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ERP/制造业信息化展区 > CIO信息化管理展厅 > 产品库 > BI商业智能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CIO信息化管理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产品库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商务智能选型,如何才能成功?
newmaker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CIO信息化管理展厅
电子商务/企业门户, IT运维管理, 制造执行系统MES, 流程管理BPR/BPM, SOA/SaaS/云计算, ...
现在很多企业在不断寻求将商务智能、报表、分析与他们的业务操作相结合的工具,就目前而言,这种工具数不胜数。如果单从字面上来讲,成百上千的产品能够提供这种功能。而如果在Google上,以“商务智能软件”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的话,将会产生多达2千4百万条以上的响应,甚至更多。同时也有超过50家独立的供应商把 “商务智能软件”这个词,作为他们在Google Adwords的关键词。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就会发现,大部分商务智能产品使用的技术都很类似。无论从技术角度或市场角度,要找出这些产品的区别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为了理清这种混乱的局面,使选型决策更加顺畅,大部分公司都会按一定的标准筛选出比较中意的供应商,列出一个候选名单,然后再邀请在名单之列的供应商来进行项目竞标。这个过程经常会涵盖一个精心制作的RFI流程,将不同的产品进行比较,设计上百项甚至上千项的各方面的产品特征方面。这种流程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它倾向于支持大的软件供应商,同时也倾向于支持那些复杂的产品,因为这些厂商或产品最有可能满足所有的特征。实际上,一长串选择项,对于理解某个特定产品,包括将产生的效益、复杂度方面等方面将毫无建树。这种特定的RFI流程通常产生一个极其同质的候选名单,这份名单上的候选者的产品特性极其相似。

既然如此,那么对企业而言,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这里要告诉企业一个不仅可以简化选型过程,同时还能提高选型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关注的不是产生一大串可能的特征,然后逐项检查来记录分数,而是关注这些解决方案将会产生的商业价值和所带来的成本开支,并且只需测量一些关键的指标即可衡量。这篇文章正试图找出那些企业关键标准——在创建企业清单及做出最终决策时最应关注的标准,从而增大企业选型的成功率,提高企业项目的价值。

关键指标一:整个项目实施的速度
——使分析应用在桌面上实现

就像软件供应商说的那样,他们传递的是“完整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一种全面的技术,因此企业客户也应该从整体角度考虑,考虑“整个解决方案”所需的总执行时间。而“整个解决方案”是指使业务用户能够依靠其解答业务问题的完整方案,这个时间包含两种衡量标准:第一个应用部署给第一个终端用户使用的时间,或整个项目实施的总时间。

最近一个针对《DM观察》读者的调查显示,只有5% 的企业能够在1个月内成功实施第一个起作用的分析应用,而这个实施时间的平均值是5个月。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调查企业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来部署一个简单的业务应用,而完成整个项目的平均实施时间是17个月,也就是将近1年半的时间。

造成这种长时间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当今的很多BI解决方案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建立基础架构上,这些实施工作其实只是为真正的终端用户应用搭桥铺路。因此企业更应该意识到他们的BI提供商在选型时要求的时间期限,以及这些时间期限是怎样与他们对项目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在BI提供商评估时,企业应该确保至少有一家能够在1个月内就能实现快速部署项目的供应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评价过程中衡量利弊并找出折中方案。

关键评价尺度

1.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成功部署第一个分析应用?

2.这个产品项目的平均实施时间或典型项目的实施时间是多少?

关键指标二:灵活性

ERP领域,有一种很老的说法:“ERP就像是水泥——你可以倾注成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但一旦它干了,你就被它困住了。”而当今很多的商务智能解决方案也有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广泛建设基础项目,比如说建立严格的数据仓库及多组OLAP多维分析立方体等,这往往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而真正的应用只有在项目的最末尾时才到达终端用户那里。

因此只有在项目最初时,对业务驱动和需求必须有非常清晰的理解,才能使项目成功,提供真正的商业价值。不幸的是,分析应用的设计更加倾向于一种交互的流程。对于那些业务在不断变化,或没有一个清晰的分析流程的企业,如果在系统上线之后,产品仍然能够根据需求快速改变分析应用,那么对整个项目来说,将是决定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上面提到的调查同时也指出,75%的分析应用在实施后的六个月内就会需要被修正。因此,企业应该将他们的商务智能系统看成是一组活动的、不断改变的应用的集合,在评估时,也应该将对已存在的应用进行修改的时间和成本作为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来考虑!

关键评价尺度

1.在应用上线之后,如果需要增加一个新的数据源到这个应用中,需要多长时间?

2.当一个新的需求产生时,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开发出新的完整的应用并将其实施部署?

关键指标三:易用性
——我们的员工能够很快学会使用它吗?

您的企业可以建造出世界上最权威、最尖端的商务智能系统,但如果因为系统太过于复杂,企业里没有任何人能够使用的话,那么这个系统将是一文不值的。因此易用性很重要。BI系统的易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IT部门的人员而言,能够很容易地对BI 应用进行维护及修正;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使用系统的终端用户而言,能够很方便地使用分析。这两部分能使您掌握绝对的主动性,帮助促成企业BI项目的长期成功。然而,易用性在BI选型当中经常被忽视。这可能是由于它是一项很难用选择“是”或“否”就能衡量出来的属性,因此,在标准的RFI检测过程中,它很少被提出。

对于企业而言,将关键问题——花费什么代价才能让员工掌握系统的使用——考虑在项目之内,同样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关键评价尺度

1.业务主管学习使用产品的时间需要花费多少?用小时、天数或周数为单位来计量

2.这个产品的其他客户对系统的终端用户的培训花了多少天?对IT用户又花了多少天进行培训?

3.对于企业的某个高级用户——无论是业务的还是IT的,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会运用这个工具开发新的分析应用?

总而言之,通过将这三方面的因素——实施的速度、灵活性、易用性——加入到RFI的评判过程中,企业将大大提升对商务分析及报表工具的选型质量,从而极大提高企业BI项目的成功率。

QlikView 商务智能解决方案

QlikView商务智能解决方案采用QlikView软件产品,利用其特有的AQL专利技术以及内存运算的特点,使方案在实施速度、灵活度及易用性上,相较于其他BI产品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实施速度的角度讲,QlikView BI解决方案,无论是第一个应用的部署,还是总的部署时间,都比其他的BI解决方案快了很多倍。据统计,QlikView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平均实施时间为1星期到3个月;

从灵活性角度,得益于QlikView的专利的AQL技术,其应用开发及修改的速度非常快, IDC的统计显示,企业在使用QlikViewBI解决方案后,IT部只配备2个人,每个月工作2到3天,就能完全胜任整个企业的报表制作及分析开发工作,而在使用OLAP分析方法的BI解决方案下,需要7个全职人员每天正常的工作才能完成;

而从易用性角度,由于QlikView 软件无需数据建模,不用建数据仓库和OLAP分析立方体,因此IT人员能够很好地对分析应用进行维护,同时QlikView界面像Excel一样简单、好用,易于学习,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同样是易学易用。(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8/8/2007)
查看更多BI商业智能相关文章: more
·什么样的BI产品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尚南公司总经理 阮夏名 (7/3/2007)
·借力商业智能化解集团战略“后七年之痒” 明基逐鹿专家团 孙海东 (7/1/2007)
·企业最信赖七大热门商业智能(BI)产品 newmaker (6/15/2007)
·商业智能的性能 newmaker (6/4/2007)
·规则业务为BI系统添智能 newmaker (5/23/2007)
·给中小企业普及商务智能早不早? (4/14/2007)
·BI项目中ETL设计与思考 newmaker (4/13/2007)
·角逐商业智能世界 Mary Hayes Weier 翁美飞 译 (4/10/2007)
·BI与其他软件融合将成为新的应用趋势 newmaker (4/3/2007)
·寻找BI成功的秘诀 孙林 王君 (4/2/2007)
查看更多CIO信息化管理相关文章: more
·推动遗留系统现代化革新的三种方式 Taylor Bornstein (3/27/2022)
·食品物流服务提供商Farm Trans借助Mendix解决方案构建高效欧洲供应链 Mendix (9/16/2021)
·中小企业如何把握虚拟化分寸 newmaker (8/3/2007)
·制造执行系统与车间成本管理 (8/2/2007)
·煎熬还是高尔夫野餐 CIO如何对待IT会议 Carol Hildebrand 文箫 编译 (7/31/2007)
·透析企业CIO政治学:平衡中的变化策略 (7/27/2007)
·CIO提高领导威望的诀窍--把IT当生意做 加里·A ·柯蒂斯 (7/25/2007)
·IT项目规划就要围着企业商业策略转 (7/24/2007)
·CIO该如何避免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缺失? (7/19/2007)
·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的思考 (7/18/2007)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ERP/制造业信息化展区 > CIO信息化管理展厅 > BI商业智能 > CIO信息化管理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