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按行业筛选
请选择行业
----------------------
-全部行业
------------------
-机床与金属加工设备
-刀具/量具/夹具/磨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机械/橡胶机械
-通用机械/化工机械
-工程机械/建材机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农业机械
-食品机械/烟草机械
-包装机械
-印刷机械/广告设备
-纺织机械
-木工/造纸/环保/医疗设备
-物流设备
-智能楼宇/安防设备
-炉窑/热处理设备
-五金工具
------------------
-工业自动化
-佳工激光网
-仪器/仪表/衡器
-电力设备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基础件/通用件
-标准件
-工业原材料
-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包装材料
------------------
-CAD/CAM/PDM/PLM
-ERP/制造业信息化
-管理咨询/认证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
按产品筛选
----------------------
-本行业全部文章
--------------------
-企业资源计划ERP
-OA办公自动化
-CIO信息化管理
-电脑/软件/周边产
-网络/安全/存储产
机电信息化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
newmaker
前言:
在过去3年间,云计算已经从一个时髦词和天花乱坠的宣传变成了真正的技术,所有主流的软件厂商都在抢占云计算解决方案这个市场。在2011年,厂商希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能使用云计算。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云计算市场将以28%的复合年增长率迅速扩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47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260亿美元。
一:突破中国企业信息化 的困局
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存在着六大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1.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
信息化在中国发展这二十多年里,一直是应用需求推动它的发展,头疼治头,脚病医脚。而国外信息化建设进程是这样的:配置硬件→组建网络→选购软件运行平台→选购软件;在国内是:配置硬件→组建网络→选购软件→遇到困难开始搭建平台。相比之下不难发现差距: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的、高屋建瓴的认识。
2.信息化建设成本不断增加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硬件设备、网络建设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
软件越做越大,对硬件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导致硬件设备更新,原有设备的闲置浪费。
企业在异地不断成立新的工厂或分支机构,而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低带宽条件下无法应用,假如申请专线来支持企业原应用系统,就会大大增加网络成本。
3.企业运营和维护成本加大
企业应用种类繁多,且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客户端上,导致部署、维护、升级、培训等工作量巨大,人力成本日益增加,效率也难以提升。
4.当前软件架构无法兼容
当前的软件架构主流是基于C/S和B/S两大类
C/S功能强大,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但对设备配置要求高,客户端维护量大,不能实现集中部署和维护,远程应用对网络带宽要求很高。
B/S架构可实现集中部署和远程应用,但系统响应速度慢、服务器消耗大、通信带宽要求高、安全性差、速度慢,用户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差。
企业不同阶段购置不同的应用软件,形成信息孤岛,企业内外网用户无法协同工作、共享信息。
5.信息系统安全性难以保证
网络安全分传输安全,登陆身份认证安全、边界安全和服务器安全四个方面,传统的方式在这几方面没有系统和彻底的解决,安全问题使得企业提心吊胆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顾虑重重,不敢放手去建设和运用。
6.集中管理难以实现
对于企业的一些核心层来说,要把所有的资源和信息都需要集中化统一管理,且又通过相应授权给相应级别的人,保证信息保密而又不影响工作的需求难以实现。
二:云的概念突破困局
在使用云计算以前,企业委托开发商开发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信息系统,并购置服务器等硬件设施,自己的软件系统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使用云计算技术以后,可以租用应用程序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也可以租用两种服务的一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建设模式,主要体现在:
(1)大型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大量的软硬件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可以搭建自己的专用云,超过专用云计算能力的服务可以由公用云提供。
(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软硬件资源少,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节约资金投入,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把日常的生产型应用都搬到云环境里面去,而不再是花很多钱在公司内部构建复杂的IT架构。
另外,在传统的实现方式下,企业开发部署计算机应用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部署应用程序,购买服务器的数量不好确定,数量太多造成浪费,数量太少影响系统的应用;而且,应用程序可能在开发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宣告失败,或者部署服务器的速度跟不上工作负荷的增加速度,那么投入到服务器中的大量资金将会付诸东流。当企业把一个应用程序部署到云中时,可扩展性和购买基础设施就成为云运营商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云运营商的基础设施规模可以适应各个客户的业务量增长和工作负荷尖峰情况的需要,因而减轻了这些客户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企业的专用云可以利用公用云处理专用云工作负荷尖峰情况下的事务,这样也可以减轻企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另外,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硬件资源不再稀缺而且能够以较低成本更好地满足资源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也节省了软件资金的投入。
三:云的倡导典范:IBM、微软
IBM
IBM在云计算领域是一个领导者和推动者,IBM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云计算全方位支持的厂家,因为无论是硬件、软件和服务,IBM都是业界的领导者。
2007年11月15日,IBM 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为客户带来即可使用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Server Farms,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IBM开发“蓝云”的目的是帮助客户充分利用云计算包括云应用的能力,通过基于SOA 的Web服务,来与他们现有的IT基础架构的集成。“蓝云”将特别关注IT管理简化方面的突破性需求,以保证安全性、隐私性、可靠性、高使用率和高效率。另外,云计算主要是针对现有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在无锡,IB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云计算中心,未来在中国有许多智慧城市的合作,云计算将是推动智慧城市最好的平台。云计算可以优化整合,把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系统之间融会贯通,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在每一个智慧城市的背后,都有云计算的平台进行支持。IBM还倡导在中国构建一个健康的云计算生态圈, 并推动云计算人才的培养
同时,IBM还推出了云计算服务管理中心(The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for Cloud Computing),该中心包含一套可共同为客户提供构建与交付云服务平台的产品。云计算服务管理中心的基础是Tivoli Provisioning Manager 7.1与全新的Tivoli Service Automation Manager,这两款工具可帮助客户实现计算云的部署与管理自动化。
微软
微软的云计算战略由来已久,大约5年前,Ray Ozzie就写出了那份名为《互联网服务时代来临》(The Internet Services Disruption)的命名备忘录,这份文档俨然就是微软面向云的一份行动宣言。在最近的5年中,微软一直按部就班将自己的一系列核心产品向云陆续进行迁移。
2009年微软大规模地兴建和扩建其数据中心,当年1月走马上任的微软STB(Server and Tools Business)部门总裁Bob Muglia的头等要务,就是确保微软的云平台Windows Azure顺利商用。
鲍尔默在2009年3月表示:微软要对云“We‘re all in”(全力以赴),公司上下准备放手一搏。方方面面的力量已经全线出击。微软的全年研发经费接近100亿美元,目前微软已有70%的研发人员正在从事与云计算有关的工作,未来这个数字将增至90%。
投入必有产出,2010年年初,经过1年多紧锣密鼓的产品化部署,微软的公有云服务平台产品Windows Azure终于在正式商用。11月,微软服务器和工具部门总裁Bob Muglia介绍说,Azure已有超过2万个付费用户,微软目前在全球共为Azure安排了8座数据中心,到明年,这个数字将增大到10座。亚洲的3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未来,微软还会有更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出现。例如微软正在开发云计算的迁移工具,它能将传统的应用软件平滑迁移到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系统,体验云服务方式的应用。同时,微软还会推出一个整合工具和管理平台,将微软的云和第三方的云或传统应用进行集成,并通过微软管理平台实现对这些部署在不同地方的应用进行集中管理。云计算不仅会在IT、互联网和电信服务行业有长期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还会逐步扩大,对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深远影响。
四:云的实践典范:XTools、Salesforce
XTools
国内XTools作为中小企业在线CRM 软件提供商,同样也在加深该领域部署。XTools的CRM产品基于SaaS 模式,其提供的云服务让CRM产品更安全、更稳定,而服务器端私有云的技术使用户更放心。
XTools的CRM已经从最基本的客户资料管理渗透到业务管理等各方面,产品功能全面、精细化、易用性高使得XTools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其用户已涉及国内50多个行业。XTools的巡展过程中,像汽车后市场行业、建材行业、电器行业等诸多行业的客户,都给予其服务、产品以及管理思想很高的评价。这些用户不仅借助CRM走上正规,更借此走上企业的扩张之路。
XToolsCRM的功能设计规范而强大,具备易用、好用、实用等应用特点。产品功能涵盖了客户、联系人;销售机会、销售跟踪;合同、交付和回款;售后服务、客户关怀等模块。同时贯穿行动管理、费用管理、高级查询、报表生成、统计分析等引擎;还具备:群发邮件、群发短信、打印快递单等诸多实用的工具,功能贯穿企业整个销售过程。全面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管理问题,提升企业销售业绩。
XTools自2004年成立一直致力于在线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开发。七年间XTools不断优化完善在线CRM的产品,从基本的客户资料管理渗透到了客户服务、产品、库存、财务管理等,其功能由管理向分析决策延伸;精细化管理思想、高易用性和多样的增值服务使得XTools获得了8761家用户的认可,目前XTools已经成为中国CRM的领跑者。
Salesforce.com
Salesforce.com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并成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SaaS/云计算公司。2003年salesforce.com推出Sforce,为世界首个公开的企业云计算API程序语言;2006年salesforce.com推出 Apex,为世界首个云计算程序语言。
Salesforce抛开了让客户觉得太过科学性描述的云计算,而推出了“商业云”的概念。除了CRM,Force.com平台要构建更多更好的应用。Force.com是 Salesforce公司的PaaS层面的云计算服务,它提供了用于创建应用程序的各种技术,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等,这就使得ISV或公司的IT部门可以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创新,而无需为底层基础架构的搭建、维护和升级花心思了。开发人员可以用这个平台建立核心的商业应用,如ERP 、HRM、SCM 。它的理念是重创新而不重架构,而客户的生意就在这片云里完成。
2009年9月,Salesforce.com宣布推出Service Cloud 2,为客户服务揭开新的一页。2010年1月推出的Service Cloud是新一代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它收集了网络上的专业意见,不但降低了成本,更提升了服务质量。自面世以来,Service Cloud吸引超过8,000家企业使用并广受业界推崇。Service Cloud也继而推出全新产品:世界首款基于资料库的云计算产品Salesforce Knowledge;检视消费者社群及论坛的新工具Salesforce Answers;以及令企业能够监控及参与Twitter上的客户服务沟通的应用程序Salesforce for Twitter。
五:云的趋势
2011年,云计算已经从一个时髦词变成了真正的技术。大多数人希望各个行业都能采用云计算,从小公司到大企业,甚至是业界知名公司,都希望能接触到云计算领域。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具有如下趋势:
◆云计算定价模式简单化
定价模式的简单化有助于云计算的进一步普及,这是非常好理解的,没有人希望去购买商品的时候面对繁杂的价格计算公式,而在这一点上,目前的云计算产品显然做的还不够。
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状况有望获得改善,用户有望看到自助式定价模式,用户可以和云计算厂商签订按照小时或分钟计费的包含一系列服务的协议。
◆云计算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质量
要想让用户敢于将关键业务应用放在云计算平台上,粗放的服务协议显然无法让人放心,用户需要知道云计算厂商能否快速地将数据传遍全国、网络连接状况又能好到何种程度。对于激增的商业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够的。IT经理们需要那种能够让他们高枕无忧的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品质是必然趋势。
◆未来要更为关注用户体验
SaaS的本意是软件即服务,顾名思义,其核心理念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用户体验的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如果用户在登录服务地址时经常发生掉线、重复验证,或者认为软件的界面十分简陋,操作步骤繁琐、很难上手的话,对于SaaS服务提供商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只有牢牢吸引用户体验的兴趣,才能有效扩充软件的服务规模,从而真正为厂商带来良性发展。
◆SaaS应用离不开行业化与区域化
对于SaaS厂商来说,目前最主要的短板是用户资源很难覆盖到小型企业或诸如家庭作坊的微型企业,而他们又恰恰是SaaS的主要潜在用户群之一,而与“行业化+区域化”的B2B平台合作则可以弥补这个短板,地方政府与地方行业协会的支持,再加上B2B平台的免费注册,可以保证目标客户的质量与数量,而这也是SaaS企业热心参与B2B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最主要原因。
◆警惕SaaS应用成本高于预期
对于企业使用者来讲,大多数SaaS应用的单个用户、按月订阅的特点使得应用模式简单且持续,这对于大多数企业组织来说也是最乐于接受的。但是用户也应当了解在其他方面经常性产生的费用。例如一些集成工具和附加技术就需要用户为此经常性地支付费用。此外,一些SaaS供应商对存储容量设定了一定上限,如需使用更多的资源就需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当SaaS发展到企业需要更多存储资源和服务时,这个问题也会愈显突出,毕竟,这个问题在除SaaS之外的领域中并不明显。(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
(6/8/2011)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