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制造业信息化需深化二次变革 |
|
作者: |
|
走过早年CAD、CAM、自动化和会计电算化等IT应用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正在经历以ERP为基础的二次管理信息化革命。这次革命与简单的CAD、CAM、自动化和会计电算化等简单的、单一部门IT应用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将深深触动制造企业的管理神经。由于此次变革涉及诸多部门利益的协调和业务流程的转变,因此,制造企业的CIO们在推进其二次信息化变革中不仅仅要面对IT技术的挑战,更要面对各方人士的思想意识挑战。制造企业面临管理难题
目前,早期的CAD、CAM和会计电算化等在大多数制造企业里面都已经有所应用,它们的应用效果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可谓立竿见影,而且这些软件只涉及到技术层面,应用起来相对容易。但这些单一部门的信息化却给制造企业以ERP为基础,实施CRM、SCM、BI、EC等二次管理变革带来了繁重的工作,因为企业在进行相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将原有大量单一部门的信息孤岛进行集成与整合,而这比那些后来在统一规划和集成思想下或同一平台上开发、实施的管理信息化项目更难。秦皇岛鹏泰面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匡嘉兴认为,在以管理信息化为目标的二次制造业信息化变革时期,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需求、资金和人才4方面。他指出,在观念方面,ERP、CRM等理念像“炒”烂的股票一样,厂商各种观点和新名词不断涌现,用户虽一片迷茫、怨声载道,但ERP、CRM等管理思想已基本被用户所接受,而且用户已经不仅仅把ERP、CRM看作是IT技术的应用,更看作是管理思想的变革。在需求方面,他认为,对于像该公司这样的中小制造企业对于ERP的需求非常强烈,“我希望看到的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ERP产品,ERP的中小型化不应等同于中小企业ERP”;在资金方面,他觉得在10万到50万元之间的ERP产品更适合该公司,但他戏言“希望买得起软件、别买不起实施和服务,”在人才方面,他认为该公司急需培养既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又懂IT、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金达仁就此指出,摆在像秦皇岛鹏泰面粉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制造企业面前的管理问题不仅仅在于观念、需求、资金和人才这些表象上,更表现在: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已经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缺乏人力资本管理,没有把人才的价值上升到人力资本的高度去认识和落实,也没有创建和完善人力资本管理体系;缺乏明确量化的企业发展战略,目前很多企业有战略目标,包括各个软件产业、软件公司也都有战略,但这些战略是否切实可行,值得研究;缺乏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模式;缺乏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缺乏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深入的全员培训教育;还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IT系统。
政府愿当变革领路人
2001年,为加快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迎接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中国的转移,解决制造企业信息化困惑,本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策原则,科技部会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等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项工程主要包括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试点示范两部分。
关键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制造系统、网络制造系统。其中,包括开发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虚拟制造、中高档数控加工装备等一系列硬件加工技术和一系列管理软件技术,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在应用试点示范方面的任务是在制造业企业推广普及信息技术,在试点省的框架下,重点抓一批试点示范城市、试点示范行业和试点示范企业,从而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从大约15年缩短为10年左右。
在这一背景下,载止2003年共有27个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省和47个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纷纷出台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地区的特点,在企业应用示范、关键技术应用攻关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地政府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既充当着领路人又充当着勤务兵。
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郑志成介绍,黑龙江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变革方面,科技厅联合经委和信息产业厅,3方4年共同筹资2亿多元用于扶持450家、7个行业典型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企业投资1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带动全社会经济提升600多亿元。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从省市培训到地方培训再到企业培训方式,共培养了2万多高级信息主管和经理人以及大批的产业工人。
郑志成厅长指出,在推进当地制造行业,尤其是当地装备制造行业(黑龙江省制造企业多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工作职能,将政、产、学、研、中介5方联合起来,构成统一的产业生态链,依靠中介,让学、研成果迅速应用、服务于企业。而且政府要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引路者、监督者和勤务兵。
他强调,信息时代,工业化进程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200年,美国用了150年,日本用了100年,而韩国只用了36年。韩国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以信息技术来促进工业化进程。有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在2020年即可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指污染低,资源浪费少,绿色工业化),如果真能实现的话,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提出到实现将只有19年,为此目标,黑龙江省政、产、学、研、中介5方一定要以企业为中心,打造完成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周到、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监督机制是关键
中科院软件所副所长黄涛指出,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模式下,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之路一定可以实现,但时间并不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管理项目而言都是一个长期过程,时间并不能决定信息化的效果,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保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的稳步发展。
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引进MRP系统以来,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和推广已经历了20余年,从起步、探索到普遍接受,经历盲目引进、实施目标不明确、失败风险较大的启动阶段;系统规划不完整、实施方法不规范的成长阶段;到目前国内ERP市场尚不成熟、厂商行为难以规范等情况下,引入第三方监理势在必行。
金达仁指出,ERP项目是一个高风险项目,一方面企业有效地应用ERP必然涉及到人们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进、管理机制的转换、管理基础的加强、业务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责权利的再分配、项目应用目标的制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建立、应用软件的选择和项目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使整个项目应用具有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和系统复杂等特点。特别是在具有单件小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较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系统、规范和有效的ERP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如制定明确量化的ERP应用目标、ERP项目风险管理、ERP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实行ERP项目监理制、实行ERP应用绩效评价制和建立ERP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等等,难以对整个ERP应用过程及各环节起到科学、有效的规划、控制、监督和保障作用,客观上增加了ERP项目的风险系数,也直接影响着许多企业ERP应用水平。这种现象不但导致ERP在我国的应用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问题,而且也严重影响着ERP及其它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目前,实行项目监理制是国际上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广为应用。尽管ERP管理系统工程不同于土建工程,但引入项目监理的目的和作用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近来我国许多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都实行了项目监理制,事实上,监理的概念早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在ERP应用过程中实行项目监理制,用这种社会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取代以往ERP项目企业自筹、自建、自管,目标不量化、方法不科学、质量不保证、进度难控制和监督保障不到位以及遇有问题甲乙双方相互扯皮的传统管理弊端,确保ERP项目按期、按质完成,以提高企业ERP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为科学、有效的评价ERP应用绩效,金达仁建议要对ERP应用绩效评价组织体系中的专家的专业构成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如一个由7位专家组成的ERP应用绩效评价小组,其中5位应是管理技术专家,1位是产品技术专家,另1位是信息技术专家。
ERP只是二次革命冰山一角
尽管目前很多制造企业CIO在谈信息化建设时往往把ERP与企业信息化混为一谈,但是制造业信息化不等于ERP,也不等于企业内部全部实现计算机化。ERP只是制造企业二次信息化变革的冰山一角。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郑志成指出,ERP上线并不等于制造企业已完成企业信息化变革,因为ERP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做好ERP,才能真正做好CRM、BI、SCM、EC等应用。
而按照制造业分类,制造企业对二次变革的管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于离散制造业,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行业,由于加工方多不在同一地点,如北京现代原来的零配件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还有部分要从韩国空运到北京,现在虽然已经能够保证70%零配件在北京生产,但是各零配件厂商与整车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这就要求北京现代不仅要有ERP系统,还要有SCM系统。
对于流程制造业,由于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对于单件生产,由于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而且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这类企业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还需增加项目管理软件,但由于产品、客户单一,CRM并不重要。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由于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被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这类企业不仅需要ERP,同时也需要CRM,SCM等。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就是这种典型的企业,该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杨华介绍,在公司ERP基础上,公司正准备考虑实施CRM、竞争情报、HR等系统(该公司ERP提供简单的SCM功能)。
对于大批量生产,由于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此次IS100评选中的春兰集团,华晨汔车等就属 这类企业,他们不仅需要ERP,还需要CRM.电子商务系统。
对于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制造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进行二次管理变革的重点也就不同。制造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不同的管理需求和管理特征选择不同的管理软件。但不管是选择哪类软件,企业在选择软件时有些原则是相通的,比如在挑选软件厂商时,应充分了解该厂商的背景,看是否具有独立开发软件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等;在了解了软件厂商的背景后,要考察其产品的好坏,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在考虑软件好坏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产品实施方法的好与坏;最后还要注意软件厂商的售后服务情况。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与厂商不仅是买与卖的关系,企业要找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和朋友。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9/2005)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