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企业ERP项目管理中的“抽丝剥茧” |
|
newmaker |
|
有位管理大师说过,成功管理者主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为资本主谋取利益,二是为职工谋取福利,三是分配、追踪任务。而做为ERP项目的管理者,笔者就ERP项目组长如何来分配任务来做详细的分析。
分配任务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把任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分给会“吃”的人。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初中的时候学的一个数学问题:因数分解,它是一个把大的整数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除1外的整数相乘的过程,这些整数称为这个数的因数,所有因数均要求为质数,则称为质因数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把28分解为28=2*2*7,7和2都是质数,而不是28=4*7,因为4还不是质数,可以分解为4=2*2。
“质因数分解”这个原理在管理学上的应用就是“任务分解法”,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把ERP这块“大石头”分解成“饭粒大小的小圆石”。“饭粒大小的小圆石”是缩小了的里程碑。把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能帮助你更加精确地估计它们,暴露出在其他情况下你可能没有想到的工作活动,并且保证更加精确、细密的状态跟踪;而且也有利于你的组员能够按质按量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笔者这里结合自己一次ERP项目计划分配的经历,谈谈如何来“抽丝剥茧”,把任务分配下去。
企业ERP上线一段时间后,就要开始评测ERP实施的效果。接到这个任务后,不能盲目的把这个任务下达给各个部门,而要分解。
首先,笔者认为这个任务要按部门来调查。故可以这么分解:ERP实施效果调查分解为公共资料调查、业务部调查、采购部调查、生管部调查、制造部调查、仓库调查、财务调查。
光这样分解还不够,还可以细分,这里以业务部为例。业务部调查可以分为数据准确性调查和工作效率调查。
准确性调查再细分,分解为上ERP前“出错的坏节整理”、“出错的概率整理”、“出错的原因整理”、“出错的损失整理”,上ERP后“出错的坏节整理”、“出错的概率整理”、“出错的原因”、“出错的损失整理”,总结分析报告及审核过程。
用树形图表示即为:
评测ERP实施效果---公共资料调查
业务部调查---数据准确性---上ERP前“出错的坏节整理”
·上ERP前“出错的概率整理”
·上ERP前“出错的原因整理”
·上ERP前“出错的损失整理”
·上ERP后“出错的坏节整理”
·上ERP后“出错的概率整理”
·上ERP后“出错的原因整理”
·上ERP后“出错的损失整理”
总结分析报告
审核
工作效率
采购部调查
生管部调查
制造部调查
仓库调查
财务调查
分解ERP任务时的四个注意事项
1、分解任务要分的彻底,要具体落实到人。如对业务部进行调查时,不能只分解到“数据准确性”这一步,而要继续“抽丝剥茧”,要把数据准确性调查落实到人,“ERP上线前”资料有谁负责整理,“ERP上线后”资料谁负责调查,总结分析报告有谁写,有谁审核。只有这样,责任到人,谁也不可推卸。
2、可以利用树形图来表示,清晰明了。在分解任务时,可以采取上例的树形图来表示,这样,任务就清晰明了,而且,项目成员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可以防止任务的遗漏。
3、分解任务时,要强调三个要素,一是这个任务有谁完成,二是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三是可以利用或者将会需要哪些资源。如“业务部的总结分析报告”就要指出“由谁来写报告”,“在什么时间完成”,写这份报告可能需要的材料(ERP前后的对比数据)。这是你能在规定时间拿到保质保量的总结报告的保障。
4、分解下发任务时,要同责任人充分沟通,确保责任人了解你的意图。这里关系到一个“圆弧”理论,先做简单的说明。
角度是“任务分解者人”与“具体实施人”的了解的误差,“圆弧”表示结果的差异。在任务刚开始的时候,“圆弧”不是很长,结果差异不是很大;但是随着任务的进行,“圆弧”会越来越长,结果差异也会越来越大。如图B的“圆弧”比图A长了近两倍。所以,项目经理在分解下发任务时,一是要领会上司传达给你的任务,二是要把你的意图准确分解、下发给你的项目组成员。
综上,这个任务分解的方法,无论是ERP项目管理,还是其他项目,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大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用一下,感受一下效果。(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6/2006)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