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软件/周边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厂商热衷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原因何在? |
|
newmaker |
|
前几天,思科也正式对外发布了集装箱型数据中心套件,细数下来已经有多家厂商都发布了集装箱型数据中心产品,到底他们的目的何在呢?
集装箱型数据中心的优点有很多,最棒的一点就是它的易于部署性还有便携性,以前我们脑海中的数据中心,总是一些宽敞的机房和排列整齐的机架。然而集装箱型数据中心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一定之规,我们见到了可以上山下海的数据中心,大大的增加了数据中心IT系统的灵活性。
Sun——首创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概念,重在增加IT环境弹性
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最早源于SUN在2006年10月提出的"黑盒子计划",SUN当时的想法是将构成数据中心的一些基本原件,包括计算机硬件、供电和 冷却设备等全部塞到一个20英尺长、8英尺宽、8英尺高的标准集装箱中。这样的设计带来很多优势:易搬运、低成本、建设速度快,并且不必受场地限制,利用 废弃的场地,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构建起一个数据中心。据了解,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可以帮助具有Web 2.0属性的企业和托管服务提供商迅速扩展计算能力,同时也给了企业在临时计算能量和灾难恢复等领域一个新的选择。
这个概念自从提出,就收到了业界的热议,2008年7月惠普就推出了名为"Performance Optimized Data Center"(POD)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首度推出的惠普HP POD的"块头"足够大,这个40英尺的HP POD集装箱设备提供了12TB的存储空间。
节约成本是王道!
由于集装箱型数据中心采用了相对密集的部署原则,外加可以在极寒条件下作业,也就是说散热方面可以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因而自然而然在成本的节约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像谷歌这样的网络巨头都选择了集装箱数据中心来部署自己的服务器设备,谷歌从2005年就开始将其数据中心搭建在集装箱内了,谷歌的这个数据中心据说占地7.5万平方英尺,占满了45个集装箱,其中每个集装箱可存放1160个服务器。服务器的机架被悬挂在集装箱的顶部,冷却的水通过下面活动的木板来排出。能源使用效率(以下简称"PUE")是衡量数据中心是否节能的一个重要标准,数值为1代表所有的能耗全部用在设备上,而沒有用在冷卻或供电系统上;如果是1.5,意味着50%的能源被后者耗费。而谷歌的这个数据中心根据报告其PUE值仅为1.2。
国内厂商浪潮前段时间也发布了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cloud产品,其PUE值仅为1.22,在同等计算能力下,能耗要节省50%。他们专门为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研制了高密度机架集成服务器smartrack,Smartrack是一款机架集成的高密度服务器,集中供电、集中散热、集中管 理,提高了整体能源链路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服务器节点内部无电源,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电源转换效率从当前的不足80%提高到93%以上,另一方面,服务器 节点内部无风扇,采用集中风扇墙散热的方式,使得散热功耗从15%-37%,降低到不足12%。
缩短部署周期
一般数据中心的搭建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而集装箱型数据中心则大大缩短了这一部署周期。思科方面称他们能够在90至120天之内安装和运行其集装箱型数据中心。传统数据中心一般的建设时间都要长达数年,最少也要超过一年。
另外在传统数据中心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原有的通信机房的规格规划和建设,经过规划到施工等共计10余个环节。根据浪潮云海产品所披露的部署的细节来看,他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规划和基建过程,而且只需要强弱电即可。在部署过程中,传统数据中心以单台产品为部署单位,分散部署,2-3人·工作日完成一个机柜的部署,密度相对较低,一个机柜部署服务器数量不超过36台,而且IT设备面积仅占机房总面积的20%以下。浪潮云海数据中心则不然,其组装、测试等都在工厂完成,仅需要接通网络和电源就可以上线,2人·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一个云海集装箱的部署;模块化、集成化,密度高,smartrack可部署40-80节点/机柜;整体优化布局,IT设备面节仅占机房总面积的50%。
超高密度
SGI推出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达到超高密度,每个集装箱可以支持46,080个处理器核或29.8PB数据存储。这些优势使得ICE Cube成为建立新数据中心,改造旧数据中心或取代各种规模传统数据中心的理想选择。
小结:
这几大优势中,最令数据中心使用者心动的估计就是节约成本这一条了,在经济危机袭来后的这几年,虽然整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大多数企业已经养成了勒紧裤腰带过活的习惯了,钱要花在刀刃上这个道理那些CIO是最明白不过的了,所以集装箱型数据中心的潜力巨大,怪不得诸多厂商都加入了这一战圈,准备再次大赚一笔。(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5/10/2011) |
对 电脑/软件/周边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电脑/软件/周边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