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给企业一个聪明的“大脑” |
|
作者: |
|
企业经营不是散兵游勇,也不是单打独斗,它需要整个团队有条理、有计划、有“头脑”的去策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迎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支配企业的商业活动,而这个大脑就是商业智能。商业智能可以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经营决策。
而这些现有的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资料,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它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面的,也可以是战术层面和战略层面的决策。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企业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来实现。因此,从技术层面看,商业智能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其早在10几年前就已经提出。
当时的商业智能被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技术及其应用。但是,这种认识存在一定不足,因为它片面强调了商业智能本身的技术因素,而忽视了它的管理价值。
因此,现在的商业智能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有了一定扩充,人们已经不再刻意的强调其技术实现方式。人们通常把能够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统称为商业智能。
但商业智能本身离不开IT技术的实现:企业IT部门人员需要从不同的系统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转换和装载,使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决策者,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SYS展示栏目》中介绍的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山东联通、光大银行、广东移动、西门子中国自动化与驱动集团5家企业在商业智能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读者通过这些企业商业智能应用的介绍可以轻松了解商业智能的应用条件、应用要领和应用价值。
这5个案例中,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的商业智能应用很具有代表性: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有多套不同的管理系统,经过数年的积累和运行后,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汽车生产、物流、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数据,但这些海量数据多数只是实现了简单查询的作用,要对企业整个的业务、财务的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了解市场趋势,就面临要查询大量历史数据,要处理这些不同格式的海量数据的巨大工作量;同时,要根据一大堆的报表了解变化,也很难作出快速的分析和决策。
在应用商业智能后,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可轻松汇总总部下属不同子公司、不同产品、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ERP、CRM、SCM)中的不同格式的数据,通过通用数据接口按规范进行采集、抽取、整合和转化,建立起总部的数据仓库,以进行智能分析、决策。
现在,很多大型的金融、制造、电信行业企业都会遇到像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这样的信息孤岛问题,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和手段,将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有用信息抽取出来,以形成有效的分析、决策数据,对于企业CIO和企业业务经营、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建立商业智能系统的原因。
但需要指出的是,应用商业智能固然可以给企业安上一个聪明的“大脑”,但是企业还需要有很好的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能够将企业各个部位收集到的准确信息快速、精准的传递给“大脑”。而这些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就是支撑企业的管理基础、数据基础、人员基础、系统基础。如果企业还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话,即使花上再多的投资也只能让充满商业智能的“大脑”无法支配企业的经营、决策。(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9/2009)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