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透析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之谜 |
|
作者:互联网周刊 姜奇平 |
|
近两年来,企业信息化调查中不断发现投资下降现象。近日发布的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如何认识这种现象,人们看法不一。经过大量分析和讨论,我们判断,这是企业信息化投资趋于理性的迹象。一方面,基础施设建设阶段后,企业大规模硬件投资减少,是其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即企业更加注重效益,更加懂行,这是主观上的原因。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将成为企业未来信息化投资的共同理念。
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之谜
由来:调查显示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05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网站方面,与2003年比,都呈下降态势。
软件投资方面,在725家回答提问的企业中,软件资产平均投资额为43.75万元,最大投资额为3000万元。与2003年的调查相比,软件资产平均投资额、最大投资额均大幅下降(2003年731家受访企业的平均投资额为118.7万元, 最多的为4000万元),除了50万元以下组的比例(2003年的调查数据为75.1%)上升外,其它组别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硬件投资方面,在767家回答提问的企业中,硬件平均投资额为66.72万元,硬件最大投资额为4000万元。与2003年的调查相比,硬件资产平均投资额、最大投资额均大幅下降(2003年748家企业的平均投资额为149.4万元,最多的为8000万元。),除了50万元以下组的比例(2003年的调查数据为71.4%)上升外,其它组别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趋势与软件投资一致。
网站投资方面,在598家回答提问的企业中,网站建设平均投资额为16.95万元,最大投资额为600万元。与2003年纵向相比,网站投资也大幅下降。2003年688家企业的平均投资额为69.2万元,最多的为6000万元。与2003相比,本次调查中50万元以下组和51万-100万元组的比例小幅上升,其它组别所占比例下降。本次调查,未出现1000万元以上的数据。
疑问:样本均衡性的影响
人们已经习惯信息化投资大幅上升,遇到这组数据,首先会怀疑是调查统计出错造成的异常结果。特别是在IT界的同类调查显示相应投资上升的情况下,有内行人士提出,按照供求平衡原理,如果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作为供方的信息产业的增长就应放慢,事实是IT业还在增长之中;而且供应商角度的调查也不支持这一结论。
对此,我们有以下看法:
第一,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是不同机构调查相互印证的结论。可以同“报告”相互印证的调查有两个,一是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以下简称测评中心)2005年公布的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结果。500强企业年度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从2002年的15.05%下降到2003年的12.20%。二是北京市统计局2005年完成的《北京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从2002年的1.5%,下降到2003年的1.1%。(这两个调查样本和统计口径不同)。这三家调查共同显示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不是偶然的巧合。
第二,需求方和供给方不同角度调查,样本取舍差异,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从样本情况看,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的样本为500家大型与特大型企业,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样本为8000家企业,其中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社科院“报告”的样本是从2400余家样本企业中最后筛选出的852家,大中小型企业各占一定比例。这里说明一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是相互独立的机构,我本人虽然参与两边的工作,但不介入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因此它们的研究彼此是完全独立的。这三家调查在选取样本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立于IT供应方角度,是从IT需求方角度进行调查的,因此样本分布均匀。测评中心是按产值大小选样本,所选企业销售收入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三分之一以上,在规模上有代表性;北京统计局是按工商登记进行普查式填报,没有样本偏离的可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是委托专业调查公司独立调查,对企业信息化的积极参入者与观望者一视同仁。
反观得出企业信息化投资上升的IT界调查,样本选择是否偏向供应商角度,在我看来,是需要研究的。比如,在样本行业选择上,供应商感兴趣并希望调查的,主要是投资意向较高的行业;在样本企业选择上,供应商注重的,是信息化意识较强,采购意向更为积极的CIO。这类调查对信息产业发展意义较大,但有可能不自觉地排除企业信息化的观望行业和观望企业,造成样本偏离。
第三,信息产业增长,不能成为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充分根据。信息产业增长,固然与IT供应增长密不可分,但与企业信息化投资是否有直接关联,有待实证检验。首先,信息产业的需求方,一是不光有企业,还有政府、军队、个人等几大块内需方。举例来说,比如手机、电视等规模居世界第一的供给品种,用户主要是个人。二是不光有国内需求,还有占外贸出口增长贡献达44%的大量信息产业出口需求。因此信息产业整体增长,不排除其它需求拉动因素,并不必然说明企业信息化投资需求增长。其次,信息产业分为十多个子行业,仅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一块,就可细分为集成电路、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视听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运营业、IT服务业、软件业、设备雷达等,其中有许多并不以企业信息化为供给对象,它们的增长与否,与企业信息化投资,有的有关,有的无关。
辩正:发展不平衡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是一个整体现象,但不排除有的行业上升,有的地区上升,有的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上升。例如,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成为近来的亮点。事实上,也正是这些投资需求上升的地方,最吸引市场的目光。
从分析来看,不同行业投资额度和增长情况不同,除金融保险行业外,投资额度较大的分别为工业、交通仓储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化投入增长速度快的主要为工业,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51%。
从投入结构看,2002年到2004年,硬件投入下降迅速,所占比重从2002年71.6%下降为2004年的54.7%;软件投入上升,所占比重从2002年14.1%上升为2004年的32.5%;咨询投资比较平稳,所占比重2002年、2004年都保持在12.5%左右,2003年较低,为8.5%。
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的正面原因分析
企业信息化投资下降的统计事实,是2004年中由测评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数据整理中首先发现并汇报上来的。面对相关数字,在排除了技术失误可能后,所有人都很难接受。还是我首先提议,将投资与各项效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投资下降,恰与效益上升,出现同步相关。这就说明,投资下降不是一个消极因素,而是企业建设有效益信息化中的一个进步。说明企业开始从盲目投资,转为着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的理性方向,进行有效益的信息化投资。
无论是测评中心的数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还是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数据,都一致指向了这一事实。效益上升并不是调查之初的预设,而是投资数据“异常”后的数据再发现。
“报告”结果显示,综合考虑企业信息化投入和实际效果,受访企业中,14.4%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有效,73.1%认为比较有效,这两类合计达到87.5%,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认为收效不大的占9.6%,认为目前没有实效的占2.9%。与2003年的数据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企业信息化综合效果有很大改善。
“报告”结果显示,信息化投资效果的大部分指标都有改善,特别是企业认为信息化投资对于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回答降低企业成本的,从2003年的74%,增长为2005年的83.2%;回答降低材料、在制品、成品库存的,从2003年的64.2%,增长为2005年的79.7%;回答提高交货履约率的,从2003年的72.8%,增长为2005年的76.2%;回答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的,从2003年的68.4%,增长为2005年的74.3%;回答加快了资金周转的,从2003年的71.3%,增长为2005年的84.7%。
当然,“报告”的调查结果,有一项与测评中心的结果不同。就是在缩短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上。报告显示回答缩短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的,从2003年的68.5%,降低为为2005年的65.8%,而测评中心的调查数据是上升。是否与样本不同有关,留待进一步分析。
总的来说,企业信息化投资趋于理性,是对于信息化形势发展的一个重大判断。我个人及我所在机构认为,这一判断是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是可以成立的。它意味着,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正从国家的号召,变为企业自发的选择与自觉的行动。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0/2006)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