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产品库 > 战略管理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与服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服务项目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全球产业大转移带给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湖南科技研究开发院 王义高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工业工程, 营销管理, 知识管理, ...
1.正确认识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经济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接收海外直接投资和对接全球化产业化大转移,因而在我们谈论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必须把全球产业大转移给中国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同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去,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也要看到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高耗能与全球化产业转移到中国是密切相关的,但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完全纳入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体系中去,因而,发展工业化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最终结果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

解决的办法只有把科技的力量、环境监控和降低消耗同时纳入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中去,同时改变经济增长的方法和人们的消费观与财富观。

(1)为什么我们轻易地掉进了“被污染的河流”

现在,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比我们面临的任何问题都严重得多。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时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候,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当中国为全球化喝彩时,环境污染却蔓延到全国,生态破坏的范围更加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北京成了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我国有50%城市缺水,90%以上城市水域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水系均遭污染,不少城市供水水源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我国近70%的大中型城市空气和河流遭到污染,许多矿产资源和森林消耗已经到了临界点,人口膨胀已近14亿。

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占我国财政收入的9%左右。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博弈”之中,我们从矿难与煤的需求关系看到了这种搏击现象的出现,并且正向其他领域蔓延。从而使地方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疲于应付,我们的经济增长将很可能被环保所引发的问题所抵消。最终人们也搞不清楚是环境影响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破坏了环境。因此,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建立绿色企业为基础,以环境友好为结果,否则任何创新都失去意义。

(2)只有造就绿色企业才会有绿色GDP

投资、贸易和产业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流动,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地成为全球化问题之一。地球本身已经跟所有的商业利益密切相关,这要求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应当从环保的角度来制定经营战略,企业的环保战略的内容包括:资源开发业务,积极换取绿色业务,撤消或调整对环境有影响或破坏的业务,通过减少废料和能耗来努力降低成本和国民消费,通过产品的绿色特征在市场上实行差异化营销战略,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和材料,加强环保成本的计算、环境监控和废料的循环使用。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上与环境保护的“博弈”中由于引进了技术进步因素不再需要进行“权衡取舍”,改变了西方国家在相当一段时间的对污染“无为”而治的局面。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治理的速度还原不了原生态。

令人遗憾的是,当联合国首次提出绿色GDP以来,至今人们并没有认真思考过绿色GDP的形成基础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组合,也没有考虑企业技术进步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因而我国的工业化继续走着边发展、边污染和边治理的恶性循环之路。

(3)经济增长应该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

在现实中,我们面临巨大的环境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而不是GDP增长的基础上。

2.正是全球产业大转移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的不公平

全世界有10多亿人口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他们只占人口的约1/6,但消耗了全球75%以上的能源和其他资源。西方国家仍然是主要的工业废料、有毒物质、生活垃圾和温室空气的排放源。

具美国环境保护署最近报告,美国每年用于减少污染方面的支出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但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的特点,仍然尽可能地在产业大转移过程中将污染的那一部分也一同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对待环境的政策必须有全球化的眼光和对策。

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其环保问题的严重性。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环境污染程度降低10%,能耗降低20%,但却没有降低出口依存度和公民消费。各级政府还一再鼓励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的“原生态生产”——农业产业化。

要寻求环境保护的对策,就首先解决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的畸形发展、初级产品的过多生产,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全球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状态。一定要明白,环境保护不再是国家少数专家和政府治理部门履行的一种技术性职能,而应该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转变,落实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转变,最终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国家战略。

(1)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尽管西方国家消耗如此巨大,但西方国家的污染相对来说并没有中国那样严重。美国、加拿大、英国仍然是工业化和生活环境良好同时兼有的国家。究其直接的原因:一是把环境和企业捆在一起的经济模式。二是将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其他涉污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三是以合理的生产速度和技术进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其中包括对人口的控制和减少初级产业领域的生产,以及对国民消费的有效控制。中国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以及资源消耗,在政策和方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是“自杀性”的。中国正在按经济增长——城市化——特大型城市——城市都市圈的发展方向前进,按建立企业——污染——治理和罚款——关闭和向内地般迁的老路在走。
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技术进步、国民过度消费、人口和原生态生产的控制等问题的挑战,还应该纠正我们的行政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

(2)加快技术创新来缓解资源消耗的矛盾

高新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我们应该看到,农业和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都是资源消耗型的,而资源消耗型产业一定对生态系统形成破坏,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稀缺程度又加剧了贫穷,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财富不能完全反哺农业部门的时候,自然资源仍然是原生态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二是企业如何加快高新技术和技术进步的应用来促进生产效率、资源利用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下,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就必须更正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投入只增加成本所形成的错误思想,要使企业了解引进新技术控制污染,或者对产品更新换代不但不会增加成本,反而会为企业每年节约数以百亿元的环境资金,包含新技术的产品提高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市场得了一定的补偿。

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应该全面地以环保和资源节约为起点。令人不解的是,政府财政出钱创造了无数的非市场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却很少引导企业把自己的发展战略、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联系到一起,企业很少借助高新技术成果来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与这些因素相反,高新技术成为扩张企业规模和市场直接竞争的武器,却没有用来提高环保企业的贡献率,现在是把可持续发展引向企业,造就绿色企业的时候了,要环保部门来思考可持续发展不外乎从外部来保护环境,客观上是污染后再治理,而对资源消耗和人口的增长却无能为力。这样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落实不了,反而在可持续的口号下,使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肆无忌惮,继续追求现在的国家高速经济增长的模式的后果是既花了钱治理,环境却依然在恶化。

3.减轻负荷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用部分

要改变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恐怕要对现行的各级行政管理思维进行彻底的“再教育”,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愿意放弃已经熟练的抓经济工作的方式。但不从“减负”的角度来缓解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的压力环保战略就会顾此失彼。

(1)应该压缩初级产业部门的生产

(2)思考如何对环境实行“总负荷”的减持

早在30年前,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和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环境学家和可持续发展专家提出一个“环境总负荷(Total Eco-environment burden/EB)概念。

以这个概念为思想,要减缓资源消耗,必须从三个领域着手:一是减少人口的数量增长;二是彻底改变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一部分人占有太多的财富形成的浪费)的手段;三是改变技术的使用领域主要在企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在国家;四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降低人们无止境所期望的“富裕的程度”,即降低人们的消费总量。

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而由整个国民生产和经济增长模式所决定。在全球化产业大转移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环保观念。中国应该融入环境友好的世界,以保持中国经济均衡的增长,让自主创新的成果造福于千秋万代。(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7/9/2007)
查看更多战略管理相关文章: more
·从蓝海战略到长尾理论 (7/2/2007)
·海尔已死:组织人格缺失之痛 (6/28/2007)
·企业导入战略管理的五个关键时期 (6/27/2007)
·民营企业成长的三大极限 (6/27/2007)
·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模式 (6/27/2007)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咨询业策略思考 newmaker (6/26/2007)
·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战略生存力 (6/21/2007)
·被动防御还是主动整合--从利用外资角度看对外开放战略的选择 (6/18/2007)
·赢利能力的魔鬼公式 newmaker (6/6/2007)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竞争力提升 (5/29/2007)
查看更多管理咨询与服务相关文章: more
·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幕速起,实现伟大复兴要严防对海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依赖 刘朝晖 陈皓 陈娇 (4/2/2024)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低代码流程自动化:应用场景与优势 Maria DiCesare (10/24/2021)
·IT项目管理成功秘笈 newmaker (7/4/2007)
·绩效管理,要我做还是我要做? (7/3/2007)
·本土制造商营销的三个关键环节 (7/3/2007)
·从蓝海战略到长尾理论 (7/2/2007)
·创新你的顾客忠诚度计划 世纪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叶洪 (7/2/2007)
·海尔已死:组织人格缺失之痛 (6/28/2007)
·企业导入战略管理的五个关键时期 (6/27/2007)
·民营企业成长的三大极限 (6/27/2007)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战略管理 > 管理咨询与服务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