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供应链信息化:成长型企业借力之道 |
|
作者: |
|
近年来,成长型企业以其特有的高业务增长率,活跃而具有潜力的经济能力,在群雄并起的中国市场上独树一帜。怀着做大做强、永续经营的梦想,成长型企业普遍走上了艰难探索、自主创新之路,以期在业务模式、企业运营、获利能力上挖掘与建设自身核心优势。而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其成长的借力之道。
速度、成本、质量是供应链管理之重
供应链管理覆盖面很广,不但涉及到企业本身多个部门,同时也关联着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机构。因此,处于不同供应链角色的企业在提升供应链能力时,必然有不同的切入点,应依据自身特点,逐步建设与完善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从典型的提供合约制造服务的成长型企业来看,做好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利益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合约制造企业在其客户供应链中处于供应商的角色,因此,如何做到与关键客户在“供”与“应”这两个关键业务上紧密配合,满足客户多方面的要求,对其当前业务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归根结底便是要考验企业的制造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而供应链管理能力又特指了企业在链上的反应速度、供应成本控制与供应质量保障能力。
以合约制造服务密集的苏州及昆山地区为例,许多成长型制造企业,不约而同地把供应链能力建设作为提升订单量与获得新客户的有力途径。
首先,合约制造服务企业最注重的是对客户订单的响应速度,如何尽量缩短从客户下单到最终产品交付的周期,是很多企业设定的重要业绩指标。在物流发达、制造业供应商布局全面的大苏州地区,要达到有竞争力的交付周期,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在VMI模式下精确协同供应商的供应过程,并保证原料按期定量产出。
其次,在供应成本控制中,占极大比重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是需要重点控制的部分。
再次,供应质量作为一个显性可量化的指标,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订单意向。许多欧美企业放弃中国制造而选择其他地区更昂贵的产品,就是因为对方能提供产品之上更好的供应服务,甚至于一个微小的电子产品防潮包装设计,都可能为获得客户采购认可、拿到订单而加分。
自20世纪以来,IT系统应用为企业运营带来的效益已受到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全面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每天,仍然有无数走到信息化十字路口的企业,在成本与产出间谨慎抉择。受限于扩张压力,成长型企业更希望能把有限的信息化投入用在刀刃上。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片断来观察成长型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的做法。
笔者曾经调研过一家为著名打印机厂商提供核心零组件代工服务的电子企业,经过几年经营,这家企业已成为其客户在中国区域最重要的零部件供应伙伴,在拥有数十条生产线每年过亿产值的状况下,准备明年继续翻倍扩产。该企业去年建立了以进、销、存为核心的ERP系统,在接收和处理客户订单面也有较成熟的流程。但由于未来产品品种的增加,同时客户对订单交付周期和灵活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靠当前手工作业流程来管理,不透明的制造过程与不稳定的反应速度几乎令整个工厂都陷入救火队的境况。
有鉴于此,这家企业采用了一套制造执行管理解决方案,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第一阶段选择了过程、质量控制、业务仪表盘等关键功能,并打算下一阶段在现场原物料管控、工艺过程改善上再作提升,同时在制造现场管理完善后向采购端信息化延伸。通过MES系统的应用,一方面管理和监控了整个制造过程,提升了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和企业自身ERP系统对接,提升了订单处理的整体效率。同时,该企业给重要客户提供了一套制造过程信息查询入口,客户的工程与质量人员能够随时登陆这个信息平台,稽核制造过程与质量管理过程。
这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水平改善的例子,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现状量体裁衣,把有限的预算投入到核心业务环节中,通过关键业务指标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确保了自身在企业间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所处行业、供应链角色、发展现状各不相同,成长型企业的供应链信息化道路也各具特色。但总体来说,成长型企业应该坚持长远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将供应链信息化看成一个战略进程,分割成不同的里程碑阶段;在每个阶段关注当前核心业务的优化,并逐步建立整体的信息体系,保证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畅通,最终成就敏捷、高效与灵活的IT架构。(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8/26/2006)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