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与航天设备
按行业筛选
请选择行业
----------------------
-全部行业
------------------
-机床与金属加工设备
-刀具/量具/夹具/磨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机械/橡胶机械
-通用机械/化工机械
-工程机械/建材机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农业机械
-食品机械/烟草机械
-包装机械
-印刷机械/广告设备
-纺织机械
-木工/造纸/环保/医疗设备
-物流设备
-智能楼宇/安防设备
-炉窑/热处理设备
-五金工具
------------------
-工业自动化
-佳工激光网
-仪器/仪表/衡器
-电力设备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基础件/通用件
-标准件
-工业原材料
-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包装材料
------------------
-CAD/CAM/PDM/PLM
-ERP/制造业信息化
-管理咨询/认证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
按产品筛选
----------------------
-本行业全部文章
--------------------
-发动机
-汽车电子
-传动/转向/制动系
-汽车与公路设备
-摩托车/自行车
-铁路与轨道交通
-船舶/港口设备/海
-航空与航天设备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安静”超音速旅客机设计技术
作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但聃
摘要:超音速旅客机是航空 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满足超音速旅客机的低声爆设计要求,应针对声爆问题进行布局优化。本文对影响声爆强度的参数进行初步分析,发现飞机 重量和飞行高度对声爆强度影响很大,展弦比、翼载等参数对声爆强度的影响较小。比较了各种布局形式的优劣,发现“细长机身+鸭式布局+大后掠三角翼” 布局比较有利于减小声爆强度。
关键词:超音速旅客机 声爆 参数分析 布局优化
1. 超音速旅客机的发展
自从人类进入超音速时代之后,就不断有人提出超音速旅客机的设想。上世纪60 年代,波音提出了“音速巡航者”计划。1969 年,苏联设计的“图-144”和英法联合设计制造的“协和”飞机先后飞上天空。自诞生以来,超音速客机就面临着种种问题。由于设计难度过大,“音速巡航者”还在设计阶段就被迫下马;图144 客机在投入商业航线后仅半年就由于安全问题而停飞;协和飞机诞生以来,面临着高油耗、低效费比的问题,特别是超音速飞行产生的声爆让人无法忍受,美、欧等都禁止其在大陆上空超音速飞行。面临种种困境,协和飞机在运营了27 年以后,于2003 年5 月宣告退役。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超音速旅行技术在昙花一现后沉寂是历史的必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界气动设计仍主要依靠经验公式和面元法,流体力学计算尚未得到大量应用。飞机结构仍以金属材料为主,复合材料 尚在萌芽之中。第一代航空喷气发动机 推重比小,效费比低。在这些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超音速旅客机是早熟的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更为关键的是,第一代超音速旅客机在设计阶段并未考虑到环境相容性,包括废气排放和各类噪声问题,声爆问题在当时更是无法解决。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环境运动,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飞行器环境相容性的要求,直接加速了第一代超音速旅客机的消亡。
时至今日,与超音速旅客机有关的各种基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大规模的流体力学计算已经是航空界的常用技术,气动设计水平比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设计出升力更大、阻力更小的飞机外形。结构设计方面,以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使得工程界设计出更轻、更坚固的结构。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也使低油耗、低排放的飞机变得可能。在环境方面,各种新技术的使用使现在的飞机更安静、更省油、更清洁。已经沉寂多年的超音速旅客机又重新提到台面上,出现了新一波超音速旅客机的设计热潮。
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热衷于设计大型超远程超音速客机有所不同,目前航空工业界更倾向于设计小型超音速飞机,特别是超音速公务机上。一般认为,目前的航空设计水平尚不足以设计生产出经济、环境上能承受的大型超音速客机,但对于小型的载人超音速公务机,其体积、重量与目前的超音速战斗机、轰炸机接近,航空界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技术难度可接受,实现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对于大型超音速飞机难以避免的声爆问题,由于声爆与飞机尺度密切相关,尺度较小的超音速飞机的音爆比大型超音速飞机小很多,可以避开设计难题和适航的问题。当前有多个国家提出了新的超音速公务机设计方案。
2. 超音速旅客机的声爆问题
超音速客机,包括超音速民航机和超音速公务机,是航空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声爆是超音速飞行器所特有的一种气动声学现象,也是超音速民用飞机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历史上“协和”飞机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声爆过强,被许多国家禁止在境内超音速飞行。这大大限制了“协和”的使用范围,削弱了竞争力,是导致其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分析表明,若不能够控制声爆强度,获得在大陆上空飞行的许可,超音速公务机的市场份额将会下降75%,严重影响其市场生存,超音速民航机更甚。由此可见,声爆问题是影响超音速民用飞机设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研究超音速民用飞机声爆特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飞行参数与气动布局是决定声爆强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控制声爆强度,在超音速公务机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对飞机的飞行参数和气动布局进行细致的筛选与设计。
3. 声爆强度的计算方法
声爆强度可以分为体积贡献的声爆强度和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体积贡献的声爆强度计算方法如下:
(1)式中M 是马赫数;D 是飞机的最大当量直径,L 是飞机的长度,D/L 是飞机的细长比;P0和Pg 分别为飞行高度和地面的大气压力;KR 为反射系数,在自由空间中KR=1,当观察者靠近光滑坚硬的水平面时,KR≈2;KV 为体积形状系数,约1.5~2,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为飞机某STA 处横截面积和最大横截面积的比值; 均为无量纲长度,分别等于 yc/L 、y/L 和ξ/L ,均为用飞机长度无量纲化后的的STA 坐标。
飞机水平飞行时,飞机的升力等于飞机的总重。由此,可以推算出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3)式中各参数含义与(1)中保持一致。lw机翼的长度;Kl 为升力形状系数,根据经验实际机翼的值一般在1.4~1.63 范围内,计算方法如下:
(4)式中各参数含义与(2)中保持一致, l ′ 为微段的升力与总升力的比值。
4. 对影响声爆强度因素的分析
从(1)、(3)式可以看出超音速飞机的声爆强度,取决于超音速公务机的飞行条件、总体参数和外形参数。其中飞行条件包括飞行高度H,飞行马赫数M;影响较大的总体参数包括翼载W/S、飞机总重W;影响较大的外形参数包括份飞机长细比D/L、机翼展弦比、前缘后掠角。
4.1. 马赫数的影响
根据(1)、(3)式,当马赫数增加时,体积贡献的声爆强度一直增加,而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先增加再减小,如图1、图2。。当马赫数接近于1 时,升力和体积贡献的声爆强度都增加较快;当马赫数接近1.5 时,体积和升力分别贡献的声爆强度随马赫数的增加变化不大,马赫数每升高10%,体积贡献的声爆强度增加4.5%,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增加2.6%。马赫数M=2 时,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达到最大值。
4.2. 马赫数的影响
根据(1)、(3)式,发现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大,声爆强度明显减弱。体积效应贡献的声爆强度比升力效应贡献的声爆强度减弱得更快,如图3,图4。在飞行高度10km 左右时,飞行高度每增加10%,体积效应贡献的声爆强度减弱13.9%,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降低7.0%。
4.3. 总体参数的影响
对于直前、后缘和零跟梢比的机翼,可以把(3)式改写为更清晰的形式:
式中,λ是机翼展弦比,μ=bR/lw;bR 为机翼根弦长度。
根据(5)式,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与飞机的重量和翼载有关,与飞机重量的3/8 次方成正比,与翼载的1/8 成正比。当外形与飞行参数确定时,飞行重量每增加10%,声爆增加3.8%,是影响声爆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4.4. 外形参数的影响
A.根据(1)式,体积贡献的声爆强度与飞机的长细比成反比。飞机长细比每增加10%,声爆强度也降低10%。
B.根据(5)式,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与飞机展弦比的1/8 次方成正比,展弦比的影响较小。
C.后掠角越大声爆强度越小。
从上面3 点可以看出,减小声爆强度的措施与减小飞机的超音速阻力的措施是类似的。一般的,降低飞机超音速阻力的措施也能降低声爆强度。
4.5. 小结
综上所述,飞机重量、飞行高度、马赫数、飞机长细比等是影响超音速飞行器声爆强度的主要因素。将上述内容列表如表1:表1 影响超音速飞行器声爆强度的因素
注:此处把参数敏度定义为参数每增加10%时,声爆强度的增量。
5. 考虑声爆因素的超音速公务机布局选择
5.1. 国外方案一览
国外多家飞机生产商和科研机构,包括苏霍伊、格鲁曼、湾流、洛马、达索、图波列夫、日本航空工业协会、美国超音速巡航工业联盟等,都提出了各自的超音速旅客机方案,主要是超音速公务机,如图5。将搜集到的国外方案的特点总结如表2。国外方案的设计特点都体现出了设计师控制声爆水平的思想,可以作为我国设计超音速旅客机时的参考。表2 国外超音速旅客机的特点比较
5.2. 机身布局
超音速旅客机应该选择较为细长的机身。根据公式(1),体积效应产生的声爆强度正比与飞机的细长比,飞机越细长,声爆强度越小。另外根据空气动力学的结论,机身越细长,超音速波阻也越小。5.1 节中罗列的国外在研各型号都采用了细长机身的方案,又由于乘客舒适性和飞机结构设计的需要,机身不能做得太细,故上述若干方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长机身的设计方式,机身长度普遍比亚音速公务机长得多。SAI 方案和Aerion 方案是10 座级公务机,最大起飞重量在40~70 吨之间,机身长度达40 米左右。相比起来,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48.33 吨,旅客总数189 人的波音707-320B 总长度也只有46.61 米。
5.3. 机翼布局
国外各家方案选择了不同的机翼布局形式,既有采用平直梯形翼的,也有变后掠翼的,也有采用大后掠三角翼/箭形翼或其他三角翼的衍生形式的。本文认为,梯形平直翼产生的声爆强度最强,梯形后掠翼产生的声爆强度会小得多,大后掠三角翼产生的声爆强度最小。
采用三角翼布局,后掠角一般比较大,既降低了机翼前缘的激波强度,也能让激波位置在飞机轴线分散开,避免出现聚集在同一站位的激波系。同时,大后掠三角翼布局的飞机的超音速面积律分布一般比较均匀,避免出现横截面积突然增加的截面,也对减小声爆强度有好处。采取平直梯形翼的飞机,机翼位置横截面积突然增加,不利于减小阻力,减小声爆。梯形后掠翼的效果介于三角翼与平直翼之间。
大部分国外方案均选择了三角翼或者大后掠的梯形机翼。仅有Aerion 公司采取了梯形翼机翼方案,这是因为该方案设计理念比较特殊,巡航马赫数在跨音速范围内。
5.4. 纵向操纵面布局
国外方案既有采用正常式布局的,也有采取鸭式布局的。我们认为,鸭翼布局优于正常式布局。为了配平飞机,正常式布局的平尾带来负升力,增加主翼面载荷,鸭式布局则带来正升力,减小主翼面载荷。由于升力贡献的声爆强度主要与主翼面的载荷有关,所以鸭式布局产生的声爆强度应低于正常式布局的。
5.5. 发动机布局
发动机的布局形式也对声爆强度有影响。旅客机不同于战斗机,机身内部无法容纳发动机,只能把发动机布置于机身外,常见的发动机布局形式有翼吊、尾吊、翼根内三种。若把发动机布置在翼根内,会造成舱内噪音大,结构偏重,现代飞机很少选用这种布局形式。而翼吊布局与尾吊布局对声爆来说区别并不大,选用哪种要根据机翼的形式来确定。翼吊形式对机身结构的影响较小,但要求机翼强度刚度较好。对于大后掠三角翼,翼根较长,在两侧机翼的翼根下吊装发动机付出的结构代价较小,适合采用翼吊形式。梯形后掠翼则可选择尾吊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布局形式,发动机的安装位置都应尽量避免与机翼位于同一截面,影响面积律分布。同时在发动机的截面应注意机身修型,尽可能减小该站位的总横截面积。
5.6. 布局形式优劣总结
将上文内容总结如表3。需要指出的是,该表主要考虑了控制声爆强度的需要,也考虑到了一部分气动与结构的设计要求。型号研制还需综合各方面要求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布局形式。表3 几种布局形式对声爆控制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仅就控制声爆强度这个方面,最好的布局形式是“细长机身+大后掠三角翼+鸭式布局”的形式。
回顾国外方案布局形式,在思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美国洛马SAI 公司的QSST 方案和法国达索的方案都是“细长机身+大后掠三角翼+鸭式布局+翼吊发动机”形式。美国湾流的变后掠翼方案在巡航时也类似于三角翼。仅有Aerion 公司采取了梯形翼机翼方案,这是因为该方案设计理念比较特殊,巡航马赫数在跨音速范围内。
6. 总结
本文根据体积与升力贡献声爆的计算公式,对影响声爆强度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发现飞机重量和飞行高度对声爆强度影响很大,翼载、展弦比等参数对声爆强度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布局对声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细长机身+鸭式布局+大后掠三角翼”的布局最有利于减小声爆强度。
References
[1] 但聃. [D] 基于声爆和起降噪声要求的超音速公务机设计
Dan Dan. [D]Supersonic business design based on request of sonic boom and takeoff/approaching acoustics
[2] 俞元亮, 胡章伟, 陈玉清, 谷嘉锦. [M]航空声学.
Yu Yuanliang, Hu Zhangwei, Chen Yuqing, Gu Jiajin. [M]Aviation acoustics
[3] 庾晋, 周洁, 白木. [J]"协和"号:世界上唯一运营的超音速客机. 交通与运输, 2003 年第2 期
Yu Jin, Zhou Jie, Bai Mu. [J]“concord”: the only supersonic airliner in business use,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2003. 2.
[4] 余锋. [J]超音速喷气客机研制进行时. 国际航空, 2006 年第7 期
Yu Feng. [J] Supersonic Jet Liner Is on the Way, International Aviation. 2006.7
[5] Whitham, G.B.,[J] The Flow Patten of a Supersonic Projectile. 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5. 301-348, 1952
[6] K.J. Plotkin, [J]Review of Sonic Boom Theory, AIAA-89-1105, AIAA 12th Aeroacoustics Conference
[7] Jack D. [J]Leatherwood and Brenda M. Sullivan, LOUDNESS AND ANNOYANCE RESPONSE TO SIMULATED OUTDOOR AND INDOOR SONIC BOOMS.
[8] Hayes, [J]Wallace D. Haefeli, Rudolph C. and Kulsrud, H. E. , Sonic Boom Propagation in a Stratified Atmousphere, with Computer Program. NASA CR-1299, 1969
[9] Thomas, Charles L, [J]Extrapolation of Wind-Tunnel Sonic Boom Signatures Without Use of a Whitham F-Function. NASA SP-255, 1970, pp. 205-217(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
(8/4/2012)
对 航空与航天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航空与航天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