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模拟仿真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基于HyperMesh的机车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及疲劳强度分析 |
|
作者:刘余龙 陈晓峰 卜旦霞 |
|
摘要:本文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构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标准UIC615-4对构架施加各种载荷工况,然后利用HyperMesh与其他CAE软件求解器接口,把有限元模型导入求解器中求解各工况下的应力,并进行校核,完成构架的静强度及疲劳强度分析。
关键词:HyperMesh 构架 静强度分析 疲劳强度分析
引言
转向架是机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轮轨间的黏着保证牵引力的产生,保证机车顺利通过曲线并使机车具有较好的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1]。构架是转向架的骨架,是转向架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基础,承受各零部件所产生的载荷[2]。构架的受力状态非常复杂,为保证机车运行的安全性,有必要在转向架设计时对构架进行强度评估。本文以某机车构架为研究对象,利用Altair公司的HyperMesh软件建立构架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
1 构架有限元模型
本文中讨论的机车构架的结构特点为端部牵引,框架为“日”字形结构,主要由2根侧梁1根横梁1根端梁及1根端部牵引梁组成,各梁皆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型焊接结构。中间横梁设有电机吊挂座。端部牵引梁设有牵引座与牵引杆连接,给车体提供牵引力。
在构架设计时用三维软件建立构架的三维模型,然后导入到HyperMesh中,利用HyperMesh的抽中面功能建立由面元素组成的构架模型。由于整个构架主要由钢板焊接而成,其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其厚度,因此构架主要离散成壳单元,部分安装座离散成实体单元。最后离散出壳单元78006个,实体单元4804个,节点78466个,构架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构架有限元模型 2 计算参数及载荷工况组合
在转向架构架的强度计算分析中,计算载荷和载荷工况参考《UIC615-4 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标准中规定的计算载荷和载荷工况实施。
2.1 计算参数
构架强度计算的基本参数见表1。表1 构架计算参数
2.2 载荷工况组合
本文按照UIC 615-4标准,利用HyperMesh软件分别对构架有限元模型施加超常载荷和运营载荷,并直接导入求解器中进行计算,根据应力计算结果,评估构架的静强度。其中超常载荷用于评定构架的静强度,而运营载荷用于评价构架的疲劳强度。
超常及运营载荷主要有:
超常工况垂向载荷 、模拟运营垂向载荷 ,作用于二系簧座;
超常工况横向载荷 、模拟运营横向载荷 ,作用于二系簧座及横向止档;
牵引电机和传动系统的静载荷 ,作用于电机悬挂点;
电机额定转矩产生的的载荷 、 ,作用于电机悬挂点;
5‰轨道扭曲位移 ,10‰轨道扭曲位移 ,作用于在一系簧;
构架承受转向架3g冲击载荷 ,作用于牵引座。
根据标准UIC 615-4,主要运营工况和超常工况的组合如表2所示。考虑车体侧滚及浮沉的影响,取α=0.1,β=0.2。表2 工况组合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静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静强度评定:对于工况12~15,构架各点Von Mises应力均不得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345MPa。
构架静强度计算结果见表3(TOP面为构架模型各梁的外法线方向,以下计算结果中的壳单元的Top及Bot面应力以此取向而定)。构架各工况Von Mises应力分布云图见图2~图9,从中可以看到,在工况13载荷作用下,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牵引梁与侧梁交接处的下盖板圆弧处,最大应力值为314.324Mpa,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345MPa,构架静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表3 构架静强度计算结果
3.2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疲劳强度评定:选取构架中应力较大各点,取工况1~11下各点应力值σmax,及最小σmin,按下式计算各点平均应力及应力幅值:计算出的各点平均应力及应力幅值按Goodman疲劳极限图评定。
对于工况1~11,将各节点平均应力及应力幅值计算结果放入Goodman图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构架各节点疲劳强度评定结果见图10及图11。可见构架上全部点都落在Goodman疲劳极限曲线内。计算结果表明,构架主体结构和焊缝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储备。
图10 构架TOP面各节点Goodman图 图11 构架BOT面各节点Goodman图 4 结束语
根据构架的结构特点,把构架离散成壳单元能显著减小计算的规模,并且不损失计算的精确性,利用HyperMesh软件的抽中面功能可以快速建立构架的壳单元模型。在HyperMesh软件中很方便对构架模型施加组合工况载荷。HyperMesh与其它工程软件具有良好的接口,使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
5 参考文献
[1]鲍维千, 孙永才. 机车总体及转向架.中国铁道出版社[M].2010
[2]叶洪岩, 邬平波.转向架焊接构架静强度分析及疲劳强度评估[J]. 铁道机车车辆.2011(2),23.(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4/9/2013) |
对 CAE/模拟仿真 有何见解?请到 CAE/模拟仿真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