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以人为本--信息化的本质 |
|
作者: |
|
你如何看下一步信息化战略问题?
在国务院信息办征求意见征求到我头上时,在有限的十五分钟里,我把近几年的思考集中到一点上:信息化的社会本质,是为人人服务。下一步现代化,要提以信息化为主导 ,工业化为基础。从社会本质看,就是以为人人服务为主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十五分钟时间显然无法展开这个观点,所以我在这里再详细解释一下。
如果从顶层问题往下看,对信息化的本质认识不统一,是本轮现代化最大的战略挑战。这一方面表现为:有的人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是本质相同的同一轮现代化;有的人认为是本质上不同的两轮现代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很多人仅仅从技术本质上理解信息化,很少人从社会本质上理解信息化。这个核心问题搞不清楚,我们就可能搞错挑战和应战的方向,“正确地去做”“错误的事”。
第二次现代化真实的挑战在于:现代化的重心,正从为人民服务,转向为人人服务。换一种说法,这叫“以人为本”。将前苏联的崩溃放在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的冲突中看,其社会实质就在于:“人民”抽象肯定苏维埃,“人人”却具体反对苏维埃,于是一个“盛世”中的世界老二,谈笑间,灰飞烟灭。为人民服务水平随GNP增长与世界距离迅速缩小的同时,为人人服务的水平却与世界距离进一步扩大,将成为新一轮现代化中被淘汰各国最典型的亡国方式。
信息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是:在工业化为人民服务基础上,以信息化为人人服务主导,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在GNP达到世界第一后灭亡,就象清朝在GNP达到世界第一后灭亡那样。
“理性缺位”的现代化
上一轮现代化中典型的亡国方式,是国家死在不能为人民服务上。
在上一轮现代化中,从1840年到1895年,中国在现代化战略上犯了两个重大错误,一是把农业化与工业化,理解为同一次现代化;二是把社会现代化,理解为技术现代化。前者表现为中体西用论,后者表现为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论的逻辑,就建立在两次现代化是一次现代化的假设之上。认为以农业化社会的逻辑,可以一以贯之到工业化社会。把工业化社会,当作另一种农业化社会看待。洋务运动,特点是只从基础设施、工业资源、工业产业、工业技术、工业人才、工业法规这“工业化六要素”这些客体特征方面把握现代化,而没有从人的本质这个主体特征把握现代化。
归结到一点,就是清代统治者没有认清工业化的社会本质,乃在于把自然社会意义上的“人人”,转变为社会化意义上的“人民”。这里的“人民”是类人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中,它既可以被资本的人格化代表所代表(如资本主义),也可能被劳动的人格化代表所代表(如社会主义)。不管哪种情况,工业化国家中,类人代表人的本质力量,即社会化力量。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所谓人民,只是聚不成社会化的“人人”而已。农业国基于土地,“人人”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工业国基于机器,“人民”处于社会化状态。竞争起来,自然是优胜劣汰。
现代化的社会本质问题,直到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才有条件得到定论;至于是不是两次现代化的问题,直到提出“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才得到定论。经过一百年动荡,工业化,至此才最终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下一轮现代化中典型的亡国方式,是国家死在不能为人人服务上。
如果我们只是形式化地记取清朝在工业化冲击下灭亡的教训,以为下一轮现代化也是比“类”人的力量,那就错了。在新一轮现代化中,此“人民”与彼“人民”,在“民富国强”程度差不多的条件下竞争,比的是“人人”的力量。这个人人,已不是农业社会那个马铃薯式一盘散沙的“人人”,而是螺旋式上升到比工业化更高阶段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人”。如果说类人的力量,可以用GNP表示,即有钱没有钱,强大不强大;人人的力量,主要表现在GNH上,即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可以说,下一轮现代化竞争的社会本质,就是“民富国强”之国对“幸福快乐”之国的较量。我们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实质就是以人人为本,就是提高人人的幸福水平。下一轮现代化竞争的主导价值是幸福快乐,而民富国强只是基础价值。基础不牢,当然无从主导;但只有基础,没有主导方向,国家软实力就无从体现。
3月2日、3日,《参考消息》连续以《幸福指数挑战GDP》和《幸福指数: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新标准》为题,报道了有关国际趋势。在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将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使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在英国,2002年内阁办公室公布“生活满意度”文件,认为“国家有理由进行干预,以提高国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在日本,人们提出GNC(国民幸福总值,在其它国家,包括联合国,一般用GNH表示国民幸福总值)。世界潮流,正浩浩荡荡向我们显示这种趋势。我们的邻国不丹顺应国际潮流,毅然在国家统计中率先废除GNP,代之以GNH。中国在这一轮现代化中,在核心价值认知上,如果比不丹反应得还慢,会不会又落后世界一代?
前苏联的国家失败,与清朝的国家失败,性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比错了所在时代的现代化主导价值。清朝是在世界潮流趋向比富强时,去比温饱;前苏联是在世界潮流趋于比幸福时,去比富强。结果,清朝在农业化的粮食堆出世界第一时彻底崩溃;前苏联是在工业化的导弹堆出世界第一时彻底崩溃。这就是现代化中的理性缺位,即核心主导价值的认知缺失造成的恶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时代潮流变化对国家竞争带来的影响,睁开眼睛看世界。看看世界上大家在比什么,不要比错了东西。我以为,我们在制订信息化战略时,尤其不要比错了东西。信息化要以人为本,以人人之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提高人们幸福水平而奋斗。
在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现代化中,我国以整体GNP为标志的为人民服务水平,与世界距离极大缩小;但在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下一轮现代化中,我国以人均GNP(或GNH)为标志的为人人服务的水平,与世界的距离仍然差距很大(如果不是何传启说的“扩大”的话)。如果现代化水平拉大到相差一代,我们称之为达到“挨打”级别的“落后”。
工业化完成后,人民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从全世界看只占整个需求的百分之三四十,也就是地球这个社会体,用百分之三四十的资源,就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这种世界平均水平下,国与国的竞争焦点,日益转向更高层次的人人需求满足之争。在未来的竞争中,如果一国用百分之七八十的资源,只是解决人民吃饭穿衣买车住房问题,而无力让人人满意幸福,它在面对另一个只用百分之二三十资源解决同样问题,把百分之七八十资源用来让人人满意幸福的国家时,在人人满意不满意这个问题上,就会立刻见出人心的向背和高下。一遇风波,人人不满意的国家就会不堪一击。
强调为人人服务,与强调为人民服务并不矛盾。为人民服务都实现不了,就更谈不上为人人服务。所以,为人人服务,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而以为人人服务为主导,则是为人民服务先进性的体现。这是新一轮现代化不同于上一轮现代化的本质特点。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认识跟上了吗?
工业化实现不了为人人服务
1、工业化只能为人民服务,不能为人人服务。因为工业化大生产无法满足“人人”的个性化自主需求。
“人民”与“人人”有什么区别呢?“人民”是具有“类”特征的群体,其需求是趋同的。人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层次上,一是自然需求(要求温饱),二是社会需求(要求有钱)。这两种需求,都是可以用工业化方式满足的。大规模生产满足趋同式需求,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供求关系。但“人人”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体,其需求各不相同。其中,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是最体现个性特点的。从本质上说,人的个性化需求,是自然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上的第三种需求,即自主需求。这种个性化需求,是用工业化方式无法满足的。
2、工业化无法为人人服务。因为为人人服务的成本太高,以工业化的效能,绝对承受不了。
在工业化条件下,我们可以为某一个具体的老百姓办实事,这件实事是个性化的。但这种做法,只能是示范性的,而不可能普及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具体要求上去。原因是工业化的组织方式,不具备个性化服务的效能。
工业化组织的效绩特征,是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正比。管理任务越重,越复杂,要求的层级越多。当管理幅度(任务)加大到社会无法支付与层级权力扩张相匹配的监督成本时,官僚主义和腐败就会失控。也就是说,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与成本之间,受到工业化组织效能的制约。这种组织方式,只是与农业化组织相比具有先进性,与信息化组织相比不具有先进性。
信息化实现为人人服务,秘密在于其战略先进性
1、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为人人服务,实际是为个体提供良好体验。体验表现为对精神和文化本身的直接需求的满足,以及来自产品和服务的精神文化附加价值的满足。这是快乐和幸福的微观基础。
信息化这次现代化,与工业化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于,它特别适合满足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之上的更高的个性化自主需求。因为一是这种需求的个性化特征,二是这种需求的精神文化特征,都适合以信息和知识的编码化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信息和知识,与物质和能源不一样,可以实现充分共享而极少有形损耗;同时,通过深入的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可以解决个性化定制的技术难题。
为人人服务中,人人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能否得到个性化的精神文化体验;即使在物质产品和社会服务中,人人满意不满意,也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中的信息附加值和文化含量。信息化国家,将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内容开发利用,在物质文明基础上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国家的人人满意度,将普遍高于工业化国家的人人满意度。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这种现代化落差压力的势能,足以通过对“幸福”(相当于第一轮现代化中的“富强”)的价值认同这种形式,以“有钱但不快乐”的社会不满为缺口,造成信息化落后国家一夜间的崩溃和瓦解。这与英国围绕“富强”主题降伏清朝的历史将完全不同。中国可吃亏一次,不可以因为换了花样,就叫人再来一次。
2、信息化实现为人人服务的杀手锏是把组织变成“千手观音”
与工业化的科层制和官僚制相反,信息化组织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反比。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任务越复杂,管理的层次和成本(包括腐败这一负面成本)反而相对越低。比如,计算机程序假如能充分识别出顾客(上访者或购买者)的个别特征,对方案稍加改动,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全个性化(而且透明化)的高价值解决方案,而这只需要增加一点可以忽略不计的电力成本,还不需要付出不透明和腐败的代价。所以思科公司说,他们为7个人服务,与为7万人服务,成本是一样。实际上,为7万人服务,平摊下来的成本,比7个人还低(因为软件是固定投入)。如此一来,信息化就把社会组织,变成了“千手观音”。在人们需求帮助的七天24小时中,可以伸出一千只手,忙完这件事忙那件事,永不疲倦,永远充满爱心。
信息化通过两种具体组织方式实现“千手观音”这个梦想。一是通过一个叫“电子政务”的东西,一个叫“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东西。前者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千手观音,后者是提供私人产品的千手观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优势,在为人人服务上。也就是说,它们是一种与官僚制相反的体制,可以低成本为人人服务:越服务,成本越低;越服务,权力越少。在反腐败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性,体现在第二次现代化本身的先进性上,是靠制度而不是靠人。第二次现代化本身相对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先进性,保证最高意义上的国家安全。
从未来国际丛林竞争的角度看,这就是信息国对工业国的最后杀手锏。信息化的现代化实质或者说与工业化的区别就在于:它越为人人服务,成本反而越低;而工业化这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大规模服务时成本尚低,到了为人人定制服务时,就露馅了,成本就高得不可承受了,所以永远做不到为人人服务。这是由生产方式本身的不同决定的。再者,信息化为人人服务,服务得越多,信息共享度越高,透明度越高,腐败的可能越少;而工业化管理任务多到一定程度、复杂到一定程度,权力越叠层级越多时,中间层就越来越看不清楚了,就只有拜托服务者的个人觉悟超人类水平发挥了。工业国与信息国在完成同样数量和同样复杂程度的社会管理任务时,一个只有两只手,一个有一千只手;一个越干活吃得越多,一个越干活吃得越少,里外里算下来,如果两国竞争,必择一个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明摆着了。共产党能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千手观音,关键取决于它能不能在两次现代化中,按照先进性的原则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现代化战略落后了,任别的什么也补救不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是下一轮现代化中的生死存亡之道。如果信息化战略不切这个题,就白做了。
为人民服务与为人人服务的统一
现代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和,自然是客体和主体的结合。从客体角度说,信息化是由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组成的统一体。从主体角度说的信息化,不是指信息化人才,而是说人的价值取向。客体方面,说的只是工具,并没有说用这些工具干什么。主体方面,说的是目的,说的是用这些工具,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说,工业化的社会本质,体现在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目标之中,信息化的社会本质,就体现在为人人服务这个根本目标之中。全面理解信息化,应当认为信息化是利用设施、资源、技术、应用等手段实现为人人服务目标的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目标与路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工业化没有完成的国家里,不可能孤立地提为人人服务。为人人服务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同时,面临信息化挑战,不向为人人服务的方向努力,国家的服务水平和人民的满意程度就会在国际竞争中渐处下风。因为你根本挡不住世界潮流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时间一长,再次落后挨打就免不了。
当然,在我国工业化没有完成的特殊国情条件下,信息化战略的根本目标与阶段目标也应有所区别。根本目标应是朝为人人服务的方向努力,这是着眼于在更高的现代化水平上,与世界找齐。当前的重点,或者说阶段性目标,可以放在为人民服务之上。这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中,通常意味着,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先为为人民服务的人服好务。搞好政府、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同时,在窗口部门、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及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倡更高的现代化目标,为人人提供更优的、更贴近的、更人性化的服务,包括个性化服务。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在就全面达到可以为人人服务的水平,而是宣告天下,我们在为人民服务实现温饱和小康后,还有更高的理想境界追求。如果没有这个追求,人心就散了。
我们需要在战略上认识到世界潮流从为人民服务向为人人服务的转变。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就是以为人人服务,带动为人民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促进为人人服务。我个人认为,对十一五往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就象五十年代我们提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那样。从社会本质上说,“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就是以为人人服务为主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
信息化不是别的,不从技术看,单从社会本质看,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人为本,就是以人心为本。人心呼唤千手观音,人人需要关爱帮助。人心所向,天下靡之,虽万壑千山,莫之能当。(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3/10/2005)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