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高速采用现场改性的P E沥青,揭开了规模使用橡胶沥青的序幕。但是,由于P E改性沥青离析很快、必须现场供应的问题无法解决,行业内人士才开始寻求其他技术路径。随后,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沈金安研究员研究确认S B S改性沥青是兼顾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最好的改性类型,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张隐西教授的研究根本性解决了S B S改性沥青的稳定储存问题。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S B S改性沥青被普遍采用,应用总量遥遥领先。
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依靠S B S解决所有问题也不现实,而且S B S也不是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的最优方案。本世纪初开始,橡胶沥青和干法P E改性粒子(抗车辙剂)开始走向行业的前台。近10年来,几乎所有省市都展开了相关研究和应用,橡胶沥青在抗老化、抗(疲劳、低温、反射)裂缝、降噪声等方面的性能突出,抗车辙剂在提高高温稳定性和混合料模量方面的显著优势,已经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但是,两种改性剂,在沥青中均很容易分离,尚未实现改性沥青的集中式生产和供应。橡胶沥青,还需依赖现场供应模式,而P E粒子,则干脆向拌合锅直接投放,组织和工艺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过程控制难。目前市场总体处在无序和恶性竞争的混乱状态,没有进入规模化发展道路,早期进入行业的企业发展普遍不利。因此,实现工厂化供应,已经成为橡塑类改性技术广泛应用必须跨越的门槛。
要像S B S改性沥青一样实现工厂化生产,首先要解决橡胶沥青的离析问题。橡胶粉与沥青在高温状态下混合后,橡胶粉吸收沥青轻质组分溶胀,体积迅速膨胀,颗粒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越来越困难。此外,轻质组分被吸收后,自由沥青的粘度也相应升高,两者共同导致在橡胶沥青粘度快速增加。研究表明:在与各种不同沥青充分熔胀后,橡胶粉的体积膨胀比例为0.73到1.78倍(橡胶粉的粒径一般在0.5m m左右)。膨胀后的橡胶粉将占据40%甚至更大的体积。
采用稳定型橡胶沥青的工厂化供应模式,相比于现场生产橡胶沥青,具有如下优点:可直接对接已经非常成熟的S B S改性沥青的生产和物流体系,采用同样的验收和质量控制流程,质量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难度大幅度下降。特别适合于我国普遍采用的间歇式拌合楼的混合料生产工艺条件,有利于实现橡胶沥青灵活供应和普遍应用;通过胶粉预处理工艺和加工工艺的配合,能够实现胶粉的细化和匀化,有效降低油膜厚度,实现对S B S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系的兼容。在混合料性能相同的前提下,稳定型橡胶沥青完全可能对S B S改性沥青实现替代;可能进行精细化配方设计,满足多元化的沥青改性需求,实践灵活的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供应。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浙江公路物质公司,利用位于杭州油库的SBS改性沥青设备,进行了环保改造和胶体磨维护后,进行了稳定型橡胶沥青的放量生产,获得的橡胶沥青成品指标如表2。从表看,存储软化点差大幅下降,已经逼近SBS改性沥青的水平。
其他进一步的胶结料性能测试也显示:该稳定型橡胶沥青的性能水平与常规现场生产橡胶沥青的性能水平接近。
橡胶的加入,能够明显地增加沥青的粘度,从而明显提高抗高温变形能力。
相比于基质沥青,60℃旋转粘度提高约6倍,软化点提高10℃。S H R P仪器动态剪切蠕变仪的结果表明:S H R P高温分级比基质沥青高12℃。当然,沥青的高温性能只是路面高温性能的一个影响因素。
加上对光屏蔽非常有效的碳黑填充剂,以及橡胶沥青混合料较厚的胶结料膜,都会显著地提高路面的抗老化性能。这是一般高聚物改性沥青做不到的。应用类型与案例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逐步将橡胶沥青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大桥,技术上趋于成熟,其中大部分是工厂化供应的稳定型橡胶沥青。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是常用的刚性材料与沥青路面的粘结方案,通常为2k g/m2的S B S改性沥青外加60%~70%满铺的碎石构成。橡胶沥青极大地拓展了这个应用方案,除了保持和提升原有的功用外,沥青喷洒量可以增加到2.7k g/m2,同时,碎石满铺。由于橡胶沥青中接近40%的橡胶体体积含量,以及嵌挤形成的近5mm的沥青厚度,该粘结层具有非常突出的抗反射裂缝能力,通常被称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