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设计美学感悟--感性和理性的水乳交融 |
|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李景华 |
|
摘要:好的设计作品有时理性多一点有时感性多一点,并不是绝对的,但毫无例外的。凡是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其设计都是理性与感性的较好融合体。这是一种设计态度:把设计的“物”当作一个“活”的生命体来对待。只有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才使产品如同自然造物的神奇。这就是设计的“美”的所在。
关键字:理性 感性 融合 愉悦
人是复杂的,不仅仅是人本身,还有他所处的复杂的环境,决定了人是感性和理性的复合体。设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是按某种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的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环境。由此可见设计是人为的和为人服务的,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就一个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或实体)而言,对其认识的标准可能会不一样,一种是以科学认识为主,追求理性和定量的,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标准;一种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追求艺术形式和非定量的,注重个人感受的精神标准。其中理性代表的是客观事实,感性代表的是人类态度。
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理性多一点还是感性多一点。其实理性多一点还是感性多一点并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好的设计作品有时理性多一点有时感性多一点,并不是绝对的,但毫无例外的。凡是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其设计都是理性与感性的较好融合体。因为只有理性与感性的水乳交融,才能使产品如同自然造物的神奇。这就是设计的“美”的所在。
1. 理性及设计的理性方面
理性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问题,就是能看清事态和物质的本质,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和决定。理性是有理可依的、有逻辑的、科学的。理性是现实的、冷静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理性。设计必须要有理论的依托,设计中的理性因素包括:功能、技术、结构等。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掌握踏实的专业技能,如人体工程学,心理学,力学,工程等。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产品所面向的对象。
拿产品设计来说我们会考虑很多方面,例如: 市场调研,考虑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市场定位;考虑技术条件是否能够满足需要;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产品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是否便于操作;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以及结构的安排和处理等;产品的加工工艺、技术指标、互换性要求等;产品是否便于运输、清洗、保养及修理等。设/计/在/线/.中国
2.感性及设计的感性方面
感性:感官知觉。尤指内容或方向倾向美学或感情方面的,感性是听从直觉,内心的声音,理性是听从理智,大脑的声音。理性让人数理逻辑化,感性让人自然人性化;如果理性束缚意识自由,感性就要在此时消除压力。
余光中的《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运用:“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
设计中的感性是人性的表达,它所涉及的方面例如:形态、色彩、材质等。
女性婉转柔和的线条,曲直相结合来塑造流畅精巧的有机造型,市场上形体别致色彩透亮和曲美柔顺亮泽的各种化妆瓶,色彩的酷感给人朦胧与诱惑、寻味与情趣。色彩鲜艳的山地车、花样丰富的雨伞、多彩的手机,它们因为充分显示了青春的时尚动感与活力。木、竹、藤、棉、麻等编制产生的产品,具有温和朴素的质感,蕴藏着人造材料无法替代的心理价值。等等这些都是设计的感性的一面。
3.理性和感性的融合
拿工业设计来说,工业设计的对象是物,不管这种物对人起到何种作用,在本质上,它们都是人类的工具。这些工具不管大小还是技术产量是高还是低,都是人的肢体、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伸。
在哲学上,工具具有双重的属性:“工具的人化”和“工具的物化”。工具的物化是指工具存在的客观化,即它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工具的人化就是工具体现出人的生存方式的特征、人的行为方式的特征、物质功能需求的特征及审美需求的特征等。工具的人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好好研究,导致产品冷冰冰不具有感性的一面。只是物化了的机械制成品而已。
所以理性和感性的相互融合是必要的,这是一种设计态度:把设计的“物”当作一个“活”的生命体来对待。因为作为复杂的人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物”时时刻刻在同人和其它的“物”进行着信息的交流。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过物与人之间的语言是信息。例如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这就是人与“景”之间的信息交流。
要使这种人与“物”之间的交流顺畅甚至从更高层次上说愉悦就需要设计的感性的一面来表达。
理性和感性的融合不是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的简单堆砌,而是达到内在的统一。这种统一表现为感性的因素把理性的因素的信息完美的诠释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交流愉悦,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感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即愉悦性。
这种理性和感性的交融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形态、色彩、材质等。例如雅各布森在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从理性方面来说它符合功能和人机的要求,而它用比较感性的形态表达出来,是人产生亲切感,而且也符合环境的要求—在旅馆中有宾至如归的感觉。1985年格雷夫斯维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种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为了强调幽默感,它将壶嘴的自鸣哨做成小鸟式样。既满足了功能和技术要求又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这不得不说是理性和感性的巧妙融合。现代的小轿车,其外形从动力学原理出发,相对地设计成鱼型或楔形,一方面可以减弱空气的阻力,有利于发挥高速功能作用,另一方面从外形上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再比如设计按钮颜色是通常把重要的按钮用红色表现,这也是与功用有关联的设计体现。
综上为什么说这种理性和感性的融合的设计是美的呢?
因为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物质要求又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如果仅满足物质要求那么设计出来的只是冷冰冰的没感情的机械。试想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这样的物品应该会感到厌烦吧,没有交流一切都死气沉沉。如果理性和感性没有融合后果大概同1851年英国“水晶宫”国际博览会的展品差不多——过分的装饰。
设计是为人而服务的,设计的实体构成人的环境的一部分,是必要进行信息的交流。理性和感性的融合的设计是这种交流顺畅而且愉悦。构成了美的环境。
美的人为环境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重要因素,爱美是人的天性,而引起人的美感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根据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特点,对人为环境进行改变是可以办到的。美的环境可以使人保持愉快心境。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美的环境能帮助人培养高尚的情操,热爱美好的事物。例如路边的公共设施垃圾桶如果设计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与人进行交流—使人产生亲切感,大概踢垃圾桶破坏公物的行为就会少些。
由此可见,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只有将它们相互融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改善我们的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设计中理性和感性的融合,使我们的世界不再冷冰冰,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感情与交流,充满人文的关怀,只有理性和感性的综合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不仅使对物的设计更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理性和感性的融合的设计提高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物的这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也达到了设计的极致,是物成为人的生命体外的一部分。只有理性与感性的水乳交融,才能使产品如同自然造物的神奇,每一部分的存在都拥有机能与审美的理想极致。这种极致恰恰反映了设计之美。
参考文献:
1. 程能林主编.工业设计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2
2. 沈根涛.高文浩主编.应用美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9
3. 何人可.主编.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3/11/2008) |
对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