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器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双波长输出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 |
|
作者:Gail Overton |
|
日前,美国Princeton大学和英国Sheffield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双波长输出的中红外量子级联(QC)激光器,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为Princeton大学电子工程系中红外技术在健康和环境领域应用中心(MIRTHE)的主任Claire Gmachl教授。该QC激光器采用不同于传统QC激光器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温度,为QC激光器在医疗诊断和环境遥感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Princeton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Kale Franz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往对QC激光器的认识,对QC激光器的载流子动力学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做将有望在今后进一步改进QC激光器的性能。Gmachl Princeton表示:“改进QC激光器的性能可以提高光谱激光系统的特性,实现更加灵活、成本更低的应用。”
Kale Franz和他的同事Stefan Menzel仔细研究了一些最初难以解释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存在第二个激光波长,并且其性能与温度有关。随之,他们发明了高K-空间(K代表波数,即电子动量)激光器。
激光产生的机制源于粒子数反转,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先被泵浦到较高的能级,随后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同时辐射光子。在单个能带内,电子通常位于K-空间最低值,即零附近。光跃迁通过这些低K值电子产生。在QC激光器中,利用K值为零的空间非局域能态准平衡电子,粒子数反转可以实现最大化。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QC激光器结构,利用电子从能态5跃迁到能态4(5→4)实现第一个波长(见图)。传统的QC激光器电子从能态3跃迁到能态2(3→2)。5→4跃迁产生激光振荡的同时,4→2跃迁也产生激光振荡,因此可以实现双波长输出的QC激光器。5→4跃迁对应波长为9.5µm的激光,4→2跃迁对应波长为8.2µm的激光。
图:QC激光器的导带图。通过注入电子进入QC有源区域,当运行温度为80K时,可以同时产生9.5µm和8.2µm的双波长激光输出。当温度高于85K时,8.2µm的激光输出具有更低的振荡阈值和更好的辐射特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4→2跃迁具有高K-空间。QC激光器的一个损耗机制是高能态电子产生声子而不是光子。在研究人员设计的双波长输出QC激光器中,能态5泄漏的声子填充在高K-空间能态4上。通常在QC激光器中,该进程的共振隧穿填充K大约为零的激光上能态。通过特定设计可以使4→2跃迁发生在高K-空间。
第二个波长的特性
除了双波长振荡特性外,高K-空间波长为8.2µm的激光输出具有许多令人兴奋的特性,这些特性与温度和阈值电流有关。在工作温度约为80K时,两种波长的激光同时振荡。5→4跃迁和典型的QC激光器亚带内跃迁一样,在低温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同时阈值电流达到最小值。对于9.5µm波长而言,这一温度为125K。4→2跃迁在温度接近100K时效率最高,在较低温度下激旋光性能显着降低。对于宽度为1.48mm、长度为12.1µm的器件而言,在温度为85K时,4→2跃迁的阈值电流比5→4跃迁的阈值电流低。
利用激光速率方程表征受激辐射模型的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电子从能态5迁移到能态4,然后在能态4和能态2之间实现激光跃迁。此外,对于4→2跃迁而言,光吸收损耗大约是5→4跃迁的1/10,因此8.2µm波长具有更高的振荡效率。这一发现为利用K-空间分布设计更高温度运行、效率更高的激光器开启了大门。
研究人员通过创新的QC激光器设计已经能够实现高K-空间激光振荡,Franz表示:“我们很幸运,这一设计的最初目的并非高K-空间激光振荡。未来的研究工作将瞄准优化K-空间激光过程。”
参考文献:
1. K.J. Franz et al., Nature Photonics 3(1) p. 50 (January 2009).(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11/26/2009) |
对 激光器 有何见解?请到 激光器论坛 畅所欲言吧!
|