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办公自动化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市场依然浮躁 协同是否软件产业的新泡沫? |
|
作者:软件世界 李淳 |
|
协同软件要么是当下软件产业最大的创造,要么就是软件产业鼓吹的一个新的泡沫。观察现状,仔细研究,努力寻找能够支撑现代企业变革的利器,才是支撑协同理念发展的正确方法。
在Google上用关键词“协同软件”进行搜索,记录超过100万条。我猜想这超过100万条的记录好歹应该讲清楚什么是协同,但是没看到30篇文章,我实在无法继续。
到处都在吹泡泡,无外乎都在讲协同软件是未来的趋势,协同未来市场很大,协同软件非常必要。颇有些让人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但是我没听懂他们讲的协同软件到底是什么。
如果协同只是一个OA的升级版,或者是一个消除孤岛的工具,或者是一个一揽子产品的大杂烩,那么协同软件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道德经》里面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协同软件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洞悉到其中奥妙者,必能找到信息化的众妙之门,如果未能体会其中意味,那也就是雾里看花了。
新瓶老酒 谨防炒作
看过这样一段话:“人们要结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其目的就是要协同。因为企业、政府机构、公共部门,所有这些社会性组织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要许多人共同做一件事或者相互管理的事情,这就需要行为、步调的协调和合作。”
“今年完成1000万利润,毕业生合格率90%,消除财政赤字”,协同是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谈不上“人们要结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其目的就是要协同。”显然,上面那段话过分强调协同的概念了。
像那段话所说的一样,组织想要做好事情必定要追求更好的协同,而协同需要协同软件的支撑。那么,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协同软件呢?
组织的日常经营包括业务和管理两个方面,业务是达成组织目标的核心,一切都要依此展开。所以,协同首先要协同企业业务,而什么能协同企业的业务呢?显然是业务软件,指的就是ERP、CRM、SCM、PM等这类业务管理软件。问题是这些软件都存在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另起炉灶,搞个协同软件。难道这些软件不是协同软件吗?如果他们是协同软件,那么我们是不是在概念炒作?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协同理论无外乎找到三个卖点:集成、通讯和工作流。目前,至少95%的厂商都是在说这些东西,无论理论多么天花滥坠,“干货”就是这些,然而这些东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而在具体的管理思想的贡献上面,这些厂商可以说没有太多根本性的突破。除了强调协同的意义外,就是从兜里掏出一个OA或者一个泛OA产品,实在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冒充集成工具 混淆视线
协同软件的第一个目标是集成。因为分割是协同的天敌,所以消除软件孤岛就是头等大事。与此相比,通讯工具和工作流工具就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集成问题困挠业界由来已久。目前看来集成问题的解决之道主要来自平台领域内的创新,主要包括两类产品:基础平台和业务基础平台,两种解决方案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层面不同。前者主要是为软件的运行提供了跨平台、跨技术路线的基础技术环境,而后者则主要为企业的业务逻辑提供了统一的容器和管理工具。前者的主要代表是BEA的Weblogic和IBM的Websphere,后者主要是SAP的NetWeaver和思维加速的Justep Business。两者不矛盾,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看来,业务软件的优势在于:把企业面对的整体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并且对症下药做很好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专用解决方案,但它们的缺陷也恰恰是它的分解,这些软件缺少的是整合。
我们并不缺少优秀的ERP、CRM和PM软件,这些软件的内在逻辑上本来就是协同的,如果业务过程不能和财务协同,那么我们怎样将制造的成本自动地反映到财务系统呢?但是这些软件已经分化成不同的功能域,虽然内部逻辑严密完善,但是各功能域之间无法有效整合。要实现整合就必须求助上面两种工具平台,肯定不是求助于现在市面上风头正劲的协同厂商,协同软件不是解决集成问题的方法。
如果要正确理解协同软件和集成关系的话,那么这样说可能更合适:协同软件是利用集成平台技术所构建的一种应用,但不是所有的协同软件都是集成技术的产物。(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3/2006) |
对 OA办公自动化 有何见解?请到 OA办公自动化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