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
|
newmaker |
|
当管理者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想到要管人、管事,愿意的人认为掌握到了权力,不愿意的人认为很麻烦。纯粹的愿意与不愿意,观念上都存在偏差。
管理者———manager,是个外来名词,中文找不到适当的名词与之对应,即便在英文中,这个名词也是新的,根据德鲁克的查证,最早是出现在上个世纪初,用在所谓的城市管理者(Citymanager)上,意思是管理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人。可是我们又担心“管理者”窄化了它的意思,特别是和领导者并列比较的时候,因此,我们通常使用“主管人员”来称之。
当主管的两个错误心态
当主管,有两个错误的心态,一是主人心态。主人意识可以说是家长意识的延伸,他的潜词是:一切由我做主,没有我的同意,谁说的话都不算数。有主人意识的主管就会掌控部属,而部属必须以服从来换取信任。
但是,毕竟企业不是家庭,主管也不是家长,吃喝拉撒睡更不能都靠主管来张罗,每个成员来企业工作必须有所贡献,主管的责任是使大家都能做出贡献,因此,必须回到主管存在的基本目的。
有一本书叫做《领导的公仆意识》。该书的写作是来自另外一本小说《东行漫记》的启发,描述一群人在朝圣途中,受到一位叫李奥的仆人服侍,他鞍前马后的服务这批朝圣者,以歌声、热情鼓励朝圣者向前进,可是他却无缘无故失踪了,以致朝圣的队伍不得不解散。理由很简单———李奥才是这群朝圣者的领导者,没有他的服侍,朝圣者们一筹莫展。所以,这本书谈到服务型的领导,是具有自然的服务意识的,甘愿为他人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领导意识。
圣经上最著名的故事是耶稣基督为门徒洗脚。耶稣说:“每天去传播福音的人不是我,是我的门徒,所以我要跪下来为他们洗脚。”这是典型的服务型领导,虽然带有宗教的教诲含义,但是却是讽刺主人意识的最好比喻。
二是官的心态。“官”字两个口,喜欢指挥。有人当主管想得到的是权力,想得到的是头衔,嘴上说的是公仆,但心里想的是交换:给我想要的权力,我再给你需要的服务!我们批评别人容易,但是自己当主管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运用权力。部属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我们可能脱口而出:“是你当老板,还是我当老板?”这些做法不经意间都会伤害彼此关系。
那么,这时候还是要回到主管人员的原意———ManagerasaFollow(主管如同追随者)。或者说,Goodleaderisagoodfollow(好的领导者也是一个好的跟随者)。浙江台州有位民营金融业的老板,他从经营当铺到现在经营信用合作社,都很成功。有很多朋友找他谈贷款,他说:“你们不要来找我,直接去找贷款部门的经理,这样少一道程序,速度会更快些。”他告诉同事,不要因为他是我的朋友,你们就放弃了你们的职责,因为我没有权力准这个或准那个,有权力的是你们,要负责的也是你们!他不是推卸责任,而是陈述一个基本事实———领导者不要权力时,底下的人才会真正负起责任。
领导者可以有权力作一切的决策,我们说我可以保留不同意权或是建议权,其实这也是权力,但是当你已经授权部属去判断的时候,你又替他去决定,那么部属一定不会去负责。
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企业的短期发展是靠周转,是考验经营者的能力;而中期发展是靠产品,是考验品牌的能力;但企业要长期发展靠的是团队,这是考验人的能力。
不过,如果总结国内企业的发展经验,许多企业看重的仍是周转的能力,而不是靠品牌,更不用说靠人。史玉柱在1997年巨人集团倒闭后,沉默了一段时间,直到2001年“脑白金”卖翻了天,大家才知道他复出了。他借着资本运作,不断借由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由旗下的经销公司将股权卖来卖去,观察家认为该产品只是个载体,就像当年科利华借着《学习的革命》这本书将自己的知名度提升,最后透过资本运作成功的借壳上市,“脑白金”的作用也是如此。当该产品受到市场景气影响开始走下坡的时候,他会选择一个新的产品或是新的载体继续玩资本游戏。这是我们看到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看似注重品牌,其实还是在玩自己资本周转的能力。
根据先进国家企业成长的经验,企业要成长到第四个层次才会关注到人。
第一层次的企业注重的是技术能力,产品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批量生产?这是建立企业的根基。
第二层次的企业注重的是经营能力,产品生产出来能不能卖出去?供需环节能否打通?资金能否支应产品、原材料的周转?这是企业成长的第二道坎。
第三层次的企业注重的是管理能力,流程能否优化?产品品质能否提升?成本是否控制适宜?通常企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营业额成长缓慢,只要节约成本就能有更高的获利,所以六标准差、精益生产等技术的导入就显得很重要。
第四层次的企业注重的是学习与创新能力,这不是一个人或是少数人的能力,而是在该企业工作的所有人的能力。前面的三个阶段可以靠少数人,但到了第四阶段,必须是所有的人。
第四个层次是靠企业主动塑造环境而形成的。一个目标远大的企业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哪一个阶段。
主管: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相反,作为一个领导者,什么时候会认识到:企业不能成长是我的责任,是因为我没有帮助大家跟我一起成长。越早认识到问题,企业的发展就会越快到达第四个层次,这是领导式管理的一个核心思想:帮助团队成员成长是主管基本的职责,而不是指挥人、控制人。
主管为什么要帮助成员成长?也就是所谓的“成就他人”。根本的出发点在于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当我们从一个一般职员或是雇员被擢升为管理者后,我们的时间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如果只是因为我们工作做的比别人到位,或是工作比别人有效率,所以我们成为主管,那我们还没有资格称为主管。企业希望你当主管的理由之一是,你可以复制你的经验,让更多人做的跟你一样好,而如果大家做的跟你一样好的时候,表示你有余力做更重要的事。
有的主管不理解这个道理。他认为他就是做得比部属好,所以常常忍不住跳下去帮部属解决问题,结果是部属越来越没有成就感,自己也越来越累。有三种主管属于这样的心态:一是自私的主管。二是缺乏自信的主管。三是缺乏empowerment(赋权)技能的主管。缺乏这种技巧,主管无法恰当运用自己的权力,也无法激发部属的能量。
因此,首先我们要打破的是改变主管人员控制、主导一切的思维,其次是改变主管人员的角色,从问题解决者转变为问题预防者,第三是我们要学会活性化的技能。
所以,领导式管理不是谈权威的领导,而是谈人本的领导。真正能够成就他人的领导,才是我们期望的领导风格。(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2/7/2006)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