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数码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没有光线 DV如何在零LUX黑暗中拍摄? |
|
作者:pconline |
|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宣传口号: “我们的这款摄像机可在弱光下拍摄鲜明亮丽的影象。”制造商们似乎专心于宣传他们究竟能将勒克司数变得怎么样低。 2勒克司、 1勒克司、 0.75勒克司甚至0勒克司的要求都不是罕见的。 0这些数值究竟表示什么意思? 什么是勒克司? 你究竟需要多少勒克司数的摄像机?
勒克司是什么?
简单地讲, 勒克司LUX是用来测量投射在物体上的光的数量的米制单位, 在英国叫做尺烛光(lumen),在欧洲的等叫做LUX。 具体地说, 1勒克司等于一支蜡烛从1米外投射在一平方米的表面上的光的数量。 10勒克司等于10支蜡烛从1米外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的数量。1勒克司的摄像机据说能在一支蜡烛的光亮下离物体大约3英尺拍摄到亮度正常的影像。今天市场上的许多摄像机就能做到。问题是所得到的图象质量也许会很差,画面全是雪花般的噪点,清晰度和色彩还原都十分的差劲。
当制造商在照相机的边上标识1勒克司等级时, 这就给购买者一个他主观的意见,即“可以得到更加令人满意的图象。 制造商标榜的“令人满意的图像”也许无法满足那些苛求产品质量的消费者的要求。当你购买了自己的“弱光DV”后,你期望得到的恐怕不会是一张纹理粗糙、色彩不明的图片吧。
再者,由于“令人满意的图像”是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生产商对勒克司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BrandX的2勒克司DV比它的一个竞争对手生产的2勒克司DV得到的图像效果明显好些。不将二者进行测试是无法知道的。现在这些发生了变化。EIA(电子工业协会)制定了一套新标准(EIA-639),这一标准广泛适用于工业。这将消除在勒克司数上的主观因素。并且,事实上,许多公司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新标准。我们屈指可待那一天,厂家将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EIA-639勒克司数,以便我们购买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光的性质
勒克司是一支的蜡烛产生的光亮的度量单位。像普通的家用灯泡一样,蜡烛发出的光亮朝四周均匀地辐射。当光源与物体间的距离增加,投射到物体上的光的数量就会减少。(勒克司= 1/d2,“d” 表示物体与光源间的距离。) 同样数量的光投射到一个更大的表面上,周边的光线就越暗。如果将光源与物体的距离扩大一倍,则得布道一半的光亮,而只能得到四分之一的光亮。距离扩大三倍,则最多收到十六分之一的光亮。由此可看出1米内10勒克司的光如何变成了1勒克司。
你的镜头也将影响你的dv的聚光能力。 勒克司是入射光即投射在物体上的光的大小。 在另一方面,你的照相机捕捉到并记录了反射回来的光。即射到物体上又由物体反射给镜头的光。浅色的、反射性 的物体表面比暗色的物体表面在弱光下拍摄出的效果要好。因为是100勒克司的光照明了物体, 而不要假设照相机能看见一个100勒克司的物体。
光学系统
有些方法能夸大弱光中的效果。 使用这些方法将会全面改变图片的质量。 通常来说,一架优质的调光相机比那些电子调光的傻瓜相机更能带给你真实的影像。 优质的调光镜头能将更多的光聚到成像器(CCD)上。
好的镜头不仅能将更多的光线聚集到电荷耦合器上,还能过滤光从而得到更纯净的效果。 因为透镜上若有瑕疵和灰尘会令光线分散。质量好的镜头在细节上很用心,变形容易控制,色彩也更鲜明照相机生产商已经认识到对这种相机的要求并对此作出了反应。许多公司却还没有意识到应和精于光学的生产商合作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CCD数或着说是芯片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3CCD比单CCD好,3CCD的摄像机在成像质量上都更胜一筹。 它们使用能把光分解为红、绿、蓝3种颜色的棱镜。 光通过透镜进入棱镜,然后分成3束被投射到3个相互独立的CHIP(芯片)上。蓝色的光投射到感应蓝色的芯片,绿色的光投射到感应绿色的芯片,红色的光投射到感应红色的芯片。因此比起依靠马赛克虑色片来分色的单CCD而言,三CCD会好很多。
电子技术的改善
单CCD芯片摄像机在弱光下确实可以进行拍摄。 当光线不足时照相机通过电子增益利用并增大有限的光。将一个弱光信号扩大结果是不可避免地出现纹理和视频噪音。就像录音带在电力不足或者慢放时的效果那样。
超高倍放大影象的信号同样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摄像机将增强它接收到的光线,但是同时会得到很多视频噪音。得到的图片将有纹理, 色彩不鲜明。 当然,你还是看得清拍摄的对象,但质量却不能令你满意。
看勒克司数时可别忘记了这些因素。1勒克司的DV到底是因为它的优秀的镜头还是因为它的电子线路? 比较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弱光条件下优秀的大口径镜头当然比电子增益的效果好。当然要得到专业的影像, 最好是买一个好的照明工具并且千万不要在低亮度的场合拍摄。(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5/18/2004) |
对 音响/数码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音响/数码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