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五个视角看信息化内涵 |
|
作者:中国信息化 |
|
信息化一词的表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因为英美词典里还没有收录这个词没汇。经过大量的探寻后,我们将“信息化”一词的翻译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译法: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informatization(其他意译的就不一一列举)。其中,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现在采用的是最后一种译法。然而,无论是用哪个单词,都是我们根据法语或者英语的构词习惯而生造的词汇,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信息化”绝对不是舶来品。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84年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开始,到现在“信息化”这个概念已经不新鲜了,新鲜的是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仍然有颇多差距,愿望与现实往往出现落差:信息化能够显著提高国家、企业、行业、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项目中完全实现预期目标的并非比比皆是。是我们的目标高了,是信息化的作用被夸大了,还是我们走信息化道路必须付出的成本?对于信息化,有鼓吹者、彷徨者和抵制者,并构成了信息化建设众生相。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算起,工业化已经进行了300多年,而信息化一词在中国正式启用也仅仅20年,20年太短,只争朝夕。或许因为“时间短、任务紧”,大家无法在关于信息化的更多细节上达成共识,便开始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这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但同时也把对信息化内涵理解上的分歧留到了今天。“真理越辩越明白”,本刊汇集和专访了官员、专家、IT企业、信息化应用企业、社会人士等,对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就是想把信息化内涵理解得更为深刻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既“带动”又“促进”,国家意志表明信息化不再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一个已经走向经济发展前台的主导力量。
为什么是“带”
对于信息化,玩是一种心态,享受信息化生活是一种态度,北欧和中东许多国家只是提倡IT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鲜有成熟的IT产业,因为这些国家凭借其丰富的物产资源便能享受良好的信息化生活,对于他们,信息化更代表享受。然而对于中国,情况迥异。
在各地开始拉闸限电现象日益频繁的今天,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曾经给记者算过一笔账,中国要实现在本世纪前20年经济翻两番,全世界的煤、钢铁、石油全部拿过来才能够用。这促使国人重新审视工业化。
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论断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不仅要信息产业表现出色,更要利用信息技术向各个行业渗透,把其他行业“带起来”,一方面节约生产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帮助传统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如何利用信息化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才是我们着力推进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带”的效果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带了吗?带动了吗?
虽然“信息化”一词不是世界语言,然而,每个国家对于提倡数字生活、消灭数字鸿沟、创造信息社会这方面态度惊人的一致,没有人会抛开信息技术而停留在“沟通基本靠吼”的“侏罗纪时代”。
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产值突破2.6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而信息化在改造传统行业方面不但“带了”,而且“带动了”,形成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同行的局面。国家倡导的区域、领域、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几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电子政务、教育、金融、交通、卫生信息化等方面更是信息化的急先锋。《电子签名法》颁布之后,信息化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中。
2004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经过对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838家企业调查,发布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每百人PC平均拥有量为7.79台;96.2%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已经建立企业网站的企业占85.9%;互联网接入目的为提高效率的占69%、为提高管理水平的占52.4%;89.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数据库;68.8%的企业建立了人事管理数据库;57.1%建立了市场营销数据库,54.1%建立了客户管理数据库。
中国海事局副局长郭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事信息化是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的必然手段。信息化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几乎没人怀疑,这是多数部委在做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首钢公司总经理助理强伟提到,信息化要成为推进首钢内部管理变革的主线;双汇集团CIO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硬是把一个低聚合度的肉食加工企业做到了销售收入达160亿元的超级规模。而博客中国公司总裁王俊秀甚至认为,草根风格的互联网以及家庭信息化、民营企业信息化发展带动了国家层面的信息化。这一观点虽然和众多专家提出的“电子政务先行,带动国家信息化”不一致,但是相对于至今仍服务于“小众”的电子政务,家庭信息化对于“大众”接触了解信息化的内涵更有直接意义。
吹尽狂沙始到金
信息化建设中,悲观者看到的是“信息化消费游戏”。动辄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投入到似乎看不到太多产出的信息化建设中,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场消费游戏。看到了太多的信息化失败案例,“信息化建设泡沫”的论调一直不断,尤其在本世纪初那场IT泡沫破灭之际,很多人给出的建议就是“慎重慎重再慎重”。
抱着审慎的态度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须的。然而,现在的城市真要是缺少了信息化,只怕我们会像生活中缺少电和自来水一样不方便。
这难道不是一场伟大的信息化投资实验吗?中国改革同样摸着石头过河,信息化近几十年来创造出了超过人类几千年保存下来的信息资源,前无古人的信息化建设为什么不允许失败?廉价的审慎还赶不上积极的冒险。目前,中国信息化应用相对于发达国家尤其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应用方面已经落后了,农村、农业、农民信息化要是步伐再慢,依靠现有落后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在信息社会中,我们需要太多探索,探索就有可能失败,在没有先例可循的信息化建设中,那些投资失败案例是我们付出的成本。没有当初各种资本追逐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不会有今天的理性发展;没有政府官员、专家、企业CEO们的共同促进,信息化的“带动”功能不会如此明显,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辩证关系不会如此清晰。
伟人毛泽东说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后而不知道改正错误。要是到了像用自来水一样使用信息化的年代,还存在“信息化消费游戏”,那就需要去“严肃处理”了!
——官员视角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伟大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中国工业化要继续,信息化要发展的具体国情下,信息化建设更需要边实践边探索,人们对信息化本身内涵的理解也是在逐步演变,逐步深化的。
信息化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现阶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以大量消耗资源尤其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炭等为代价,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经济效率低下。通过信息技术嫁接传统产业,不仅能大量降低资源消耗,还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其次,信息化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国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路子,先工业化后信息化,我们必须要摸索一条一边进行工业化建设一边还要融入世界潮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一段时间内,信息产业部对于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是三个推进、一个基础。三个推进是:推进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的行业信息化,推进以农村信息化为重点的领域信息化,推进以城市信息化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信息化。一个基础是做好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包括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建设、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信息化建设的市场监管,信息化知识的教育培训以及普及等。
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像工业化一样,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完成,而且是一个不断地扩大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内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文化水平的过程。同时,信息化必须要上升到国家意志,因为,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事情,全社会各个部门、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有推进信息化的责任。另外,信息化虽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信息化在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需要循序渐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推进不能是一阵风、一个运动,不能搞形象工程和样子工程,要以应用为主导,以务实的态度去做。
中国海事局副局长郭莘:信息化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性
也许是工作中总是与水打交道的原因,我对信息化内涵的理解也与水紧密相扣。上善若水。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信息化的内涵亦是如此,在每个行业都具有其行业的特性,海事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
作为以水上安全监督管理、防船舶污染及水域环境保护为主要职能的海事管理部门,中国海事局提出了打造“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的海事工作发展目标,其中数字海事是指运用科技信息技术改善技术装备和监管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只有依托于工业化,才能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工业化只有借助于信息化,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专家视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寿鹏:一个定义 四个板块 五个含义 六个因素
关于信息化的内涵,虽然现在各方有不同的说法,但实际上从1997年以来国家就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表述,里面包含了五个含义、四个板块和六个要素,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我国的信息化始于1993年。经过四年的发展,1997年4月18日到21日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信息化的会议,本身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次会议产生了一个关于信息化的明确的表述。
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这里面有五点含义:一、信息化是由国家主导的。二、信息化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三、要运用现代信息前沿技术和实用技术。四、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五、信息化的目标是加速现代化的建设。
具体来讲,国家的信息化分为信息技术设施、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产业以及软环境四个板块,其中又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六个要素。
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有两个支点的支持,那就是信息人力资源及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人力资源,必须有专业的人才和普遍的公众能够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包括专业人员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知识技能的公众。我们要有自己的信息技术和产业,中国很大,我们不能像一些小国一样去买一个信息化。
以上这些必须在一个软环境下面运行,信息化的软环境就是我国为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而推出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电子政务先行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推进信息化需要通过政策来引导,政府对信息化的直接投入主要是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就电子政务建设而言,当前应注意制订相关标准,确立评价体系,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避免出现追求形式、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倾向。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体现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主要是:为保障国家和公众的信息安全,降低信息化成本,并带动本国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应采用本国软硬件和服务。电子政务建设是使用财政性资金,属于政府采购范畴,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也应依法采购本国货物和服务。为此,今后电子政务工程应将这一要求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一些花费大量资金,采购外国软硬件构成的电子政务工程不足为取。
目前本国软硬件的实际水平已能基本上满足电子政务的使用需求,只有在某些情况下,部分软硬件需要采购外国产品。如果上述要求能切实贯彻执行,电子政务建设将成为拉动本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据CCID估计,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的投入达481亿元,其中软件和服务约占160亿元,这一数目大大超过了国家对软件产业的其他所有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基础软件,因为它有极强的垄断性,一般市场已被跨国公司所垄断,本国基础软件难以与之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基础软件只有通过政府带头使用,才能逐步发展完善,而政府的使用又能引导一般市场,使本国基础软件最终进入一般市场。所以说,要发展中国的基础软件,完善软件产业链,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电子政务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带动力量。
——应用视角
企业应用视角:双汇集团CIO 刘小兵
信息化更准确、更接近实质意义的说法,应该叫“信息技术化”。
首先是“化什么”。化的对象应该是各种社会系统,即国家、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就是说信息化是为人服务的,是要改造和优化人类所建设和使用的各种系统,而不是去改造自然系统。“系统”是说要改造的不是一些孤立的东西而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去改造具有特定目的、功能和用途的组织。信息化的具体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对象,“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次是“为什么要化”。信息化的目的或作用应该是提高系统的效益和效率,减少系统消耗,增加系统产出,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和产出速度,同时保持或提高产出质量。
中国企业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虽然企业开始信息化了,但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把相关数据封闭在自己的企业内部,相关数据不能实现和上下游厂商的共享,久而久之只能形成“越不交流,信息越不畅通;越不畅通,越做不到信息共享”的恶性循环。因为任何现代企业都处于产业链中,自己“灵动”了,但这个链条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却反应迟缓,那么企业面对市场就不可能反应敏捷。
银河证券信息中心主任王恒
信息化有很多不同的定义,而且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信息化定义。从企业信息化定义来说,归纳起来可以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指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有效的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把管理思想、业务流程提炼后优化、标准化、固化。信息化战略必须和企业战略相匹配,为战略目标服务。
中国特色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过程,是一场体制转变。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等多方面存在的缺陷,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改变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公司各层面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开支。
雅戈尔集团CIO韩永生
信息: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通俗地讲,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信息与信息资源不同,信息的日常表现是无序的,但是信息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和规律,信息只有通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
化:资源本身并不直接具有价值,资源只有经过开发和利用才具有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化”信息的过程。
信息化: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信息化的内涵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和重组,是以信息驱动的业务流程来代替垂直指挥的业务流程。
现在大多数企业认为安装了信息系统就是实施信息化。其实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业务模式的转变,由原来的行政驱动模式转变为以信息驱动的模式。既然模式发生了转变,则企业内部对人员的要求和做事的习惯也就需要改变。
——IT厂商视角
甲骨文公司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章:企业信息化寻求I和T之间的平衡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不断演变,从机器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同步的世界里,而甲骨文公司也在一个同步的世界里展开竞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无疑是信息时代的突出标志,它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甲骨文公司认为,企业若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需要解决信息(Information)和技术(Technology)的平衡问题,即I和T之间的平衡。
不可否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技术投入了巨大热情和资金,它们如今或许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这些技术和设备是否能帮助其获取正确的信息呢?
信息四分五裂是目前困扰公司的一个常见的问题。将数据存储于众多不同的系统中,使公司无法获取它在市场上稳定发展所需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是否能准确量化有多少线索变成了订单,确定其最有利的客户,对制造能力进行设计,管理可靠的供应链以及对销量进行预测。这就需要能够将信息存储于同一地方的全球数据库,只有所有企业应用使用单一信息库互相配合工作时,才能通过同步、统一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相信,正确的信息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正确商业决策将带来好的业务。信息决定企业成败,信息就是力量。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除了对T(技术)投入关注外,更应该对I(信息)投入关注,而且是更多的关注。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长徐少春:管理信息化是价值不断累积实现的过程
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变革过程,是价值不断累积实现的过程。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初上IT系统的大喜大悲之后,更大的挑战,即如何在持续的运营中继续发挥IT的效力,帮助企业成长。
管理软件厂商需要更加主动地向用户学习,并以更加主动服务的精神为用户提供支持,帮助用户创造价值。ERP的应用伴随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如果应用中出现了问题,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种痛苦将在客户端积累,信任感与忠诚度都很难体现,这种状况注定长久不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前些年高歌猛进,现在却深陷泥潭的重要原因。以信息化过程中最常见的ERP为例,困扰ERP厂商和用户的共同问题,莫过三个。一个是ERP软件标准化大规模复制与个性化开发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的ERP开发只有框架,没有标准。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就必须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一个是众多信息孤岛,数据不能互通。应用不能集成,异构的系统之间若要建立集成,成本非常高。另一个是流程难以重构,难以低成本、快速、高效的实现流程重组。
——社会视角
博客中国总裁王俊秀:中国信息化的重点应放在个人信息化
美国一般是先有一个国家级的基础建设,才会在民间终端有所发展。中国则不然,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被民间巨大的力量推动着。1990年后,中国国家层面的信息化建设推进较快,但并不完全尽如人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国家每一届政府的“五年规划”有关,因为每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这导致中国信息化的建设呈现不延续性的断裂式发展,这不仅延缓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浪费。另外,中国信息化建设对于草根阶层、网吧等的发展限制太多,这对于中国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很不利的。最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了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
中国信息化是“一锅烩”,中国是三个社会并存的国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结构上的不统一,使信息化推进进程更是难上加难。中国不像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可以很顺利地进入信息社会。中国则不行,首先要解决一个二元社会的问题,解决农民工进城、工业化的问题,这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难点,“既要吃糖又要降糖”,因此,中国信息化的推动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个人信息化、草根民间终端。民间、个人、民营才是推动信息化的真正动力,如浙江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展企业生存空间和企业竞争力,这样的信息化推进就是变被动为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那些所谓国家拨款做的信息化项目最后的效果都不一定好,钱也浪费了。
王志东:信息化只是一个工具
信息化是企业和政府机构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方法的过程。信息化只是一个工具,由于使用了很多工具,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有了汽车,有了火车飞机,整个工作的商务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样有了移动电话,大家的生活形态都发生了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会在整个企业的管理和政府机构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样就会让很多的单位对信息化寄予过高的期望,好像信息化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我觉得国内企业信息化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点非常重要。一方面不要对信息化抱有过高的期望,信息化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谓数字化生存的提法不太正确,它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工作,但不能起到代替作用。另一方面,要对信息化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对企业来说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资源模式的改变都需要信息化的过程来完成,对政府机构来说,通过搞信息化,对大众企业的服务,对纳税人的服务等等各方面都有提高,相应的也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8/6/2005)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