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图只适用于缓慢冷却,而实际热处理则是以一定的冷却速度来进行的,所以出现C曲线。
一、A冷却C曲线 转变温度与转变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
1. 等温冷却C曲线 将钢急冷到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在此温度等温转变,在冷却过程中测绘出过冷A等温转变图。
2.连续冷却C曲线 将钢在连续冷却的条件下转变,此时测绘出的冷却 二、等温冷却C曲线
过冷A等温转变图可综合反映过冷A在不同过冷度下的等温转变过程,转变开始和终了时间,转变产物类型以及转变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由于等温转变图通常呈“C”形状,所以也称C曲线,另外还称TTT图,现以共析钢为例来说明TTT图的建立.
1.相图的建立
① 把钢材制成Φ10×1.5mm的圆片试样,分成若干组
② 取一组试样,在盐炉内加热使之A化.
③ 将A化后的试样快速投入 A1 以下某一温度的浴炉中进行等温转变
④ 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个试样急速淬入水中,而后将各试样取出制样,进行组织观察.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某一试样刚出现灰黑色产物时,所对应的等温时间就是A开始转变时间,到某一试样未有M出现时,所对应的时间为转变终了时间。
共析碳钢等温转变图(C曲线) 将其余各组试样,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出不同等温条件下A转变开始和终了时间,最后将所有转变开始时间点和终了时间点标在温度、时间(对数)坐标上,并分别连接起来,即得C曲线.
2. 图形分析
3. 等T转变特点
① 过冷到A1以下的A处于不稳定状态,但不立即转变,而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转变,称为孕育期。孕育期越长,过冷A越稳定,反之,则越不稳定。
② 鼻点:550℃ 最不稳定,转变速度最快
③ C形状原因 过冷度和原子扩散为两个制约因素
在A1~ 550℃区间,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较快,转变速度较快。
550℃以下,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速度越来越慢,因而转变速度减慢。
4. 相变特点
① 高温转变-- P转变(Ar1~ 550)
A→F+Fe3C(片层相间平行排列的机械混合物)
温度 | A相变 | 层片间距 | HRC | Ar1~600℃ | A→P | 0.4mm | 20 | 650℃~600℃ | A→S | 0.4~0.2 | 30 | 600℃~550℃ | A→T | 0.2 | 40 |
② 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 550℃~240℃ )
A→ B (F+Fe3C),其中F具有一定过饱和度
A→ B上(550℃~350℃ )羽毛状
Fe3C以较粗大片状分布在较宽的F片之间,易发生脆断 ,HRC=45 。
A→ B下(350℃~240℃ )针状
强韧性好, Fe3C细小,均匀分布在过饱和F针内
③ 低温转变---- M转变(C在α--Fe中过饱和固溶体)
MS → 240℃ MS HRC= 62 ~ 65 。
5.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TTT曲线
① 图形分析(与共析钢图形一样)
亚共析钢有先析出F线
过共析钢有先析出Fe3C线
40钢过冷,F析出受抑制,P型↑ ,所以不能用显微分析判断钢种。
6. 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因素
① 碳钢 a. C%↑ 亚共析钢,C曲线右移
过共析钢,C曲线左移
共析钢,C曲线最右
C曲线位置表示A稳定性,C曲线越靠右,A越稳定。
b. C%↑,MS↓、Mf↓,C曲线下移
② 合金钢
a. A中含Co、大于2.5%的Al,C曲线左移
其它均会使C曲线右移,A稳定性升高
还有一些Me的存在会使C形状变化,如Cr、W、Mo
b. Me 存在也会影响MS、Mf点
③ 加热因素 t ℃↑、 τ↑, C曲线右移,A越稳定,且晶粒粗化。
三、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 CCT图)
1. 无B转变,因冷却速度快,无孕育期
2. 图形特点:与TTT基本一致,位置稍偏右下
3. 连续冷却A转变特点:
① 晶粒粗细不等,组织为混合组织
② 临界冷却温度:获得完全M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或与转变开始线相切的冷却速度。
由于生产中连续冷却曲线不易获得,所以通常将冷却速度线叠加到等温转变C曲线(TTT图)上,来大致估计冷却后获得什么组织.以 V1冷却,相当于炉冷,转变产物为 P
以 V2冷却,相当于空冷,转变产物为 S
以 V3冷却,相当于油冷,转变产物为 T+M+A´
以 V4冷却,相当于水冷,转变产物为 M+A´
四、C曲线应用
1. 用来研究钢热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及机械性能,从而合理选用钢材
2. 制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选择等温退火,等温淬火的温度等
3. 用来估计钢的淬透性及临界冷却速度,选择适当的淬火介质(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