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什么是MES? |
|
newmaker |
|
MES是英文manufacture execution system的缩写,直译过来是“制造执行系统”。什么是“制造执行系统”?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回顾一下MES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同样有复杂的制造,同样有复杂制造的管理。在没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年代,主要靠纸质媒介来实现传达指令和收集数据,现场的许多决策有的是通过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来实现,有的是通过制度化的、标准化的流程来保证。这些系统也同样有效。一家制造效率很高的美国著名制造企业,他们到现在还是使用人工的方法进行管理,但是他们采用的管理方法(例如,看板管理等)却是先进的。因为相信人是最灵活的生产资源,因此他们把大量的资金用在研究新的制造管理方法和培训实际管理者和操作者上,而没有在IT上进行大量的投资。因此,并不是说,没有“制造执行系统”就不能管理复杂的制造了。
但是,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用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计算机最早在制造管理方面的应用,是定制开发的系统软件。根据客户制造的流程和特点,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开发若干应用程序,在各个控制点上运行,共享一个数据库,从而实现制造指令的下达和现场数据的采集。这种方式基本按照项目的方式开发,好处是有针对性,容易被客户接受。但系统针对性强带来了灵活性差,一旦客户的制造方式和产品工艺发生变化,系统则需要大量的开发工作,才能满足新的需求。客户感觉使用了系统后,现场管理反而被束缚了手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此外,系统没有进行过大量的运行测试,稳定性受到怀疑。
于是,可配置的制造管理软件逐渐成为客户追求的目标。通过对制造系统的抽象,实现了制造系统中产品和工艺的可配置、可定义,从而满足客户灵活调整制造系统的要求。为了使产品和工艺可配置,还需要实现生产资源的可定义,实现批次级管理(包括批次分拆、合并、暂停等操作),从而让现场管理可以“随心所欲”,让系统真正成为制造管理的好工具。同时,系统也加强了现场控制,保证现场的灵活性在一定控制下完成。当然,这种控制也是可配置的,客户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控制的程度。好的系统可以在一个行业中通用,甚至在一种制造类型中通用,成为一个平台化的系统。这种通用的系统可以有大量的预算投入,也经过了大量的实际运行,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设备自动化技术等在制造企业大量使用,接踵而至的是信息孤岛的现象。使用一个系统并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但导入多个系统后,各个系统互相之间又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于是系统的可集成性成为一个趋势。为了实现可集成,就需要界定各个系统之间的界面。为此,国际组织制订了相关的规范。在制造管理方面比较流行的是ISA95系列规范。这个规范界定了制造执行层和企业计划层、制造控制层之间的界面。为了实现可集成,还需要提供一定的技术手段。
除了系统之间的可集成,还需要MES系统内部的可扩展。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需要完整的MES系统。受到预算、条件和管理者心态的限制,MES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都可能有一个分步导入的过程。因此,模块化的设计非常重要。ISA95对制造执行的管理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MESA组织也对MES的功能模块提供了一个模型。系统可扩展的重要性还在于,企业实际的制造管理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让系统成为发展的障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完整意义上的MES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1.可配置。MES系统应该是可以由用户配置和定义的。不论采用图形化的配置手段还是描述性的配置手段,客户的资源、产品、工艺,以及管理控制都应该是可配置的。
2.可集成。MES系统应该能和相关的系统实现集成。例如,需要和ERP有生产订单、执行结果等接口,与PDM有BOMWMS有物料需求和配送接口,与SCADA有指令和采集接口等。
3.可扩展。MES系统应该具备相对完整的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能支持客户的分步实施,系统具备可扩展性。
与早期ERP类似,现在关于MES的概念有些混淆。客户在选择MES系统时,发现有些MES产品需要上百万,而有些软件公司的报价才十几万。如果能从上述三个方面考虑,就能看出各自的区别。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预算、复杂程度、管理目标等),选择不同的系统。虽然系统有先进性的区别,但最适合自己的系统才应该是值得的。(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3/3/2008)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