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产品库 > 企业文化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与服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服务项目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作者:中国联通信息中心 刘海舟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工业工程, 营销管理, 知识管理, ...
企业文化和信息化好比一个人精神活动与脉络,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一个共同点是这两者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们,理清企业文化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文化的形态千差万别,下面通过国有企业这一具有较鲜明类别特征的企业群体,讨论企业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一、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与特点

1、国有企业文化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事方式,是企业精神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的束缚,国有企业长期在国家的体制和政策的庇护下生存,存在政府行事方式的深深印记,企业的活力不足,自身缺乏个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相对的规模优势,但很难建立起真正领先或区别于他人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效果并不乐观。 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自身的体制、行为方式衍生出来的一种精神产物,企业内在体制以及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主体。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些“福利部门”(人力资源部、工会)和“喉舌部门”(宣传部)树典型、搞文字宣传、工会活动等方式来“制造”企业文化,上述行为只能使企业有一种“有企业文化”的假象,却很难发挥文化和企业自身共荣共生的实质作用。 可以说,当前多数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处在初级阶段,健康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还不能企业的良性运转提供足够的支撑。

2、官本主义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企业存在的意义是发挥生产力的最大效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参与人员提供生长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依据科学的法则,建立在对外部和内部的环境的合理改造和适应的基础上,倡导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科学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前提。企业的官本主义是指企业的行为围绕“官”的意志和判断进行,与管理层通过科学决策不同,目标的评价标准不是是否为企业带来利益,而是是否符合“官”的个人意愿,如果这两种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可能会给企业利益的损失;官本主义还可能意味着企业下级人员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执行人员不愿突破上级划定的界限去考虑问题,或者即使下级人员进行了合理的调研、计划,最终结果还是依赖于“领导指示”。 官本主义的根源在于用人机制的落后,管理层能上不能下,人员的晋升依赖资历、领导评价而不是业绩等等。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层人员的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员也日趋年轻化,相信多数管理层能够自身意识到官本主义对企业的害处,也在工作中鼓励下级人员发挥才智,但是由于文化影响的长期性,往往是下级人员不自觉的被这种落后的文化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客观上为官本主义提供了生存空间,这是文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的一个实例。

3、国有企业缺乏执行文化

企业文化的初衷是鼓励才能得以发挥,激励众多的人部能够在同一企业组织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作为官本主义的衍生物,在企业各部门往往各事其主,平级部门之间存在交流屏障,应付大于支持,协调困难,上下级部门之间,上级依靠职权、指标管理下级部门,下级部门往往拖延、敷衍上级指示,甚至编造数据、蒙混过关。部门之间缺乏有力的纽带,各个部门往往出现重复劳动,或者工作空白,导致很多企业的执行力度很弱,效率低下。上述现象也体现了一些国有企业的形式主义,部门之间有形式上的的分工,执行起来不能提供明确依据,各个部门有职责的规定,甚至是装订整齐的书面制度,遇到事情却无法辨别。 诸如此类,形式上有,实际上不发挥作用的体制表明了对细节关注的缺乏和机制合理性评判的缺失,执行文化的缺失。

4、缺乏文化个性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够生存,个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根据公司自身的战略方向,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自身的组织、人员素质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目前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中很大程度沿袭了政府的组织形式,同一行业的企业文化同质化。多数国字头的企业对外的形象就是规模大、行业垄断、效率低下,与客户之间无数的“霸王协议”……对内的形象是“企业像政府”,“严肃、活泼”之类的口号宣传,“做大做强”,“进入世界一流”,“世界500强”……可以把这叫做“口号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的口号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好处,必须通过加强个性化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并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获得持续发展。比如科龙公司的“万龙耕心”企业文化建设,激起了全公司一万多人的工作热情,使科龙一跃成为亚洲制冷业的老大,又如深圳华为公司的《华为基本法》的制定,使华为走上了二次创业的道路;上述两例都是企业文化个性的典范。 二、企业中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1、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国有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高端,是政府倡导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是国内外信息化厂商的高端客户。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往往扮演着风头浪尖的先驱者的形象,多数国有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舍得投入资金。但是由于很多国企,在信息化的人员配备、政策支持方面不能协调跟上,导致外行人员做内行人员的事情,表面的工作代替内在的工作。多数企业没有实质的CIO制度,没有合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没有信息化的成本效益核算,企业出现了信息化的跟风现象。OA\ERP\CRM\BRP,很多国有企业,只要有新概念出来,就要建立一个对应的系统,真是五脏俱全,不是需求驱动,而是概念驱动;落实到每个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网络、主机、容灾、安全等技术细节也存在很多形式主义的因素,一谈网络必然是高端路由器、交换机,即使只有很小的网络流量,主机必是多机多处理器,不管实际的负荷,安全必是防火墙、IDS,不管安全的级别和实际的策略配置。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使得企业在形式上看到了信息化的“成果”,系统在没有搞明白需求之间就开始建设,在未建之前就注定是信息孤岛,这种脱离实际、脱离人的信息化能带来的效益是很少。

国有企业文化的种种弊端对信息化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缺少真正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信息规划,企业以领导拍板而不是科学决策,领导的口头支持,而不是实际行动支持,由于重视局部利益,部门协调的困难导致的天然信息孤岛,人员对信息化部门工作参与淡漠,创新能力的缺乏,信息化部门缺乏对技术的正确评判,为避免承担责任盲目采用高成本的技术方案或仅靠领导意志或市场排名决定产品选型, 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效益不成比例。有些具有全国性分支的大型国企,在互联网浪潮时,拿了几个亿的资金建设企业门户网站,结果在全国三十多个省每个省分公司建设了一个个水平很低的网站,使企业形象显得杂乱无序,多数网站没有内容更新,成了企业形象的负面窗口;这些企业中信息系统ERP/CRM/HR/e-Business/e-Learning……可能无所不包,但信息化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说由于重视了形式,忽略了实质。

2、信息化屈从不合理的体制

信息化建设必然有对旧的企业体制的改造,流程再造在企业中的开展可能导致局部利益的调整,因此在很多的企业实施流程再造会引起内部人员的抵制。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更为严重。可以看到,企业文化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在试图扭曲信息化形态,试图把信息化由为公司利益服务牵引到为具有发言权的少数人的利益服务。例如很多国有企业中,在企业办公信息系统建设中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人员的排位情况是否与现实相符,部分领导“不能”用电脑,在这个环节上电子流重新变成纸质文件,电子化后部分环节的工作量增加了,该岗位上的人员不接受,不得不另外雇佣两个助手,电子化后有些环节应该取消,可是由于人员配置的问题,增加几个额外流程,由原来的因人设岗到了信息化中的因人设流程,也不乏出现因个别人喜好导致整个信息系统的使用受阻的情况。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一般注重功能和通用性,而我国的企业中,每个企业的“潜规则”很多,信息化系统要为这些潜规则服务,体现这些潜规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这些潜规则大多不是明确的需求,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跳跃出来。

3、执行文化的缺失与信息化系统推广的困难

信息化需要所有人的参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在完成初步的系统开发建设后,面临在企业的内部推广应用的问题。没有用户应用,没有数据支撑,或在任何一个环节断档,信息化系统就可能无法运转。在企业中,信息化建设部门大多是应用部门的平级或下级单位,没有顺畅的执行文化,在工作事务上的拖延、敷衍,在信息化的推广工作中有更大的负面效应,因为信息化系统的推广,需要参与的人员范围很广、深刻地改变了工作习惯、可能重新分割利益关系、影响深远,企业中的有的人员采取漠视、观望、抵制的态度,可能来自上层的指令在没有自发的积极的态度面前层层力量层层削弱。在国有企业中,信息化系统只要大家都开始使用,就成功了一半,这第一道门槛需要强力地推进。有一家信息化推进较好的国企的分支机构的老总说:“我们现在是机器管人了,想做作假不可能”,这体现了该企业里面信息化推广的力度很强,值得庆贺,同时也反映了信息化带来的信息透明在多数企业里面带来的监督机制,会受到一些消极势力的抵制。 三、企业文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之路

不难理解,先进的企业文化很容易催生先进的信息化,先进的信息化也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落后的企业文化对信息化会有阻力或者扭曲作用,落后的信息化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受企业自身影响,也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变革通常是缓慢而艰难的;信息化是打破落后的企业文化的有力工具,其具备的信息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将企业行为透明化的能力,为企业建立新的体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当前在一些企业文化落后的企业中处理信息化问题时,应当紧紧握住信息化这个更灵活、更可控的因素,发挥它的巨大潜力。要做到:

1、用信息化来体现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

信息化应体现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应避免消极企业文化和落后管理机制的扭曲。过度地追求信息化与现有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吻合是不合理的,要在信息化过程中基于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引入合理的文化和管理思想,尽力体现企业先进的发展方向;同时应避免一蹴而就,灵活利用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策略。

2、真正发挥高级管理层的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企业高级管理层对信息化的发展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把信息化的重要性放在战略高度,这个方面至少是在表面上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大量资金的投入也是依据于此;二是指明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不能过于模糊或宏观,从当前企业信息化中的追求时髦、缺乏合理的规划,说明这个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高级管理层的影响推进信息化,根据当前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 IT部门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高级管理层如仅将重视仅落实在口头上,实际的推进是很难的。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18/2005)
查看更多企业文化相关文章: more
·儒家的因革损益与中国管理理论的探索 newmaker (5/5/2006)
·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那一个更重要? (12/26/2005)
·21世纪企业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分析 中外企业文化 (9/18/2005)
·“中国式管理” 本土化还是全球化? newmaker (1/12/2005)
·企业文化变革的时机 叶生 陈育辉 吴傲冰 (12/28/2004)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叶生 陈育辉 吴傲冰 (12/28/2004)
·把脉现代企业领导力 newmaker (12/11/2004)
·倚仗动物“图腾”警醒员工? newmaker (11/12/2004)
·企业文化剖析:解读方太企业理念 newmaker (6/11/2004)
·和谐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IT时代周刊 (6/11/2004)
查看更多管理咨询与服务相关文章: more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低代码流程自动化:应用场景与优势 Maria DiCesare (10/24/2021)
·渗透营销:市场营销的新概念 (6/3/2006)
·管理者五种畏惧 newmaker (6/2/2006)
·项目管理中的“三角链” newmaker (5/5/2006)
·儒家的因革损益与中国管理理论的探索 newmaker (5/5/2006)
·新产品推广的失败,应该是谁的错? newmaker (4/27/2006)
·营销浓度不足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4/27/2006)
·领袖洞见:我眼中的“定位战略” (4/19/2006)
·HR误区:企业团队无法绕开的囚徒困境 华盛顿大学 陈晓萍 (4/19/2006)
·让绵羊变成狮子--创造学习型的营销团队 销售与市场 博锋 (4/9/2006)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企业文化 > 管理咨询与服务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