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展区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展厅 > 产品库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服务项目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也谈职业教育设计专业学生创意观的培养
作者:深圳技师学院 刘有泉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2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展厅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样件打样, 手板制作, 模型制作, ...
电脑美工专业无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自从194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和“旋风小组”首先在“旋风”实时数字计算机的阴极射线管(CRT)上,以点描绘图形的试验,以及以后于1951年12月,在美国“See it Now”的电视节目中,这台计算机以点的形态,在CRT上显示了节目主持人的姓名,这是电子计算机图形学的图像,作为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大张旗鼓地出现于电视、电影、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当中,这种迅捷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将设计师的双手从繁重、缓慢和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我们不必更多地顾虑所想象的特效无法实现,从而深化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最终的艺术效果,但我们也切实地为学生对电脑的过分依赖而担忧,有些学生在进行创作是连最起码的勾画草图也省略了,直接利用电脑创作,在事先未能做到胸有成竹时,面对显示屏几十分钟后便觉疲惫或索性陷于停顿状态,究其原因,未能事先规划,仅仅依赖于技术的先进而忽略了创意观的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侧重于学生的技能训练,这有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而职业技术教育除了要求学生过硬的技术本领之外,还要求有从事本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电脑美工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解放双手之外,同时要加强头脑的开发,如何针对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创意观的培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作如下阐述。

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观念培养

职业技术往往给学生更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侧重于实操,以致于某些学生津津乐道于特效的奇异功能,而淡化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其真正的培养目标: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该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结构中打破条块分割的现象,注重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与渗透,为避免课程设置与理论教育中忽视对实践能力、职业培养等反面缺乏,不仅要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对产品和商品性质的实践及其社会因素给予足够的认识,工科教育注重工厂实习、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那么工学院设实习工厂、医学院设附属医院是情理中事。高校设置的工作室、实验设施、实习场地形同虚设,在纸上、在教室里、电脑上依然是教师与学生表现的场所和媒介,这种环境下培养的人才如何不脱离实践、生产、社会?因此,艺术设计不仅仅是样稿设计就能解决,其必然与工艺和材料、生产流程和环节、市场和消费环环相扣。否则,仅是绘画式的理想方案、唯美主义势必形成缺乏艺术与技术并重的专业性认同。由此可见,我们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设计艺术师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我们强调的是不要停留在作业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作品的高度,使作品既是艺术的表现,又是技术的载体。西方职业教育是企业加学校的形式,强调竞争、社会平等,如德国、奥地利、丹麦,德国以“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主,它解决了普教到就业之间的两道门槛,其教学时间60%—70%在企业,包括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中心,而仅有30%在学校进行,它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式,专业设置的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设置的职业活动为核心,考试考核的职业资格为标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原则,我国科技进步对生产力的贡献率为30%左右,而西方国家却高达70%—80%,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敏感能力、创造性思维等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技工学生。

二、创意思维的训练

创意这两个字眼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用最简单的概括就是旧元素,新组合。但这个组合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可训练的以及定向与决定的探索,它致力于:1)阐明并形成有关可供选择的、所期待的系统状态的构想与想象;2)准备有关系统的描述、表现或模式;3)为所选模式的开发与实施制定计划。

既然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就不可能自始自终顺利进行。一个有经验的设计者能很快地“悟到”自己的思路是正确还是不正确。这就是工作中的直觉。思想的丰富性、问题解决方案寻求中的新颖性(设计的优选)以及独特性都来自于设计者的创造性。学会对各种设想进行衡量、测试和选择或舍弃,依据的都是定向与目标的逻辑思维。直觉、创造性和逻辑思维都在设计者的思考中发挥作用,因此,注重生活的积累就成为培养创意观必备的条件之一。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开展创意常用的方法,分析是把看起来一个完整的整体解割成不同的成分、元素,在分解了的每部分里找出一定的形式、含义,分析是异中求同,其能力是把不同的形态元素(经过分析后),不同的概念元素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个空间里的内涵,如垂直水平的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效果,非正常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效果,拼图游戏表现的效果以及直接传递的效果,都依赖于某种美学上的形式而进行的综合而成的综合与组合的关系,通过组合可以挖掘潜在创意,当一个要领中的某个阶段通过其相通的一点结合而成,另一种新的概念表达时,我们的设计思维就得到了多层次的模向发展。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始终要求创意是作品的灵魂,艺术感染力的核心,所谓“有境界自成新格”这种创意的魅力给人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和高尚的审美享受。为了能在教学中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并巩固已学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平面设计软件来绘制一实物罐体,以加强基础造型的训练,接着要求学生为罐体加上破裂纹和背景,这也是对元素的分析,并就绘制的图形作一主题创作,从而要求学生重新组合已有元素(包括文字和图片),其目的在于间接引导学生潜在创意思维,从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创意的实质:旧元素(罐体),新组合(文字和图片)。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举例,如“随身听”就是将“走”、“听”组合于一体的结果当两种为人熟知的观念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新的观念,它可以通过事物间(具象或抽象)的共通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事物,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足以达到创意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利用水果、杯子进行重新组合,利用联想、类比等手法可以随时推翻前提,并组织创意风暴训练,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一幅图像,由学生自行组织,要求每组同学就图像进行扩散性思维,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观念,一节课后要求每位同学放弃上一节课提及的观念重新换位思考,最后再将分级同学讨论的图片收集由教师组织,再重新认识每张图片,让观念不断碰撞,这样锻炼了学生水平思维模式(联想、类比)和垂直思维模式(因果关系)通常人们的思维都习惯由一个观念引发到实体的结果来证明一个创意的成否,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的不是结果,而应该是创意的过程,在创意的过程中充满了生机其中每一步都有无限的探讨和可能,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从A到B其中要附带大量知识和运用,思维得到开拓。可见,这个过程设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这种探究能力是可以加以训练的。它包括对一个不完善的情境的探索,发现并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详细说明导致有效变化的途径。设计在很多领域进行,并根据设计者与所设计的东西的类型不同而变化。创意过程要求是理性与直觉的平衡、行动的动力以及对已采取的行动进行反思的能力。

显然,这就是创意观的一般特征:创意的意图或目的;影响创意过程的因素;创意过程的实质等方面对创意的各个特征进行阐述和描述。

三、走出创意才能更有创意

如果对什么是创意没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便难免自以为执着于创意而其实陷入思维的误区。创意应为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创意没有界定,创意不是“方法一”、“方法二”,创意不是方程式。假如把创意程式化,无疑是以创意为名行扼杀创意之实。创意不是流行时尚,一个设计师推出一种锤炼成功的语言方式,惯于趋同的人便以为找到了运用创意的手段,以此类推,反复应用,其实只是因袭而已。被广泛使用着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在设计中造就了许多好作品,好作品必然比喻、象征准确。也有不计对象勉强为之者,以为创意为此一途,凡遇设计,无论怎样的主题、内容,一味尽力套用此法,便是认识的不明了。对创意认识得越宽,调动的语言愈丰富。

创意是从艺术形象中飘逸出来的设计者所巧妙寄托的内在寓义。含蓄的表现手法,最容易产生情韵悠远的意境和模糊朦胧的艺术效果,动静相生、动是静的表现,是静寂、空灵、神秘的外化,大如“雨过天晴”、“行云流水”般充满东方特有的优雅,表现出优异的诗情画意。(动指行体上的变化,其本质是静态),空间的虚化是无限的充盈,如同于天地之广博、在恬淡清寂幽远中,道出造化的灵动。

图形设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了表现或象征,而观者则通过图形引发联想机制(记忆、经验、印象),得到“意”的内涵,善武功者也讲“意为力之帅”。

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验证,不难发现,学生整体设计水平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尤其在设计主题度的把握方面,美中不足之处,如资讯涵括的范围有限、设计作品深度、广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构图及用色方面,有部分同学也有很大进步,敢于大胆突破,不拘于以往的构图格局,在虚实关系的处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涌现出一批富有清鲜与灵动的设计作品。但有小部分同学也存在懒惰现象,拘泥于旧的模式,不从多角度去深挖主题,缺乏推敲,从而使得设计作品停留于表层,特别是对于广告方案、广告语及形象视觉语言的整体把握还不够,许多设计作品中普遍存在原创性不够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得以解决,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地阅读与平时不断地累积,并在不懈地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得以改善,也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尤其在作品的原创性上有所突破,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多酿美酒,让设计作品散发出一股沁入心脾的清香。走出创意,走进无限创意,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的创意观。(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6/20/2007)
查看更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相关文章: more
·形式设计美学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史春珊 马兵 (7/1/2007)
·设计改变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 福州大学 钱正坤 (6/20/2007)
·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6/14/2007)
·设计师要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6/10/2007)
·产品设计面临的矛盾以及解决心得 深圳市融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仪永杰 (6/9/2007)
·汽车设计大家谈 newmaker (6/5/2007)
·抽象是一种关于自由的表达 OCT当代艺术中心 黄专 (6/1/2007)
·工业设计中产品族设计DNA探讨 浙江工业大学 朱上上 罗仕鉴 (6/1/2007)
·如果有设计,让我们的设计更具有侵略性一些 北京理工大学 俞书伟 (5/24/2007)
·浅谈设计美学 (5/24/2007)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展区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展厅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文章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展区 > 职业教育、培训展厅 > 职业教育、培训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