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重组浪潮掀起 企业文化融合至关重要 |
|
作者: |
|
重组并购风起云涌
2006年美国凯雷与徐工集团重组收购一案备受关注,成为社会各界热议话题,且不论结局如何,但事件本身的热度已远远超出业内所能够承受的界限。
也许正是徐工凯雷一案,这一2006年行业的焦点,分散了人们对山东临工70%股权转售世界巨头沃尔沃公司的关注。在悄无声息之中,向来行事低调但却屡屡改革在先的山东临工,一举完成了重大变革。
其实除了山东临工,向来活跃于资本市场的湖南湘军的重组并购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保持了不甘人后的作风。先是一贯高调出场的三一重工放言收购徐工集团,重新上演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幕,最近又建议长沙市政府部门誓言打造“长沙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城”。
说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重组并购这一话题,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中联重科。出身于科研院所(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其第一大股东)的中联重科在其不足十年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过重组的脚步。从收购英国保路捷、兼并湖南机床厂、重组浦沅集团到“子母”倒置收购中标实业,中联重科明显实现了突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构想。其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几乎每一笔收购都显示了中联重科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过人之处。海外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更是创下了中国工程机械走出去的第一步。在这次震惊业内的收购中,一度甚至牵扯进了闻名的联想集团。还有颇具传奇色彩的反控第二大股东———中标实业,再加上精彩收购汽车起重机排头兵浦沅公司,接连上演的收购大戏,使得中联重科迅速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飞速增长。
而且在一连串的收购后,中联重科的动作却远远没有结束。据有关消息称中联重科最近又在着手新计划,一是收购曾被三九集团收购的宜春工程,二是70%控股陕西黄河工程,这二者均为铲运机械的重要企业。很显然,如果收购成功,中联重科将借此进入土方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再次丰富和完整其产业结构。
相较5年前,现阶段业内企业的融合与重组的意愿更加强烈,融资的能力与实力更是得到了加强,即便是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此道。2005年11月香港上市的中国龙工,不久前曾传出转让流通股,携手跨国公司的消息。近日则以9000万元价格收购郑州某企业,即将完成其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收购行动。
在国际市场中,一些世界排头兵企业的经历表明,很多企业都有过重组和收购的过程,在反反复复的融合与交流中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比如特雷克斯集团、英格索兰公司等,甚至可以说是在相互的重组与收购中形成了今日的产业结构。
卡特彼勒的企业文化
以处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地位的卡特彼勒公司为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资产重组的浪潮中也缺少不了它的身影,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退成败,在表达了自身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格局与变化。作为一个近百年的成功企业,卡特彼勒有着不同寻常的企业文化。在与卡特彼勒的交往中,中国企业已经注意到了其独有的企业文化特征。
笔者认为,卡特彼勒进入中国30多年来,其在华市场策略也随时间发生着变化。比如第一阶段,直接售卖产品或间接输出技术。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策略。第二阶段,以直接输出技术、培训中国技术人才为主。卡特彼勒的多数在华合资企业为这一时期所建立。这一状态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基本完成。第三阶段,即目前这一阶段,卡特彼勒全球总裁欧文斯明确表示,要在中国建立独资生产企业,逐步建立在华制造加工中心,进而进入卡特彼勒全球体系。
卡特彼勒的明确目标是其在华企业应当是卡特彼勒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而不是中国卡特彼勒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这是一个以卡特彼勒为轴心的华系制造企业体系。我们不难看出,卡特彼勒是以一个全球标准化的姿态,对待与之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包括管理成员。这正是卡特彼勒的成功根本,也是它的制胜法宝。
卡特彼勒是一个标准的制定者,为此,它以全球化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市场。凡能够达到和接近这一标准者,才能进入卡特的视野。也就是说,进入卡特彼勒系列就要成为“卡特彼勒人”,按照卡特的规则和标准做事。
要保留品牌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CAT就是你的品牌和惟一标识。这是卡特彼勒放之全球市场的标准,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特点。
同时,卡特彼勒全球化的市场目光往往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驾驭国际市场、培育市场消费节奏的能力,更是代表了追求先进制造与管理水平企业的理想。中国市场是否到达了足够的“高度”,让卡特产品可以畅销,是卡特彼勒公司关注的内容之一。卡特彼勒收购山东工程机械厂之后,全面整合供应链时,首先就提出了能否按照卡特标准提供产品的要求。
这是卡特彼勒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企业与卡特彼勒合作的最大难度之一,这个难度首先来自于企业文化的认同。
文化融合彰显重要性
正像一些学者说的那样,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越是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个性越鲜明,越具有不可替代性。
2007年,承担着经济强国崛起梦想与责任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界,重组并购的企业改革浪潮不可避免。众多重组并购的运作中,处处可见资本的意志。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的来源必定出自全球的各个角落。在资本的声音越来越清晰的同时,不同企业间的文化认同与融合也将成为重组并购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
可以相信,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资本的注入仅仅是企业改革的开始,实现企业间文化的真正融合,才是其重组后能否顺利发展的根本。(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3/27/2007)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