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产品的和谐化设计 |
|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曹建中 |
|
摘要:和谐化设计是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其目的在于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本文着重从人与产品、产品与产品以及产品与环境三个层面来探讨具体的和谐化设计。
关键词:和谐;和谐化设计;产品;情感
和谐化设计,即设计在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之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
基于产品,其和谐化设计不是简单的"造物",乃是创造出演绎时代、民族的文化根性,孕育着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强大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的和谐整体。
1、和谐化设计的演变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用和谐来定义美,认为"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亚里士多德也用和谐来解释美,认为"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美的事物里,原来零散的因素得到了统一。"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于是,产品的和谐化就一直受到特别的青睐。
早在18世纪下半叶,魏德伍德就依据市场口味的不同,合理协调器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设计中,既讲究适应批量生产的"理性",也尊重富有"艺术趣味"的"感性"。从充满罗马式古典气息的"炻器器具"到至今还在生产的"女王"牌茶具,均体现了这种和谐。而工艺美术运动期间,从阿什比的融合纤细、起伏线条和强烈功能的"银质水具",到德莱赛包罗各式文化、材料、风格和技艺的产品,也体现了"美与技术结合"、"师承自然"、"忠实材料与实用"的和谐设计观。
无独有偶,我国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对饮茶的器具哪些"宜茶"或"不宜茶"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明式家具更是以"简"、"厚"、"精"、"雅"的协调而闻名于世。另外,我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的红、黑、白、金四色搭配亦体现了和谐的设计观。
综观早期的产品设计,虽然和谐的思想一直有所体现,但它不等于今天的和谐化设计,二者的演变是一个从"知"到"行",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索过程。这期间承载着人们对产品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的提高、设计文化的丰富、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发展、人文艺术的繁荣等。因此,我们今天谈到的产品和谐化设计,就不是以往那种和谐思想的简单应用,而是超越产品本身,延伸至"人-产品-环境"系统的设计。
2、和谐化设计的具体层面
伴随着和谐化设计的深入,产品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有形的产品个体,而越来越转移到多元的具象"关系"上。这些"关系"事实上就是"人"、"产品"、"环境"三大要素之间两两相交的关系。它们的协调与平衡,就是产品和谐化设计的具体体现,其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2.1人与产品的协调
这里的"人"是围绕设计行为或设计成果的所有人,包括使用者、设计者、工程师等;而"产品"则是设计的成果。
图1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可用,即实用功能性,还要适用,表现为体量适中,使用舒适、气氛愉悦以及对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孕妇、左撇子等的关怀。因而,在设计中就要求整合加工工艺、材料等要素,依据人机工学原理,使产品与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协调,重点考究在使用过程中好拿、好放、好用以及使用时的心理体验,使产品的把手距离恰当,粗细适度,机理自然,材料耐骤冷骤热等。例如,这款名为TAG CUP的杯子(如图1),曾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可防止手被烫伤,无论水温多高,都可以四处拿动,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赋予了人美好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了人与产品的和谐。而图2则是2003年日本眼镜设计大赛的金奖作品,最大化地方便了人使用与携带,同时又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能,亦是和谐的典型代表。
图2 2.2产品与产品的协调
首先是单件产品自身各零件、部件所构成系统的协调,包括形状、大小及彼此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又包含各零件间的线型风格、比例关系以及色彩搭配等。如图3,这是典型的韩国设计,将便签纸、名片夹在两个"啤酒肚"中间是一种趣味,更是一种理智的协调。
图3 其次是单件产品与构成相互关系的其它产品的协调。例如,为发挥汽车的高速效能,就要设计好道路和桥梁,否则,汽车的高速性不能发挥。又如,设计暖水瓶,应尽量使其容量与煮水壶成整比关系,才能发挥它们的容量效能。如图4,这也是2004年杜邦国际工程塑料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它解决了一个我们天天都会碰到的问题。鸡蛋、鸡蛋套以及台面三者的协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图4 2.3产品与环境的协调
这里的"环境"是指接受设计的消费主体(亦可称设计美的审美主体)进行消费活动(包括审美活动)时所处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品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于是,就有了一般居家的生活用品,休闲场所的娱乐产品,宾馆酒店的奢侈产品,以及旅游场所的纪念产品等等
首先,与社会环境协调。毕加索曾说:"艺术家必须懂得如何让人们相信虚伪中的真实"。之于产品,这种"真实"乃是其背后的"故事"或"文脉"。这里的"故事"或"文脉"就是产品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古人习惯于在器具上题写、雕刻诗文,绘制诸如松、竹、梅以及花、草、瑞兽之类的图案,将文化升华为产品的灵魂,让人陶醉在引起诗意反应的人文环境中,回到虚构的"真实"。事实上,这种和谐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如图5,是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作品,它将东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实现了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
图5 其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设计产品是每一位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如图6,是南京艺术学院张剑老师的作品,用简约的造型最大化地实现了人、产品、环境的和谐,是典型的和谐化设计。
图6 总之,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导致人变得"心浮气躁",设计作为"人"、"产品"、"环境"沟通的媒介,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协调"与"平衡"。而旨在创造"协调"的和谐化设计就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3、和谐化设计的要点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关乎人类与自然,关乎现在与未来,关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需要由客观的物象和其表现的情感意境共同诠释、展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是设计文化"整体浓缩"的物化形态。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在设计中,考察人们的生理需要、身体结构、动作过程直至使用的自然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考察人们的心理、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直至使用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构想解决方案并通过物质形式加以实现的过程,如结构、材料、加工、装饰等,包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而满足使用者的情趣、激发使用者的愉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则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等。
其次,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的需求日益扩展、提高,这意味着人类"和谐"迈进的脚步将无限延伸。动态的 "和谐"将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一个不断被超越的中介。因此,我们所说的"和谐"事实上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终极的、最高审美理想的"和谐";一是作为具体设计行为中不断被超越的"和谐"。这两者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总而言之,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是跨学科、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人化"的产品,实现物质和精神范畴内诸多要素的和谐。之于产品本身,是其所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的符号再现;之于人,是解疑难、抒情怀、道心曲、剖灵魂、展风韵的物象。
【参考文献】
1.[法]马克.第亚尼 编著, 藤守尧 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澳]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 著,孙浩良 林丽亚 译,《艺术的涵义》,学林出版社,1985.7
3.杭间 何洁 靳埭强 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
4.[法]罗兰.巴尔特 著,孙乃修 译,《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1994.2
5. 柳冠中,《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美术观察》,2000.02
6.陈汗青,《设计艺术原理》 武汉理工大学教材中心
作者简介:
曹建中, 男,2003级硕士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邮编:430070
联系方式:
电话:13147161611 E-mail: jianzhongdesign@163.com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3/3/2006) |
对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