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企业获得信息化投资回报的关键 |
|
作者:AMTeam.org |
|
获得投资回报的关键取决于系统是否能够在运行中得到持续改进和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还记得当初信息化预期的收益是什么吗?库存下降X%,订单周期缩短X天,交货准确率上升X%,管理费用率下降X%,管理者能及时得到各种数据……所有的美好愿景形成了建设的冲动与热情。你也在IT项目上给予了足够的专注,无论从资金、人员等方面都有充足的投入,以期保证系统成功上线。
然后经历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终于盼到系统上线,但号称在先进信息化之下的管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库存依旧居高不下;订单处理变得异常繁杂;许多环节系统根本处理不了,仍然是大量的纸面单据满天飞;管理者想要的报表也不见踪影……究竟是哪儿出了错?
如果您是CIO或者企业高层,当提到项目启动当初“大张旗鼓”和“激情燃烧”的情形时,是不是油然而生一种“忆往昔”的情怀?是不是就如同因公务繁忙忘记了接孩子般地忘记了“信息化”也曾经是您的“宠儿”?信息化项目周期比较长,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又是巨大的,项目组成员在项目收尾的时候难免显得精疲力竭。而项目结束给了项目成员一个大大的喘息机会。就在系统上线的当儿,一切对于信息化的热衷都似乎嘎然而止。注意力转移了,对系统的关注少了。每每都提到利润,每每都提到成本,每每都提到HR,偏偏少了IT建设自身……
这样的场景您大概也不会陌生吧。在系统上线时,许多高级的功能很难马上应用,许多的业务需求也暂时被掩盖起来,没有办法实现。这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与系统还处于磨合期,另一方面是因为要保证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上线,一般企业都设定了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先用起来的目标,一是减少风险,另外是为了激励士气。这就必然使得系统的使用功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如果企业自己不能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就犹如向业务流程中灌注了水泥,导致业务流程的固化,最终使IT投资效益达不到预期。
我们所经历的往往是这样:系统软件商或者是专业咨询公司,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几乎无一例外的从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的角度,并且结合企业现存的问题来考虑,从方案本身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咨询公司或软件商完成系统实施、系统开始运行起,多数项目合同就基本结束了,系统运行后的问题就都由企业自己解决。而我们知道在目前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业务是围绕市场来组织和定位的,业务发展战略方向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对于系统来说,当企业刚刚实施完项目时,经过了客户化的信息化系统应该是能够反应企业的业务现状的,但企业业务需求是动态的。如果企业自己不能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就犹如向业务流程中灌注了水泥,导致业务流程的固化,最终使信息化系统的优势无法显现出来,投资效益不明显就成为事实了。
从另一角度来讲,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系统时的犹豫和观望与其说是认为风险大、失败率高,倒不如说是信息化系统实施本身所带给企业的投资回报本身就难以把握。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短期内很难实现,有些企业即使系统运行了较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看到明显的收益。理所当然的是,即便信息化的投资回报是可观的,这种回报的实现也是需要时间的,而相应的,信息化投资回报的评估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传统的建设项目而言,我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完全可以从估算成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风险的角度来评估收益,这个收益是可以用定量分析的。但是信息化系统则完全不同。
首先,系统对企业的整体贡献,是无法直接看清楚的。因为它具有的价值潜力,必须在企业资源整合、组织机构优化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其次,就如同上文所述,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系统只有不断的去适应这个变化才能体现信息化系统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上所带来的效果;最后,企业本身对信息化系统包涵的管理思想的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信息化的投入回报有双重特性:显性和隐性。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回报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完成这个过程是企业是否能够获得信息化投资回报的关键。(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4/9/2005)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