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ERP系统在制造企业应用效果的实证分析 |
|
作者: |
|
一、引言
自从Gartner Group的L.Wylie于1990年提出ERP概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以来,ERP已成为当今全球应用最广、功能最为先进的企业管理系统。它既是IT创新、又是业务流程重组方法,其技术和对组织影响区别于任何传统的IT系统。近年来,ERP的实施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已成为国外会计、营运和战略等领域学者关注的热点。中国制造企业应用ERP系统已有10余年,但关于其应用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企业ERP实施成功率很低,大多数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收效甚微,但一些企业却又声称应用ERP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中国制造企业应用ERP究竟有无效果?其效果又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业界依然是个疑问。为此,笔者将以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配对设计,比较ERP实施前后的营运能力以及ERP实施企业与未实施ERP企业问的盈利能力,探讨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企业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假设
ERP系统是一组能够管理组织全部业务的应用集合,它通过“最佳流程实践”扁平化组织流程,以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架构实现生产、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部门的信息无缝集成,从而帮助企业加快信息反应速度、增强沟通能力、提高订单管理能力以及缩短财务循环期。因此,ERP系统能够优化企业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流程,并通过采购、生产、销售和财务等各职能部门间协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例如ERP的计划管理模块代替了企业传统的手工计划编制,一旦录入了销售合同或预测,所有的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就能通过MPS和MRP同步生成,提高了企业内部订单履行过程的可视性,不仅可减少中间品库存,还由于能更好地制定发货计划和采购计划,减少了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ERP库存管理模块通过合理化订货点,减少仓库多料、呆料和盲目采购现象;采购管理模块加快了采购申请、采购订单和购货发票处理速度,增强了供应商管理能力和缩短了采购周期,从而减少库存并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率;销售管理功能提高了顾客订单处理速度和加强顾客信用审核,减少死账坏账;财务管理模块可以通过整合生产和管理业务处理过程发生的财务数据,帮助财务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动态地掌握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率。因此,ERP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减少存货,改进资金管理,提高员工劳动效率。例如山西某电机制造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半年后,采购计划编制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1天,应收账款回款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90%以上,存货周转率由原来的35.3%上升到58.69%。在制品资金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补充流动资金385万元。可见,ERP实施将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制造企业的营运能力,鉴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中国制造企业ERP实施后,营运能力相对实施前会有显著提高
营运能力提高后,企业的进货成本、管理成本和制造费用均会下降。但是,由于ERP实施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软硬件系统的开销数以百万元计,还会发生2倍于系统费用的管理咨询费用,其费用摊销不仅会提高企业成本,甚至还可能会超过实施ERP带来的成本降低,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例如Meta Group将63家美国企业实施ERP两年内获得的利益减去实施成本,结果平均净现值为负的150万美元。Mabert等人指出:ERP系统是一项长期投资,其预期生命期为5~10年。那么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制造企业ERP实施后的短期内,企业也难以获得较多利润,即盈利能力不会有显著提高。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中国制造企业ERP实施后的短期内,盈利能力不会有显著提高
三、研究设计
(一)绩效测量指标选择
企业绩效测量全部采用比率指标。营运能力测量采用5个指标:库存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ES指标,前4个指标测量生产资料营运能力,人员效率指标测量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对于盈利能力的测量,以往IT系统绩效研究常用资产回报率、销售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各种指标,但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衡量ERP系统对盈利能力影响更好的指标是主营业务利润率。为了消除国家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用息税前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代替主营业务利润率来测量盈利能力。各指标描述及计算方法见表1。
表1 测量指标表
(二)研究时间窗和配对比较设计
本研究将整个研究时间窗划分为3个时间段:ERP实施前期、ERP实施期、ERP运行期,并以“年”为单位规定各时间段的区间。
ERP实施期:国外研究多定为8~9个月,考虑到中国企业IT应用经验普遍不足,ERP实施需要花费比欧美企业更长时间,本研究将ERP实施期设为至少1年;
ERP实施前期:其时间段和ERP实施后的运行期,则分别定为1年和3年。对于每个样本企业,本研究均按此法确定3个时间段的起止年份:如某企业1998年3月宣布开始实施ERP,1999年11月完成,则ERP实施前1年为T-l=1997年,ERP实施期To=1998-1999年,ERP运行期为T1=2000年,T2=2001年,T3=2002年。
确定了各样本企业的各时间段区间后,本研究采用配对设计检验前文提出的两个假设;
假设1 本研究应用自身配对设计进行检验,即将样本企业的ERP实施前1年财务数据与ERP运行期每年财务数据分别进行配对比较,察看其营运能力的变化。
假设2 由于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不宜采用自身配对比较,需要应用异源配对设计进行检验,即对照ERP实施企业,选取类似条件的未实施ERP企业,当两类企业样本在ERP实施前盈利能力无显著差异时,比较二者ERP实施后盈利能力是否有差异,则可考察ERP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样本选择
本研究应用“成功故事法”,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中实施了ERP的制造企业为样本。首先根据行业分类找出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企业,然后根据这些制造企业的股票代码或公司名称在网络和CNKI、VIP数据库中逐个搜索有关其实施ERP的事迹报道和案例,初步获取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样本266个。
对于初步获取的样本,根据以下原则进一步过滤:第一,剔除没有明确ERP实施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的样本;第二,剔除2006年及以后实施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尚处于系统切换期,难以完全体现ERP的实施效果;第三,剔除上市前实施ERP的企业,因为无法获得ERP实施前的年报;第四,剔除财务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第五,剔除研究期间内发生过兼并收购等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的企业。最终确定样本企业81个。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表
本研究的ERP实施企业样本呈现四个特点:所有样本企业的系统运行时间均超过1年,避免了系统切换期对绩效的不良影响;行业分布大致平均;ERP软件来源基本上是国内外各占一半;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均在样本企业得到部署,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有效影响。这些特点能够消除实施时间、软件类型、行业流程和功能模块等因素差异对ERP绩效的干扰,因此,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为了检验假设2,再以表2样本为基础,对每个ERP实施企业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未实施ERP企业作为异源配对样本。配对的原则为:(1)所属行业一致,保证两类样本间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2)两者所有制一致且规模相当,以屏蔽样本自身条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选用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衡量指标,即ERP实施企业和未实施ERP企业在ERP实施前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之比须位于区间[0.8,1.2]。(3)样本配对后,ERP实施企业和未实施ERP企业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在ERP实施前1年必须没有显著差异。最终找到了46个未实施ERP企业作为配对样本。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CMSAR数据库和上交所、深交所、新浪网搜集到的上市公司年报。由于研究所用CMSAR数据只截止到2003年,所以2003之后以及数据库中一些缺失的财务数据通过从下载的年报财务报表补充。同时采用t检验对ERP实施前后的营运能力指标以及ERP实施企业与未实施ERP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l2.0统计软件。需要指出的是:ERP实施前后的营运能力指标比较采用“Paired Samples Test”检验,而对于盈利能力指标的比较则采用SPSS中的“Independent Samples Test”检验,并使用其中的Levene检验来判断两个样本之间的方差齐性。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表3报告了ERP实施企业样本的ERP实施前后各营运能力指标自身配对t检验的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在ERP实施后第二年和第三年有显著改善;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对实施前也均有明显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在第一年和第三年均有显著提高;人员效率指标在实施后相对实施前有显著性下降,即员工工作效率在ERP实施后有明显的提高;但库存周转率较之实施前没有显著差异。假设1得到部分支持。
表3 营运能力t检验结果表
表4报告了未实施ERP企业与ERP实施企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配对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类样本在在ERP系统实施前后主营业务毛利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ERP实施后的三年内ERP系统没有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接受假设2。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配对比较设计,研究了ERP系统在中国制造企业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
(一)ERP应用能够部分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员工工作效率在ERP实施后显著提高,但库存周转率没有明显改善。库存周转率在ERP实施后没有提高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ERP生产计划模块在中国制造企业应用不佳,因为目前ERP生产计划模块在中国制造企业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难以对采购计划、产成品库存计划起到指导作用,使库存管理能力无根本性提高;其二,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的ERP系统缺乏供应链管理功能,大多数只关注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具备供应链上下游协调能力,“牛鞭效应”依然存在,导致库存水平居高不下。
(二)在ERP实施后3年内,中国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明显提高,其原因:一是由于ERP实施成本的短期内的财务摊销;二是由于ERP对盈利能力影响的长期性。
由于样本的限制,本文只研究了ERP实施后三年的盈利能力变化,不能完全反映ERP对盈利能力的长期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以后的研究可将研究期间延至实施后4~5年或更长时间,以更深入地考察ERP对中国制造企业盈利能力的真实影响。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9/19/2011)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