解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大多比较理论化,对管理的实践性体现得不够充分。笔者认为,认识管理的规律性,不应仅仅停留在“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的争论,而应该更加深入地探寻管理的实践本质。从实践角度来认识管理是什么,应该依次回答三个问题: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什么)、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做什么)。结合在企业管理咨询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从这三方面谈一下对管理规律的再认识。
管理为什么
在农业社会里,果农在田地里耕耘、播种,长出果树,结出果实,进行交易;买主认为物有所值,就会收货、付款,果农就赚钱了,获得了自己生存的经济基础(如图所示)。
管理目标图示 如果把这个过程搬到工业社会的企业等社会组织里,我们会发现其中的逻辑依然成立,只是各个环节的图例代表的含义变了。果农收获的金钱变成了我们组织的经营成果,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买主拓展成为广义的客户范畴,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购买者,而是我们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对我们的要求不只局限于最终产品,可能还有环境保护等其它方面;果树就变成了我们组织的业务流程,是创造价值的链条;土壤映射到组织内部就是组织发展所需的人才、知识和文化等等。
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出管理的目标,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营成果、更好的客户口碑、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强的工作团队。不难看出,与果农获取价值的最根本基础一样,更强的工作团队是组织发展的土壤,有了它,我们才能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效率并持续提升,才能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本、交期以及合规性方面符合客户的期望,从而赢得客户,赚得利润,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归根结底,管理其实是对组织相对稀缺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积累。
企业管理目标 对管理目标的探讨最终落实于团队,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人本管理的概念。所谓人本管理,其实质在于通过组织的运营,成就员工,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内涵有三:一是在人与物发生冲突时,要以人为本、不以物为本;二是在大多数人的利益与个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不以极少数人的利益为本;三是在人的长远、根本利益与眼前、表面的诉求发生冲突时,要以长远、根本的利益为本、不以眼前、表面的诉求为本。成就员工的目标有三:一是让员工干得更好,这要以组织的有效管理为前提,组织发展了,员工才可能干得更好;二是让员工干得更巧,这是说要有正确的做事方法,少做无用功;三是让员工干得更少,少干活、多拿钱,不干活、也拿钱。如果能够提升组织的管理效能,员工就可以“少干活、多拿钱”,如果能选对合适的投资机会,获取投资收益,员工就可以“不干活、也拿钱”,这才叫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管理管什么
管理就是管人吗?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里,请大家先考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您是愿意拿一只机械狗、还是一只真正有生命的狗来做宠物?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人愿意拿机械狗做宠物,虽然它可以不折不扣地执行主人的指令。
回到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管理不是管人。德鲁克先生说过,现代组织的特征大多都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是倾向于自我管理的。换句话说,现代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逐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组织全员管理。如此一来,就没有被管理者了,管理管人论的假设和前提就要不存在了。
难道因此就不需要管理了?显然不是。那么,管理到底管什么?先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企业,看看它都会设置哪些管理部门以及各自管些什么。一般而言,第一类是行政管理部、战略管理部、企业文化部,这些部门管的是组织的经营理念、总体安排和运行秩序。因此,管理必须管思想(行为是由内在的想法决定的)。第二类是人事管理部、财务管理部、资产管理部、信息管理部,这些部门管的是组织的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管理必须管资源。第三类是采购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市场管理部,这些部门管的是组织的物料供应、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因此,管理必须管活动。
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的对象应该是思想、资源和活动,而不是人。结合前面探讨管理为什么得出的结论——要落实于人,我们可以说,管理是为了人的成长,而不是针对具体的人,更不是要管住具体的人。
有人也许会说,那人力资源管理是干什么的,不是针对人的管理吗?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以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为引领,选择人、评价人、培养人、激励人,但是其核心也不在具体的人,而在于人身上具备的能力和特质。
管理做什么
落实到具体内容,管理到底在做什么?笔者比较赞同联想集团前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的论述: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先生当年的位置是联想集团的一把手,他谈话的原意是指作为企业领导该做的事情。我们在这里拓展一下,因为我们认为,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做这样的事情,包括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是范围上有大小之别而已。
搭班子的实质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乍一听,大家可能会认为这句话很空洞。但是如果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体验: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效果往往不同;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效果也往往不同,大家可能就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或紧密、或松散,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就算你是作家,整天“坐在家里”,你也需要和编辑、出版社甚至广告商沟通协作,才可以得以持续发展。组织工作团队的建设,实际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是绝对化的你选择我或者我选择你的问题。也就是说,双方都是选择的主体,没有选择者和被选择者之分。
定战略的实质是勾画组织发展的蓝图和达成的大致路径。不同的使命和愿景,对人的感召力是不同的。通过顶层设计,组织可以实现自身资源能力与环境的匹配和适应,再以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在组织内部沟通共识,可以实现明确的目标引领。
带队伍的实质是管理目标落实于人的体现,把工作看作学习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提升人的能力。无论提升能力,还是其他任何事情,要成功,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意愿、方法和资源。首先是激发意愿,如果当事人有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意愿去学习、做事,他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就比较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是教会方法,设计合适的途径学习方法、提升能力,自学、拜师、外训等,都可以作为选择项;第三是提供资源,在具备意愿、掌握方法之后,资源保障力度就成为决定性因素,需要配合工作的人员、资金、设备以及相关的情报信息,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管理方式、方法、工具的推陈出新、持续演进,就是管理的变化性;以思想、资源、活动为着力点,通过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具体行为,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积累,逐步获取更多的经营成果、更好的客户口碑、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强的工作团队,是其不变的规律性。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0/31/2013)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