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理性看待信息化 |
|
作者: |
|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是“企业有目的地推进与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此需要两个基本的问题需要回答: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如何推进与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显然,这是两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层面回答。
企业信息化目的是什么?
根据理性准则架构,行动者的行动有两种目的倾向,其一是面向成功,其二是面向理解。面向成功的目的以工具理性准则与策略理性准则加以度量,而面向理解目的则以替代理性准则与沟通理性准则加以度量。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否具有潜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部两种目的四种理性。
信息与信息技术具有促进工具理性的潜力:通过使用ERP系统,企业可以优化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运作的规范性,实现有效的企业控制。ERP系统实际上作为一种工具干预了客观实体,而这种干预本身其目的是面向成功的,并且认为干预行动与企业成功间存在着因果、逻辑的关系。因此这种干预是基于工具理性的理性化行动。
信息与信息技术具有促进策略理性的潜力:通过使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收集竞争者的信息,并以此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竞争者不利的决策。例如,通过低价的策略扩大客户的拥有量与市场占有率。
如何推进信息与信息技术?
“推进与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属于行动者的行动,以下以四种行动范式为指导,来说明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
基于功能主义行动范式的企业信息化方法
这种方法视信息化为理性的过程。它首先假设信息化都有确定的目标并且这种目标是可以明确表示的。因此,行动者的任务就是首先清楚地、客观地说明这种目标。然后,依据工具理性准则,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工具,来实现此目标。
显然,这种方法在认识论上假设在信息化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着可度量的因果关系,在本体论上假设企业实体是独立于观察者的,属于功能主义行动范式。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期望以工具理性为指导解释企业信息化这一社会事务。
基于社会相对主义行动范式的企业信息化方法
这种方法视信息化为感知的过程。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与方法都不可能很容易的得到,企业及企业信息化本身都不是客观的实体,不同的人对他们的感受是不同的、相对的。因此,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延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行动者不断地感知与解释信息化这一事务,所采用的手段取决于行动者的信念。
这种方法在认识论上认为信息化的目标与手段之间不存在着可度量的因果关系,对信息化这一社会事务的认识应通过感知。在本体论上假设企业实体是有社会构造的,这种方法属于社会相对主义行动范式。
基于激进结构主义行动范式的企业信息化方法。
这种方法是信息化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此过程中各利益团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个行动者自身也存在着矛盾:信息化本身可能对行动者来说是一个双刃剑。因此信息化就是要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并且在这些矛盾的解决过程中进化。
这种方法,在认识论上是实证主义的,在本体论上强调实体的矛盾与冲突。这种方法属于激进结构主义行动范式。
作者简介:现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信息技术与推广部部长,信息产业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工作组组长。主要工作成果:国家863《机械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标准数据流程与系统规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指南》课题担任负责人。(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5/13/2005)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